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北方人,到了成都才知道生活竟然如此美好

#去成都旅游怎么样#

飞机飞过北京天空,穿过太行山,进入四川盆地,降落到双流机场已是凌晨24时,起飞前已经查过有机场大巴到达住宿附近,也就不用犹豫是否要滴滴打车。过了出口,就能看到机场大巴,方便,10块钱到达倪家桥地铁站。

成都是雾霾天还是阴天,我也说不清楚,比起来北京,还是北京的天蓝。住宿就在倪家桥附近,不懂成都,就随便订了一个距离景区都近的,凌晨到了还有阿姨在揽客,小伙子,住宿住不住。旁边还有男男女女在逗笑,窗外还有酒吧在歌唱,真嗨,我有点瞌睡。

早起了,先来一碗成都担担面,隔壁小哥吃着豆浆包子看着我,估计在想外地人真猛,确实有点咸,有点辣。第一站宽窄巷子,据说就两个巷子,一条宽,一条窄。出了地铁,就看到了,人不是很多,类似于北京的南锣鼓巷,北方干旱,南方湿润,进到很多小院子里还是感到很舒服,不热不冷,树木枝繁叶茂,还有小桥流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节日气氛浓重,挂着一面面国旗。在窄巷子里,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成都朋友圈的巨龙,确实很霸气,威武,盘旋在两层楼中间,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出了窄巷子,犹豫不决,晃荡着坐公交车去杜甫草堂。期间吃了蛋烘糕,买了猕猴桃,吃了排队锅盔和怪味面。蛋烘糕见了多次,就尝了尝。猕猴桃吃过以后惊艳了我,很硬,里面红心,吃着很甜。锅盔和北京卖的不一样,就像厚厚的肉饼,怪味面确实有一点怪,但是好吃。

坐公交去杜甫草堂,杜甫唐代大诗人,诗圣,随便都能吟出来几首诗,到了大门口,突然忘记都有什么诗了,小学高中别上了。初入杜甫草堂,城市中留着一片安静地,更何况是在成都二环内,院子里很清净,游客四处晃荡,小水塘,假山,瀑布,空气湿润,又不是那么炎热,有点凉爽,水中锦鲤游曳。进入茅屋,俨然一个三室两厅,导游解说着这里就是当年杜甫逃过安史之乱之后的落脚地,虽然茅屋不存在了,但是成都政府根据历史,还原了真实场景,有菜地,水池,庭院,确实几分惬意。

夜晚奔波吃串串,玉林路的尽头没有小酒馆,更何况玉林路分为玉林北路,玉林西路,也算来了。没有吃厕所串串,吃的潮辣,我的大学室友老鲁安排的。老鲁来成都一年了,也是机缘巧合,以后就定居成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人生小高潮。成都串串吃油碟和干碟,不吃麻酱,干碟好吃,油碟像在喝油。吃辣嘛,就要过瘾,牛肉就像不要钱一样,一把接一把。路边来了一碗冰粉,没有北京的好吃。吃完串串后就和老鲁分别,眼前又不禁露出当年我们一起来北京的情景。走了,肚子有点疼,辣的了,一泻千里。睡觉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第二天就是国庆节了,天府广场,春熙路走起。还没到广场,地下一层商场就拥挤了很多人,阅兵,70年不容错过,看的热泪盈眶,多希望上面也有我的镜头。到了平台广场,人更多了,广场上直播阅兵式,出门前我都预想到有万人直播。天府广场对应着四川科技馆,四川科技馆门前立着雕像,中国为数不多的,河师大也有一个,存世数量是可以数过来的。

过了广场,走向春熙路,路边商业真是发达,商场一个接一个,人来人往。到了春熙路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不必要来转转。春熙路也放着阅兵式,已经到了群众游行。

旁边就是太古里,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索性就直接前往。太古里东西确实有点高端,人不是那么多,紧挨着大慈寺,建筑风格不会相差很多,低矮的房子,没有高楼,确实很好看。太古里有一个书店叫做方所,文艺青年必去,我就不得不去了,很高大上。太古里还藏着一座大慈寺,繁华商业中,也有一份宁静地。吃了两碗斋饭,麻辣面和盖饭,行走江湖也不必顿顿火锅,能吃就行,但是这里的斋饭确实不错。大慈寺内还有喝茶的地方,一排排竹椅,人不多,也不吵闹,30一位。大慈寺后院种着曼陀罗花,花瓣竟然是垂下的,惊艳,孤陋寡闻。

出了大慈寺就立马奔向人民公园,成都,喝茶,唠嗑,打牌。人民公园也是闲暇之余,四处坐坐,本想避开人群,却又来到人群。鹤鸣茶社,百年鹤鸣,那人山人海,几十张桌子空无一席,四处寻觅,直接导致我只想奔向武侯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后院找到了一张桌子,椅子还需要人来搬。毛峰,碧螺春一人一个,拎着那破旧的暖水瓶,确实很有年代感。有点渴,一杯接一杯,确实很惬意,不禁感叹生活不过如此,一坐就是一下午,夜晚也快降临,人才慢慢退去,而我们也要去下一站,锦里。

锦里距离人民公园不远,出门坐公交就到,十一人多,锦里武侯祠堵车严重,陕西,江苏,内蒙古,大家都来到了武侯祠,堵在路上。锦里,也是必须出现在朋友圈,名字很好听。坐车堵,走路也堵,锦里人来人往,单行道,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夜色降临,灯光打开,除了人多,没有多余毛病。锦里古街向内走,还有水和桥,商业繁华,小吃众多,颇有成都特色。大红灯笼高高挂,三国文化细细品,这里就是刘备的老巢。出了锦里,又去九眼桥,虽然不是九孔,但水光倒影着也很不错,这里就是成都酒吧街。走路回住宿,骑个自行车也顺带把四川大学溜达了,已经是深夜十点,也有可能是国庆因素,校园里看不到几个人,安静舒适,那天真是有点累。

第三天了,大熊猫基地这次没机会看了,门票排到7号,那我就转战文殊院,开始接受佛家的洗礼。文殊院香火鼎盛,有佛家学院,如果想学佛家文化,可以参考招生简章。寺院内还有面谈室,解决心里困惑。有放生室,有超度室,有念经室,有免费茶水,一杯接一杯。大雄宝殿写着一副对联,依稀记得写着,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佛家文化,确实让我感到值得深思。放下,舍得。穿过斋堂,到了侧院,侧院部分正在维修,来的人少,显得格外清静,出了后院往后院走,路过讲学堂,里面正在播放佛教历史,登上讲学堂,一座座供奉的佛像排的整整齐齐,有集团公司供奉,有家庭团体供奉,可见信佛的人很多,佛有心生,心中向善。

由于心中悼念着武侯祠,也就飞奔而去,滴滴一下。武侯祠挨着锦里,人头攒动,汽车更是步履难行,但是幸好警察哥哥在维护交通,十一期间,甚是辛苦,感谢感谢。武侯祠又称汉昭烈庙,主要就是学习和了解三国文化,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演义,三国志,家喻户晓,诸葛亮,刘关张,曹操孙权周瑜,无人不知。武侯祠类似于一个小公园,里面人声鼎沸,没有早上的文殊院有感觉,文殊院安静祥和。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武乡侯,故祭祀他的祠堂称武侯祠,形成君臣合庙格局。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和人格魅力,让这座君臣合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名字昭烈庙,从而被武侯祠替代,可见诸葛亮在当代人民心中的地位甚高。

最后一站就是火车站,成都东,从这里出发到峨眉山,可是两天后,我还是会回来的,从这里去重庆。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大城市。南方空气湿润,简称潮,被子都是湿漉漉的。南方树木茂盛,绿意浓重,过了秋天,应该还是一片绿色。少不入川,可是回想起来也不年少了,终于进了四川,去了成都,如果有机会,再见。

(0)

相关推荐

  • 【散文】和我在成都街头走一走 | 罗明初

    摄影.文|罗明初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赵雷脍炙人口的<成都>吸引了,那是第一次听,觉得很不错.韵律流畅,歌词意境深远,我一下子被深深打动了.马上在手机酷狗音乐中下载下来,慢慢学唱着.越唱越觉 ...

  • 聊聊一个重庆人眼里的成都

    今年双一流研究生毕业,体制内工作,本来是重庆人,初中举家搬迁到成都.我爸喜欢安静的地方,所以很喜欢到郊区买房,所以我们住在南边,没想到后来政府一直发展南边.我高中那会儿还不限购,家里有些积蓄,我爸妈说 ...

  • 北京北京,每一个北方人的梦想

    去年的疫情耽误了蛮多出去看看的机会,今年疫情好转后终于可以开始四处去逛逛,上海的线下课,跟珠海的带娃游后,终于一个人来到了北京,这次的四月初没有那么冷.... 晚上跟在北大念书的表妹吃饭聊天,突然意识 ...

  • 诸葛亮的4大发明,第一个威力凶悍,已失传,最后一个北方人爱吃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天才军事家,发明家,谋略家,为人聪慧,好学.自从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以后,他被任命为丞相.之后,帮助后主刘禅稳住江山,不论大小事,都自己亲自处理.在当时,能够自己发明物品的 ...

  • 说说一个四川人眼里的成都和重庆印象:我是...

    说说一个四川人眼里的成都和重庆印象: 我是内江人,成渝经济圈的几何中心,作为一名内江市市区人十年间对成都和重庆的印象. 一,成都 成都是不存在网上所说的吸血全四川的行为,至少没吸内江这种远的,但人才, ...

  • 作为一个北方人,自大学入学至今,已在广州...

    作为一个北方人,自大学入学至今,已在广州待了九年,对一些外地人(当然,我也是外省的)对广州的误解可浅谈一二. 首先,广州没你们想的那么热,相反,我觉得广州的夏天并没有其他很多城市那么热,因为这边雨水多 ...

  • 没有一个北方人,能逃过南方冬天

    请好好珍惜你身边的南方人. 01 O N E 原本我以为,北方人是羡慕南方人的. 尤其是在这寒冬. 看一眼天气,北方齐刷刷都在零度以下. 结合自身,零度以上的南方都已经冷到掉渣,脑海里自动勾勒出北方的 ...

  • 在南方生活,能让一个北方人有多崩溃?

    "我爱粤菜,但我打不过湿疹."这句话不知戳痛了多少北方人的心.我国地域辽阔,多个省市自治区经度跨度大.一般在询问别人来自哪里时,有个最为笼统的问法:"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

  •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白菜这种蔬菜实在是太熟悉了,,醋溜白菜算是最家常的做法之一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白菜这种蔬菜实在是太熟悉了,毕竟在以前物流和种植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北方地区的慢慢冬季中我们家可就靠白菜"续命"了. 所以我们从小就变着法的吃白菜,醋溜白菜算是最 ...

  • 中国古代3大奇毒,除鹤顶红外,剩下那俩是啥?有一个北方人爱吃

    古时候,毒与药本就是两个意思相同的概念,<周礼>中记载:聚毒药以共医事.这就说明,毒和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后来,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古人将毒和药作了区分,秦汉时期,毒被分成了大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