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35)

原著连载(35)

第五章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人们要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或者说,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呢,还是历史的必然?

(一)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在探索中反复比较的结果。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力量,围绕着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提出过种种主张,进行过激烈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先进的中国人无不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以来最早提出 “睁眼看世界”、“以夷为师”、“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中国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后来兴起的“洋务运动”,就是上述主张的继续和发展。这一主张的局限性在于,他们所认识的“夷之长技”主要是物质文明方面的,他们幻想在日渐腐朽的清政府原有体制内,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救国,是不现实的。这一点,已被50年之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残败所证实。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洪仁轩,在向西方寻找真理中,借助基督教形成了一套神学哲学理论体系,成立“拜上帝会”,领导了历时14年、占有中国半壁江山的农民运动。洪仁轩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客观条件,《资政新篇》实际上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他们企图在宗教的旗帜下,通过旧式的农民战争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繁荣独立、共享太平的“新天新地新世界”,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结果被封建势力扼杀在萌芽中;辛亥革命后试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制,却导致军阀混战、四分五裂;蒋介石集团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也不可能把中国引向进步。

回望近代中国,面对山河破碎、亡国灭种的危局,多少主义和主张都出场了,又都破灭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又都碰壁了。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包括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如无政府主义)也大量涌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正如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17--1518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