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之依据——“性近”“习远”

孔子论教化之依据——“性近”“习远”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杰出教育家。“教化”在孔子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说,“君子论”是孔子培养人的理想目标的话,那么,“教化论”就是他关于人为什么可以教化、为什么必须教化、用什么去教化以及怎样教化的思想和实践。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认为,人与人在生而具有的本能(或秉性、潜质)上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环境影响、习染和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彼此之间很大的差别。这是《论语》中孔子谈及人性问题唯一的一句话。正如学生子贡所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对“性与天道”这类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神秘的问题,基本上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很少去讲,这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作风。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世界上所有现代人的DNA有99.9%以上都是相同的,各民族的差异仅在于客观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后天获得的性状不同。这个结论有力地印证了孔子关于“性近”、“习远”的论述。

孔子关于“性近”、“习远”的论述反映出他对人性平等的理解,打破了那种认为人天生就有优劣之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偏见。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主张。孔子不但提出了不分贵贱、贫富和地域,人人都可以受教育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施,突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只要本人愿意学习,主动带上10条干肉作为拜师礼,他从来没有不教诲的。他的弟子来自齐、鲁、宋、卫、秦、晋、陈、吴、楚等各个诸侯国,分布地区很广。由于拜师之礼菲薄,不但如司马牛等少数出生于贵族的人,以及子贡等少数经商的有钱人可以入学,而且如颜渊、原宪、曾参等大多数出生于平民,生活贫困的人,甚至于如子路这样前有劣迹、生活无着又桀骜不驯的人,公冶长这样无罪被囚、门弟“下贱”的人,也得以在孔子门下受业,并且学业有成,各展其长,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孔子突破传统的做法为当时的人们所不解,难怪乎有人提出疑问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荀子·法行》)。

《论语》记述的孔子接见互乡童子的故事,具体说明了他关于“有教无类”的教化思想。互乡这个地方风俗不好,当地的人一般很难说话。互乡有位童子求见孔子,孔子接受了。门人非常疑惑,孔子解释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他愿意进步,我就应该接受他,不管他曾经怎样。何必做得太过分呢?如今他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以求进步,我就应当给予他受教育、求进步的机会,而不能死揪住他的以往不放。由此可见,孔子确有超乎常人的眼光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史书记载的孔门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说法,虽然不见得那么确切,但是,孔子私学在当时规模之大、培养人才之多、社会影响之广泛,应属不争的事实。“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实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满足了广大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堪称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千秋功业。

(0)

相关推荐

  •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

    人 对于孔子思想体系中所谓人的概念,学者有多种解释.有人把<论语>中的人和民进行比较.考证,认为人.民,是... 详细内容 天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字有多种含义. 第一个含义,即自然界的 ...

  • 当求行事之真实——《论语》悟读【167】

    勿求言语之高远,当求行事之真实.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qu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语中有准堪舒耳——《论语》悟读【233】

    言行在于美,而不在乎多. <论语>第十篇第一章: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恂(xún,恭顺)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pián,明白畅达)言,唯谨尔. [译文] 孔子和乡人在一 ...

  • 论语日课380: 珍惜老朋友,就是珍惜和过去时光的联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14.43) 原壤,鲁国人,可能是孔子的发小.<集解& ...

  • 【《论语》阅读札记(十)】/ 傅安平

                 <论 语>阅读札记(十) 傅安平       <史记>中,孔子被编入"世家",详而细,和诸侯勋贵们同册:老子却被编进"列 ...

  • 善恶从来是答案——《论语》悟读【321】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 ...

  • 照顾好你身边的人,便是践行夫子的仁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儒学是生活里的学问, 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

  • 不言之教可化育——《论语》悟读【444】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 <论语>第十七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rú)悲要求见孔子,孔子不肯见,托辞有病.传命者走出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1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阳货第十七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