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 中秋夜|作者任志民|朗诵李虹
秋分至 中秋夜
作者/任志民
朗诵/李虹
编辑/琳雅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月是故乡明,他乡岁中秋。
昨日秋分,今日中秋。秋分是中秋的金黄,中秋是秋分的月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古人的诗画里,醉醒了多少在外游子,举头望月,彻夜难眠。
秋分至,丰收季;中秋节,月儿圆。农历八月十五,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面对历经千年风雨、载着远古神韵的中秋佳节,作为炎黄子孙,我情有独钟。感慨老祖宗传承的文化遗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仅璀璨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更照亮了世界文明的源头。
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一轮明月,万种相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时节,月光如水,人们沐浴在洁净的月光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堪称千古绝唱。历朝历代的人们无不在这一天,以中秋望月,寄托愁怅。诗人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建的《十五夜 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白居易的《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辛弃疾的“明月明月明月,争奈咋圆还缺”等等,字字珠玑,妙笔生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志士,名流骚客,对月当歌,“一片冰心在玉壶”。又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侠情豪迈,也有“明月何皎皎,泪下湿沾衣”的不尽感慨。一代天骄毛泽东也在《蝶恋花 答李淑一》一词中泼墨挥毫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其伟人情怀、豪放之气,尤见一斑。
盈盈秋水杨柳青,偏偏寄愁南运河。曾记否,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谁为你魂牵梦萦,独上高楼,又是谁为你黯然神伤,白了少年头!“千里清光又依旧”“月出阳关无故人”。
今日的月圆就像一面镜子,普照天下,折射出世间多少沧海桑田,悲欢离合。有人说,在诸多的中国传统节日里,中秋节是最具温情和诗意的。的确,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逢中秋来临,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情感的溪流汇集成一条澎湃的江河,在心底涌起层层波澜,如烟雨弥漫,似薄雾升腾。
每逢中秋,回想起小时候的夜晚,天地如洗,月照当空,虫叫蛙鸣,人心纯净。“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与时令瓜果是中秋节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实,也是民间享受节日亲情的又一重要物象。
每逢中秋,人们以家庭团聚的形式,分享这些象征劳动成果的美食。一轮圆月从东边升起的时候,一家人便会在庭院中铺开饭桌,摆上月饼、甜瓜、苹果等物品,围坐在一起,一边咀嚼着每人分得的一块月饼,一边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直到皓月当空。因为明天大人要工作、孩子要上学,母亲便要逼着睡觉了,这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梦中的滋味,让人润浸,如痴如醉。无论你身居在山之南、水之北,抑或栖息于云之下、海之上,人们都会在这个金秋飘香的夜晚,举杯邀月,把酒问天。
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美好是那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当今社会急剧发生的快速变化,赶速度的人们正在为工作废寝忘食,更为生计奔走他乡、远游四方,唯独不能忘了人间真情。请停住你奔跑的脚步,回望一下起步的时候。“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道出了当代人们的心声,更是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要,已经不再是最紧要考虑的“必需”,取而代之的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实,这也是我们传统中一向具有的“凝心之核”,只是近些年来,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而现在,节日中的真情与意义,正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回归本性。我想,这既使我们这个社会无力还原于故人的虔诚与本真,至少也应无愧于中华历史的厚积和绵延文化的延续。
思索新时代的伟大变迁,所谓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大,决不是冠勉堂皇的理由,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才是时下人心浮夸、神经躁动的症结所在。
我爱今夜中秋,中秋今夜又过。四季轮回,月缺月圆,其实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人们丰富的情感想象和精神寄托,才赋予它不断地丰满艳丽,使让它背负起悠远的华夏历史和厚重的中化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如果你的心里没有嫦娥、没有玉兔、且没有闻到吴刚捧出的桂酒飘香,那么你心里就是一片沙漠;你的丰腴,你的优渥,便不过是一驱生命的空壳。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我们赤诚的向着天地、向着五千年的历史再多一些谦恭,多一些敬畏之心吧!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温故而知新,至善则思远;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既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精神“特产”,更是一个民族不散的亘古“忠魂”。
秋分至,中国首个丰收节;中秋夜,万千家庭团圆日。中秋佳节是所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生活遗传,讲究的是阖家团圆。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更是表达着炎黄子孙内存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却是更加紧密而强烈。
秋分至,中秋夜。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义,高天仰至,无上荣光。
(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作于天津西青,改于2019年3月6日星期三于天津)
作者简介
任志民 山西芮城人 曾是一名军人,现就职于天津市西青区政协。
主播简介
李虹,女,笔名:盈盈虹韵,北京作家、诗人。【原鄉書院】栏目主编、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评委、中国萧军研究会大众诗社理事、马晓蓬瑞蓬京城诗友会理事,北京丝路文化发展协会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网络电台主播,石景山、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征文《家乡的老枣树》获统战部《我爱宝岛台湾》一等奖,报告文学《只身冲入火海 青春在平凡中闪亮》首度采访中铁工业公司物业管理部职工李北冰,根据这份材料,李北冰被评为“北京榜样”;《老乐的“天伦之乐”》《一泓碧水》等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神州》《翠微文艺》等杂志;《望星空》《余老,您不能走》等众多作品在【原鄉書院】【人民日报 人民号】【我的卧虎湾】【大家传媒】【华川文化在线】【作家新锐视点】【大众诗社】【满嘴丰话】等公众号发表。其作品富于激情与哲理,挖掘生活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