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遗规》(清)陈弘谋编辑

《五种遗规》之《养正遗规》(清)陈弘谋编辑《养正遗规》(清)陈弘谋 编辑编者简介及《养正遗规》简介陈宏谋(1696—1771),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谥文 (一作文恭)。雍正元年(1723)进士,毕生为官,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研究各地民心风俗的得失利弊,分明兴革,逐条钩考,加之勤奋学习,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增订)、《司马文公年谱》(辑)、《三通序目》(录)、《甲子纪元》(辑)、《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辑)、《大学衍义补辑要》(辑)、《吕子节录》(辑)、《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湖南通志》(监修)、《五种遗规》(辑)、《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1739年),《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甚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并收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子部·儒家》。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除通行本外,另有一种刊本,去《在官法戒录》,改列陈宏谋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辑的《学仕遗规》(四卷,《补编》四卷),主要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和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图书局本。本书汇集了自汉迄清80位名人学儒的有关著述,其中以宋、明、清三代居多,还有自撰的《序》及按语、评语等,系统阐述了封建社会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的要求、问题、楷模、借鉴。兹分述各《遗规》内容于次。《养正遗规》辑录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沧州精舍谕学者》、《童蒙须知》,程端蒙、董铢的《朱子论定程董学则》,方孝孺的《幼仪杂箴》,程端礼的《朱子读书法》,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社学要略》,陆世仪的《论小学》、《论读书》,唐彪的《父师善诱法》,朱用纯的《治家格言》,等等。主要是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及青少年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每篇首均有陈宏谋所加按语,说明选辑的指导思想和该篇的具体作用。而《序》则集中表达了陈宏谋的中心思想。《序》开篇就说:“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端,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这就是所谓“养正”之义,也是陈宏谋编辑本书的指导思想。陈宏谋认为《养正遗规》“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途,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针对当时世俗追慕科举功名、不务求实的风气,陈宏谋特意把《白鹿洞书院揭示》列在首篇,并加按语:“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主张从小树立学习的正确方向,以“爱亲敬长”作为学、为人的出发点,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袭扰,成为“明人伦”的贤士。陈宏谋还认为“立志”对于为学具有重要作用,而当时“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所夸材隽,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正如朱熹当年所指出的那样:“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因此辑录了朱熹的《沧州精舍谕学者》,“示以学之纲”,“正其志所向”,引导学者走上学为圣贤之路。真正的“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朱熹的《童蒙须知》无疑是一个好的初阶。陈宏谋认为《童蒙须知》“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因此,他大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此书,说:“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为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朱子论定程董学则》为十岁以上儿童出就外傅应遵守的规范,乡塾、党庠通行,家教、私塾亦可仿行,这样“内外夹持,循循规矩,非僻之心,复何自入哉?”在训练学童掌握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方孝孺的《幼仪杂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从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等20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做人的基本规范。在指导学童读书方法上,陈宏谋推重《朱子读书法》,采元代程端礼辑本录之。在儿童教材方面,陈宏谋对吕得胜父子的《小儿语》、《续小儿语》评价极高:“《小儿语》,天籁也;《续小儿语》,人籟也。天籟动乎天机,人籁餍乎人意,婆心益急矣。”养正遗规序卷上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朱子童蒙须知朱子论定程董学则陈北溪小学诗礼真西山教子斋规方正学幼仪杂箴高提学洞学十戒卷下颜氏家训勉学篇朱子读书法朱子治家格言吕近溪小儿语吕新吾续小儿语陆桴亭论小学论读书补编补编序诸儒论小学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陈定宇示子帖王文成公训蒙教约屠提学童子礼吕新吾社学要略张杨园学规陆清献公示子弟帖张清恪公读养正编要言唐翼修父师善诱法《养正遗规》 中的“人生八不足”一、才不足则多谋一个人才华和能力不足,那么点子就会多一些。二、识不足则多虑一个人见识不够的时候,就容易多虑。三、威不足则多怒一个人威信不足,就容易发脾气。四、信不足则多言信誉不足的人,想要说服别人,就要多费很多口舌。五、勇不足则多劳没有勇气的人,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一点点积累。六、明不足则多察智慧不够的人,要观察很久,才能得出结论。七、理不足则多辩越没有道理的人,辩解的就越多。八、情不足则多仪两个人感情不够深厚,往往就更礼貌一些。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养正遗规》:人生八不足 针针见血人生是一条长河,得高人指明方向则幸也;人生如一本大书,深度阅读可乐在其中也!中华传统中,道家哲学,儒家智慧,可取之不竭!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成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读经长学问,读史长见识”——多读前人的优秀书籍,借鉴前人的智慧经验,遇到事情自然心开意解,知道如何应对处理。威不足则多怒威德不足以服众就会容易发怒。有人用发怒来树立威望,其实会事与愿违的,因为发怒暴露出了德行的不足。威望都是从德行而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摄服一切大众。而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哪里会用愤怒去招众人的怨恨呢?信不足则多言信用不足的人,说话别人不相信,通常就会费尽口舌去讲更多的话。《易经》又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话多有时候从侧面表现出了一个人信用的缺失,所以守信非常重要。八句话十六个字,为人处世精髓1、站高北宋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不光是一切陈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生活中的“浮云”需要我们有较高的境界才能看清和忽略。只有志存高远,胸襟旷达,才不会为私心杂念所困、功名利禄所累。置身于崇高的境界当中,心灵才能得以纯洁而美好。定位决定地位,心境跨越艰险。2、望远俗话说:“走一步看十步。”你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没有远见必寻短见,急功近利没有明天。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如果你死守于枯井之中,那么你的人生将毫无起色,因为世界在你的眼里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如果想让自己未来的舞台更加绚丽多彩,那么就必须打破安于现状的心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古人云:“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也会平庸而无所作为。3、广闻古人云:“多见者识广,博览者心宏。”一个人见的世面多,经历、阅历多,知识面就广阔,经验就丰富。北宋欧阳修说:“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书看得越多的人,就是博览群书者,他的心胸就一定比其他人开阔得多。也就是说,人要有知识,有经验,一个人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那就必须多看书学习,也包括多观察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所见所闻成就一生,无知无觉葬送一生。4、慎言西汉刘向说:“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慎的语言,会在有意无意间伤人自尊,影响人际关系。对个人来说,如果言语不慎重,轻则取其辱,重则丧其生。故出言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对别人羞辱、讥讽、指责、贬低等之类的话,更是不要轻易说出口。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不多说话,不乱说话。说实话不如说对话,说对话不如说好话。5、心宽古人云:“心头无事一床宽。”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祥和。心有多大,世界才会有多大。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毕竟很少。你若计较,没有一样能让你满意。量宽才能得人,无我才是境界。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似海,风平浪静。笑看花开,宁静喜悦;静赏花落,随缘自在。6、神定北宋苏东坡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不要一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立即心烦意乱,浮躁紧张,不知所措;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老子说,“祸兮福所倚,褔兮福所伏”,世上有很多的事情往往是因祸得福,因为福与祸两者是在不断地交替转换的,人生的一切都难以预料。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其性格是充满自信和豁达的,既使遭遇到困境,心也不乱、意也不烦,保持头脑清醒,泰然处之,从容应对。因此,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但在顺境中可以操控自如,同时在逆境中也能得心应手。7、意坚南宋朱熹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顽强的意志是成就梦想的可靠保证。只有拥有顽强的意志,我们才能不为困难吓倒,不为逆境屈服。没有顽强的意志,我们只能是在不幸面前徘徊不定,在逆境当中裹足不前。意志坚定,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劳苦不足以使他们灰心,困难不足以使他们丧志。不管处境如何,他们总能坚持与忍耐。他们内心强大,神鬼难近。8、气足唐代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底气很足,就是自信,但绝非盲目自信,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后的胸有成竹。自信的人内心富足,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丘壑天地宽。自信的人纯净,不在乎别人的无聊看法,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坦然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工作中的是与非。自信的人敢为天下先,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真诚赢得喝彩,用智慧得到尊重,用善良打动人心,用真情书写人生。.

(0)

相关推荐

  •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 每日鉴赏|陈宏谋自题联

    陈宏谋(1696-1771),原名弘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桂林人.清代社会教育家.其一生编著甚丰,主要有<纲鉴正史约><司马文公年谱>等.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 ...

  •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1】陈宏娟:我曾经来过这里(外一首)

    我曾经来过这里(外一首) 陈宏娟 为了遇见你 一路上,我曾化作 挂住你衣袖的杨梅 勾住你脚步的苍耳 让岩缝里的小花别在你的胸襟 让矮丛中的红果牵引你的视线-- 这些还不够 亲爱的 为了遇见你 沿途的绿 ...

  • 《五种遗规》之《养正遗规》(清)陈弘谋 编辑 陆桴亭论小学

    陆桴亭论小学 桴亭名世仪.明末.太仓人. 弘谋按古人之论小学详矣.此特提其要而切言之.见人材之成. 未有不自幼时始者.诸凡正本清源.防微杜渐.以至随时引掖.俾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胥可见之施行.而不为迂 ...

  • 养正遗规序。大都夸记诵。诩词章。

    养正遗规序.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都夸记诵.诩 ...

  • 【蒙学】养正遗规(一)

    序目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凤麟按:<周易 ...

  • 清三代帝师祁寯藻柳体楷书节录陈宏谋《从政...

    清三代帝师祁寯藻柳体楷书节录陈宏谋<从政遗规>册页[玫瑰]

  • 清 查士标《拟黄鹤遗规图卷》鉴赏

    查士标(1615-1698),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安徽休宁人,后寓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江韬 ...

  • 闭关文集之五种遗规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026  工作 福姨之子,在深圳疫情期间,暂时丢了工作.福姨说:回家来,只要肯做牛,何处无事做! 做牛,亦即有吃苦耐劳之精神,一天砌墙都200-3 ...

  • 《金匮要略》方歌括 清·陈修园

    ​<金匮要略>方歌括·全文 360docimg_0_ 好运连连010 阅877转212018-03-29 分享收藏 每天均有更新,伴随中医人成长! <金匮要略>方歌括  清·陈 ...

  • 【《金匮要略》方歌括 清·陈修园】

    金匮方歌括  /清·陈修园 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 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 大黄四 ...

  • 【《伤寒论》方歌括 清·陈修园】

    长沙方歌括  /清·陈修园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