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一本推翻一万小时法则,让你不再瞎忙

欢迎阅读怪同学的书籍引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刻意练习》,在开始正文之前我希望大家怀揣两个问题再进行接下来的阅读。

1.你相信天才的存在么?就是有人生下来就带着某个领域里的技能。

2.你知道一万小时理论么?它真的很可靠么?

什么是一万小时法则?《刻意练习》这本书又为什么能够推翻它

一万小时法则是一位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自己的著作《异类》中提出来的,随着这本书的畅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一万小时法则。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认为任何一个领域中的人只要在该领域投入一万个小时的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这个定律也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万小时法则。

那么一万小时从何而来呢?且听我先介绍一下《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他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而一万小时法则实则就是对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研究成功的错误解读,旨在让读者更好接受,让《异类》这本书能够畅销。

那么为什么《刻意练习》这本书推翻了一万小时法则呢?首先《刻意练习》里认为一个人若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是需要用投入足够的精力在这个领域,重复专注地去做与这个领域相关工作的练习。而一万小时法则说只要投入一万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举个例子,同一款游戏在相同的游戏时间里为什么会有水平上都差距?就是因为厉害的那个人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练习自己的短板。而水平较差的那个人,单纯把游戏看作了娱乐项目放松方式而已。这个例子也恰恰说明了一万小时法则站不住脚的原因之所在。

所以说,一万小时法则实际上误导了很多人,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去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呢?有没有什么靠谱的方法和结论呢?其实《刻意练习》这本书就给出了我们答案。

刻意练习的条件

《刻意练习》原著中,把我们进行刻意练习所需要做的准备和行动列举了出来。

1.具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人看似努力,实际上做的都是无用功。因为他们根本还没有明确自己的目的就开始盲目地忙活,可怕的是他们坚信自己的这种努力是有收获的,及至最后徒劳无功他们也只会归结为自己运气差,而不会想到自己是不是没有找到对的方向。

所以,在我们做任何努力之前得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努力也不会白费。举个例子,你想当一个成功者,那你就得先给自己定义好什么是你所认为的成功者,而你又想成为哪个领域的成功者。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你才会明白自己该向着哪个方向前进。

2.一个专注的状态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越来越多的人静不下心来。本想着拿起书好好阅读一番,却被手机的一个提示音吸引了过去,回消息的时候顺便刷刷小视频,等再次拿起书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读不进去了。在心里还欺骗自己只是书太枯燥了,殊不知你的专注力已经丧失了许多。

所以如果你明确了目标,并且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刻意练习,那么你就得保持专注。

3.每次练习都要给自己反馈

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如果只学习而不进行思考,那么就不会有所进步。这里的学习好比就是我们所进行的练习,而思考就相当于练习结束后的反馈。

每次练习结束后,我们首先问自己这次练习相比较之前有哪些进步,来夸奖一下自己。其次再去考虑自己这次练习还有哪些差强人意的地方,争取下次练习把这次的不足弥补上,这样我们的练习才会有所进步。

4.别让自己太舒服

虽说知足者常乐,但是过于满足现状我们又怎么会有动力去迎接更好的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地去突破与挑战自己的现状,而不是稍微取得一点进步就开始沾沾自喜。

一个人的努力不是害怕失败,而是害怕对失败的接受。如果你在失败后还并不放弃,而是去寻找原因,那么我相信你总会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你接受了失败,那谁也救不了你。

只有走出你的舒适圈,不断地去练习你才能有更为有效地进步。

写到最后

很多人被称作天才,但是他们是生下来就带着某种技能的么?显然不是,那他们又是如何成为别人口中的天才的呢?《刻意练习》这本书就给了我们答案。

莫扎特大家都很熟悉,他被称作古典音乐界的天才,但是他被称作天才绝大部分的原因离不开他的父亲。

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在莫扎特身上付诸了许多精力,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带着他做一些目的明确的练习了。

这当然只是许多例子中其中一个,但已经足以说明一个领域的精英,跟刻意练习是离不开关系的。

如果你还对未来的自己有所憧憬,不妨打开这本《刻意练习》来看看自己到底该怎么去做,当然前提是你肯真正付诸行动。坐言不如起行。


创作不易,多多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你去不了罗马?和成功者相比你到底缺了什么?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昨天我看了几条新闻,忍不住和朋友感慨"有人真是一出生就在罗马"(就是赢在起跑线的意思). 朋友嘲笑我,说:咱们新时代人才不靠这些,我们 ...

  • 经典语录励志(精选380句)

    经典语录励志精选(一): 1.每个人在成功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的洗礼,才能有丰富的成功.要珍惜每个人的态度,再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主见,也会决定你的质量. 2.用感恩的心 ...

  • 对一件事情足够努力,相信你也会是哪个天才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德维尔认为,只要掌握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莫扎特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练琴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对莫扎特要求严格,在莫扎特的六岁时练习时间已达到三千万个小时,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之后,他 ...

  • 盛夏随心笔记: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读《刻意练习》有感

    今天早上有时间我读了一本对任何人都非常适用的书, 也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天才, 难道他们的智商真的比别人高吗,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并不是. "天才"并非天生, ...

  •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二十五)

    练习1万小时可以成为杰出的人吗? 案例一,据统计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在18岁以前投入到练习中的平均时间大约为740小时,但他之所以说他们到20岁之前累计的训练时间需要1万小时,因为那恰好是一个整数 案例 ...

  • 学会这种做事法则,人生不瞎忙,每天都清晰

    粉丝给我留言:狼哥,我感觉自己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天天好多事儿等着我去处理,这么多的事儿夹杂在一起,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我之前也有过这种感受,大事小事,工作事家庭事,当需要处理的事像大山般压过来,瞬 ...

  • 一万小时定律与刻意练习,是毒鸡汤还是普遍法则

    |前言:1973年,赫伯特·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合作者威廉·蔡斯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西蒙他们发现,通过长期训练,虽然工作记忆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国 ...

  • 为何说“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已经过时?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常任编辑2名 翻译心灵语言:一杯咖啡英语编译组员招募中(2021版) 职场心理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 ...

  • 你与高手之间的距离,并非只差一万小时和刻意练习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要成为任何领域的顶尖高手,首先得需要你有目标和方向(明确的或者大致的),然后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这个过程漫长而无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 ...

  • 我们该从一万小时理论和刻意练习中学到什么?

    「服务处理信息和知识的知识工作者,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转给你的小伙伴们,也熏陶他们一下吧!   1  有这样一位牛人,他是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1983年就在北大心理学系上过3个月 ...

  • 1万小时定律?不如试试5小时法则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91天的第291篇原创文章 你可能没听说过马尔科姆· ...

  • 还要被“一万小时定律”骗多久?这才是AI时代的生存法则…

    赢在起跑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重点是勇敢拓展自己,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情. 作者:蝎子号.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

  • 别被1万小时定律骗了, 从出租车司机到学霸, 刻意练习才是唯一的进步之道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这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