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溥仪的老师,他回国后买了个岛,升起了大清龙旗
中国文化历来就不缺乏外国粉丝,所以会出现很多中国通,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来到中国,最后都爱上中国的文化,一发不可收拾。比如马可·波罗就是中国文化的狂热者,他还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向欧洲宣传中国。
而到了清朝,随着清朝与世界的交流加深,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这里面有传教士,有清朝聘请的一些教师,还有做生意的等等,而其中的庄士敦则是很特别的一个。
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1874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而他来中国的原因很特殊,他当时是进入了英国殖民部,进这个部门竞争非常的激烈,庄士敦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进入的,后来到了香港做见习生,由于他的语言天赋,他的中文水平非常的高,所以他也不断升迁,还去了租借地威海卫工作,被英国政府授予“高级英帝国勋爵士”勋章。
或许是庄士敦的中文天赋很高,所以他刚到中国就已具有相当深厚的东方学功底,加上他个人的学习,很快迷恋上中国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并积极致力于对儒、释、道、墨以及唐诗宋词的研究,足迹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由于他是官员,这个身份让他能够非常便利的研究中国文化,而庄士敦在中国待了三十多年,可以说见证了清朝的灭亡。
也是由于学贯中西,所以他被推荐为溥仪的老师,1918年,徐世昌当时还是清朝逊帝溥仪的老师,由于要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所以要辞去“帝师”一职,这是当时袁世凯对于清朝皇室的优待,溥仪依然住在紫禁城,对内仍然是“皇帝”,溥仪不能没有老师,为了能够让溥仪了解世界,所以徐世昌向英国领事馆交涉,希望能够聘请融贯中西的庄士敦担任溥仪的新老师。
1919年,庄士敦正式上任,成为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走进了紫禁城,对这座古老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紫禁城也因为庄士敦的到来增添新的气象,在与溥仪交流多次后,庄士敦和溥仪之间没有了隔阂。1922年溥仪大婚的时候,赐庄士敦一品顶戴,庄士敦非常的兴奋,还穿着拍照寄给家里,虽然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多年。
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剪掉了辫子,带上了眼镜,在宫里装上了电话,还在宫里骑自行车,还改革了宫内的财务制度,将一千多人的宦官队伍减少到了一百人,但是溥仪喜欢他,还加封他为御书房行走、颐和园总管。就这样庄士敦陪伴着溥仪度过了他在紫禁城的最后黄昏。
1924年,溥仪被国民政府赶出紫禁城,溥仪在庄士敦的帮助下逃往了日本辖区,而庄士敦则正式辞去了帝师一职。
1930年,庄士敦回到了英国,写作了《紫禁城的黄昏》,1934年来中国的时候,他又见了溥仪,希望溥仪给他作序。溥仪去了满洲以后,曾经邀请庄士敦能够辅佐自己,而庄士敦断然拒绝。
回到英国的庄士敦,凭借自己的《紫禁城的黄昏》大卖而得到的版税,在苏格兰买了个小岛,给其岛的居室分别起了松竹厅、威海卫厅和皇帝厅等名字,并升起满洲国的龙旗。还在其住所办了个陈列馆,陈列着溥仪赏赐给他的朝服、顶戴、饰物等物件。
庄士敦一生都热爱中国的文化,在他看来,中国应该通过君主立宪成为现代国家,并保留传承千年文化,无疑,他曾经对溥仪寄予厚望,但是这一切都在溥仪成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时土崩瓦解。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