公羊笔记四——三个字,一块大号遮羞布

4、秋,七月,天王使宰咺(xuān)来归惠公仲子之賵(fèng)。
6、冬,十有二月,祭(zhài)伯来。
先看第4句: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
天王是谁?就是周天子,也就是周王。为什么要称周王为天王?大家知道,当时除了周天子周王外,其余至少还有楚、吴、越三国称王。普天之下有好多个王,就好比天上有好多个太阳一样。这让真正的王——周天子情何以堪?不光周天子犯难,写春秋的孔子也犯了难,称周天子为王吧,又恐怕后人并不知道到底指哪个王,思来想去,他老人家灵机一动,在王字前加了个天字。可不,周天子不就是天的儿子么?上天命他在人世为王,略称他为天王何尝不可!
于是周王摇身一变成了天王,威风不,气派不?然而真正的苦楚只有天王自己知道。春秋只有霸主才有一呼百应的气势,又哪有天王说话的份?比如晋文公就敢于把堂堂周天子召唤到河阳开会,当着天下诸侯的面承认他为霸主,周天子还不敢不来!后来的曹操好像也做过这事,还留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佳话,论起来晋文公怕是曹操的师父呢。于是春秋中就有了一句天王狩于河阳,不说晋文公召周天子,而说周天子在河阳打猎玩!典型的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
所以充其量,天王二字只是孔子为周王量身定做的皇帝新装,一块高级遮羞布罢了,或许还根本遮不住羞。
宰咺中的宰是职务,咺是名字,即:一个叫咺的周王室高级管家。他来干什么呢?归惠公仲子之賵。归与馈通假,赠送之意。赠送什么呢?賵。賵是助丧之物,通俗地说就是丧葬用品,贵族丧葬用品主要有车马布帛钱币等三种,賵就是其中的车马。惠公是鲁隐公和鲁桓公的父亲,仲子是鲁桓公的母亲。
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过,鲁隐公的母亲和鲁桓公的母亲其实都只是鲁惠公的妾,只是桓母为右妾,隐母为左妾,桓母比隐母地位稍高点。子以母贵,鲁桓公的地位就比鲁隐公高,按礼制就得由他来接任国君,但当时鲁桓公还是小孩子,所以朝中上下一致决定由鲁隐公接任国君。隐公贤人,只说是暂代,等桓公长大后就交权。
这里就出现了至少两个问题。
一、惠公是桓公和隐公的共同父亲,送惠公的助丧物还罢了,仲子是鲁桓公的母亲,只是妾的身份,为什么天子要给死去的小妾送去丧葬用品呢?要知道,这个待遇可是只有国君夫人能够享受的啊。
公羊说,这是隐公的意思。隐公上位之时就明确表示:我本来没有资格当国君的,只是因为桓公还小,我暂时替他当一下,等他长大了我就把国君位置让出来。所以在鲁隐公心中,桓公的母亲相当于夫人,自己的母亲只是小妾,桓母死了,他遍告天子和诸侯,所以天子来送助丧品。可自己的母亲死了他却没这么做。
宁可委屈自己,也要信守自己当初的承诺,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鲁隐公之贤由此体现。
二、来送助丧物的只有宰咺一人。惠公和仲子肯定不是同一天死的,就算是同一天死的,按照当时礼制,那也得派二人前去,分别给惠公和仲子送助丧物。不说别的,这起码是对死者的尊重。按说,以礼治国的周朝,天子的行为足可为天下表率,可周天子如此做法却让人们觉得很奇怪。周天子,你还是天子么!
其实不奇怪,孔子之所以把这事记下来,表面上看好像在说宰咺做事不当,并没有指责天子,细细想来,却是实实在在扇着周天子的大耳光!宰咺只是王室大管家,又作不了主,肯定是奉了天子之命这么做的。孔子这是要告诉世人:礼崩乐坏自天子始啊!
接着看第6句。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伯是什么人?周王室的大夫。来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春秋是基于鲁国的历史,故而凡写来的那就是到鲁国来。字面意思明白了,就是说这一年12月份,王室大夫祭伯到鲁国来了。
可到鲁国来干什么呢?孔子没写。
公羊告诉我们,这位祭伯是犯了错误出逃(出奔)到鲁国来的。
春秋时贵族犯事出逃叫出奔,其中出奔到鲁国就叫来奔,因为鲁国是“我国”。既然是来奔,为什么只写来呢?公羊说: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意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也好,王室的人也罢,就算是避难到某个诸侯国也不能说是出奔,因为一旦写了出奔,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不归周王管辖,是外国了。
明明是出逃却叫来,好像是来鲁国玩儿一样。这位祭伯为什么犯了事还敢到鲁国来避难?他难道不知道鲁国归周天子管吗?他肯定知道,知道了为什么还来?这就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天子真的管不到鲁国了。
这样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来字又只是一块遮羞布!普天之下还真是王土吗?
写春秋的孔子可真是为难死了。要维护天子权威,要为尊者讳,要为贤者讳,要为亲者讳。既要昭告世人,又不好明说,没办法,孔子只好将遮羞布做了一块又一块,这一块块遮羞布后来就有了个好听的别称:春秋笔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