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捧碗头儿
【往期回读】
捧碗头儿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过去,在家乡的农村中,到了一日三餐吃饭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端着个饭碗,走东家跑西家,大家相聚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天,其乐融融,家乡人便把这种端碗流动吃饭叫做“捧碗头儿”。
从早晨起,谁个村民家需要借把镰刀、钉耙或连枷用,就捧着个早饭碗,到人家去借,小拇指夹着个酒杯大小的小菜盅,里面装有切碎的萝卜干、泡制的豆腐渣或腌制的黄豆酱,边走边吃,碗里吃完了,农具也借回来了,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捧碗头儿,要算中晚饭时最热闹,不是上东邻,就是去西居,张三家午饭吃的是什么,李四家吃的又是什么,了解得一清二楚。进了邻里的门,板凳一落座,嘴里吃着饭,相互间少不了拉家常,谈论生产队里的那些事。待碗里的饭吃好了,邻居会说,你家吃的是菜粥,我家吃的是面条,来一碗,调剂调剂口味。我家吃的是糁儿粥,蚕豆、黄豆、花生米放得多,给你送一碗来……端着碗吃饭的孩子们更是作嚎闹,隔锅儿饭香,这个说要吃面条,那个说要吃糁儿粥。大人们会说,到我家去吃饱了再回来。
晚饭时,家家户户点着个煤油灯,餐桌旁除了家人,捧碗头儿串门的左邻右居是少不了的。他们有说有笑,嗓门高八度,毫不拘束,你家炒的咸菜放了辣椒,有胃口,你家这萝卜渣用米汤水蒸的,肉馒馒的,真好吃,你家这黄瓜头儿腌得虽然不丑,特别脆,就是盐放少了点,时间不能放长……此时的乡亲们全忘了劳动一天的辛苦。到了高温季节,室内像蒸笼,村民们把煮好的晚饭舀进缽子里,端到门前场地上的小条桌上凉凉,大家吃着饭,纳着凉。邻里相互间,少不了要问,你家今天晚饭吃的什么啊?米糁儿粥。你家呢?玉米面疙瘩糁儿粥。那边的邻居讲话了,我家吃的是小面疙瘩糁儿粥。馋嘴的孩子一听,马上喊道,妈妈,我要吃小面疙瘩,小面疙瘩比糁儿疙瘩好吃。那边就招呼了,小馋猫,捧碗头儿来盛几个……
捧碗头儿,不仅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联络了感情,增加了亲情度,而且把深深的乡愁写在了里头,充分体现了村邻一家亲的乡村风貌。
更多作者作品,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