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促织(二)

译注促织(二)

【作者】         蒲松龄     【朝代】清

接上: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难道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瞻景状,﹝细看图上面的景物,﹞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乃强起扶杖,﹝挨了百板受了伤,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执﹝﹞图诣寺后,﹝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似寻针芥。﹝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而心目耳力俱穷,﹝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绝无踪响。冥搜未已,﹝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一癞头蟆猝然跃去。﹝突然一只癞头蟆跳过去了﹞成益愕,﹝成名更加惊奇了﹞急逐趁之,﹝急忙去追它﹞蟆入草间。﹝癞头蟆跳入草中﹞蹑迹披求,﹝便跟着癞头蟆的踪迹﹞见有虫伏棘根。﹝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遽扑之,﹝他急忙扑过去捉它﹞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以筒水灌之,始出,﹝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大喜过望﹞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上归家,举家齐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以为救命稻草﹞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蟹肉栗子粉供奉它﹞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以堵塞官府期限责罚再挨板子﹞。成名按图捕捉促织的经过,其间渲染捕捉促织的艰难,捕获促织的喜悦:成名在蒿莱中“似寻针芥”般搜寻,“心目耳力俱穷”也找不到促织踪影,但仍“冥搜未已”,直到在棘根处才发现一虫,猛扑而没,藏入石穴中,然后拨以尖草,灌之以水,儿经周折,方能捉到。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虽然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在得益后,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结果成名得虫后大喜过望后又引发了更大的灾难。要知端的请看下一段。

成有子九岁,﹝成名子,年九岁﹞窥﹝.暗中察看﹞父不在,窃发盆。﹝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虫跃掷径出,﹝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迅不可捉。﹝快得来不及捕捉﹞及扑入手,﹝等抓到手后﹞已股落腹裂,﹝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斯须就毙。﹝一会儿就死了﹞儿惧,啼告母。﹝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母亲﹞母闻之,面色灰死,﹝母亲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儿涕而出。﹝孩子哭着跑了﹞。“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作了衬笔。“儿惧”,母亲的惊恐,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行文至此,着意写出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待发现爱子“气息然”,又陷入更深的焦虑。“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出人意外,追寻之下得小蟋蟀。在此写了小蟋蟀的形状: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写了它动作的迅捷、飘忽;又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对成名似乎有感情,以此表示促织的异乎寻常,暗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促织》的故事情节能紧紧围绕促织的得失展开,既曲折生动,又结构严谨;更是服务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突现。《促织》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写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波澜迭起,一波三折,这一特色在《促织》中体现得很充分。就以促织的觅而得、得而失、失而复得的全过程而论,情节就相当曲折。

养斗蟋蟀,源远流长。“蟋蟀”一名,最早见于《诗经》。其次是记载于我国最早的饲典《尔雅》释虫篇中:“蟋蟀,蛩也”。蟋蟀又名促织、趣织、趋织。《三才图会》中说:螺蟀鸣声如“急织,故幽州谓之'促织’”。在古代诗文中“促织”一名尤为多见。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杜甫),“促织来何处,秋风暗与期”(周昂);如《聊斋志异》中有,《促织》篇,南宋贾似道著有《促织经》,明袁宏道写有《促织志》,皆以蟋蟀别名“促织”名之。据历史文献记载,养蟋蟀听其鸣声,观其争斗,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就开始了。在古代蟋蟀谱中,常引用宋代诗人苏东坡、黄庭坚及和尚佛印的话,如苏东坡有:“离头脱项皆为病”,“两尾尖尖长如针,闻名尽说两条枪”,“未养促织先养雌”;黄庭坚有:“头形隐漆不宜黄,独黄子不忌”。 话本小说《济公传》中有一回说到济公同秦相爷的儿子斗蟋蟀,小施法术,蠃了不少钱财,又将蟋蟀卖给秦公子,然后散财济贫。又施法术让蟋蟀跑掉,秦公子为捉虫把相府庁堂拆得乱七八糟,这虽仍是济公惩恶扬善一类故事,但也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斗蟀风已是很厉害了。把两只蟋蟀放进同一只斗栅里,用草杆激发蟋蟀的斗意,使两虫相互扑斗,狠命厮杀,直至决出胜负为止。常胜的蟋蟀往往被封以“将军”之类的美衔,死后甚至用金棺厚葬。

待敘

段春林写於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六日

(0)

相关推荐

  • 《促织》学案

    <促织>学案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 ...

  • 《聊斋志异·促织》改写(3篇)

    改写<聊斋志异·促织>,从成名儿子的角度行文. 促织 孙榕 (一) 男孩边用手指捻着竹帘露出的线头,边屏息听着屋内父母的谈话,不知不觉,线头被他捻成了一个小猪尾巴样.爸爸要当里长了吗?男孩 ...

  • 看图识唐诗(593)杜甫·促织

            杜甫·促织 促织甚微细,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 哀音何动人.声音的哀婉何等动人. 草根吟不稳,在野外草丛叫得不够顺畅, 床下夜相亲.转移到床下夜里跟我亲近. 久客得无泪,久客他乡之人以及 ...

  • 部编版必修二《促织》8

    ⑧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mǐ].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 ...

  • 译注促织(一)

    译注促织(一) [作者]         蒲松龄     [朝代]清                                                                   ...

  • 译注促织(三)

    译注促织(三) [作者]         蒲松龄     [朝代]清 有人说究其原因,还是成名自己的毛病一说,当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里正相当现在的村官,成名读书"久 ...

  • 《庆陵:内蒙古辽代帝王陵及其壁画的考古学调查报告》中文译注本跋二

    先说一件事.闻听俊义君即将调离赤峰学院,到大连民族大学执教鞭.拓新土,从此平台得以放大.资源得以增容.视野得以延扩,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快意之事.作为老友兼同道,我要首先向他表达浓郁的祝贺之情,预祝他在 ...

  • 部编版必修二《促织》9(完结篇)

    ⑨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 ...

  • 部编版必修二《促织》7

    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 ...

  • 部编版必修二《促织》6

    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qiāng]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gǎo]葬.近抚之,气息惙[chuò ...

  • 部编版必修二《促织》4

    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hāo lái]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 ...

  • 部编版必修二《促织》3

    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ruò]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xī]辟[pì],不知何词.各各竦[sǒng]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