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冯驩客孟尝君(潘长宏撰)

这个故事发生在七国争雄时代,这就是战国时期,这七国是秦、赵、楚、齐、韩、魏、燕。孟尝君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而发生影响的人物。孟尝君食客三千,其中一人名冯驩。

冯驩有一把剑。倚柱而弹,和之以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按门客标准给他改善了伙食质量。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按门客标准给他配备了出行车马。

于是,出门见亲友他必言:孟尝君礼贤下士,以我为客。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派人给他老母供给衣食用度,左右侍从发自内心地厌恶他——贪得无厌。

只是从此,再也不闻廊下清越的歌声与铮然的弹铗声了。

冯驩本为贫穷的市井之徒,寄食于孟尝君门下,已是难得的荣宠。家徒四壁,亲友疏离,所余者,不过满腹谋略、一柄长铗。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他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

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0)

相关推荐

  • 懂得人性,方可知方里方外

    迈入社会 ,耳边听到最多的一些号称干货的主播和亲近之人常挂嘴边的是:除了钱一切都是虚的.你没钱人人都会看不起你,你有了钱到哪哪里都欢迎!其实猛的听起来好像有那么些道理,但如果这是真的却是细思极恐.真那 ...

  • 【孽字为什么是薛加子】作文写作问答

    <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说君子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务本",只有把根本树 ...

  • 历史故事---冯谖为孟尝君“市义”

    冯谖即冯驩.前面讲了关于孟尝君的故事,今天要为大家说一说孟尝君的食客冯谖的计策,冯谖毛遂自荐地为主人孟尝君到他的封地薛地收取债务,可冯谖一到薛地,发现当地的百姓在闹饥荒,在没有请示孟尝君的情况下毅然决 ...

  • 你知道我国的长城共有多少个关隘(潘长宏撰)

    长城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象征.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 ...

  • “国学”之道(1)为人之道(潘长宏撰)

    第一.防微杜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小善能积成大善,小恶会 ...

  • “国学”之道(2)君臣之道(潘长宏撰)

    第一.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臣关系问题是中国两千多年政治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君臣关系的发展,可以从"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奴处&q ...

  • 《道德经》的思想折射出无限的光芒(潘长宏撰)

    <道德经>的思想折射出无限的光芒 作者:潘长宏 2021年10月22日 茫茫乾坤 峰峦叠嶂 祥云缭绕 瑞象紫光 九天玄女吞食了李子王 八十一年孕育胚胎 降生了皓首白髯仙风道骨儿郎 修行中李 ...

  • 国学之道(3)--- 养性之道(潘长宏撰)

    修身养性自古以为就是作为中国民族每一个子民终生所要做的事情,故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人才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社会上的形形式式的问题.养性的本意有三点:1.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活,究竟 ...

  • 国学之道(4)处世之道(潘长宏撰)

    我们大家都知道,处世之道是国学的范畴!何谓处世之道?那就是在尘世间安然.无虞.顺利的生存下去,不招致别人的忌恨.仇视,不被别人打击.报复,讲的就是一个"藏"字. 中国人或许受老庄哲 ...

  • 一首闲庭置若歌(潘长宏撰)

    说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等于闲, 红尘锁事常挂碍,深山隐居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规难,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光头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名师总是闲, 力承手脚空费力,瞎炼捣鼓也徒然 ...

  • 劝世醒世警世歌(潘长宏撰)

    天南海北走西东,纵观尘世万物拥, 秋冬枯来春乃荣,人生渺渺在其中. 浮生一世相捉弄,来来往往有何功? 早赶日出晚入梦,换了多少主人翁. 眼看杨柳与春风,人生恰似采花蜂, 金银财宝多少同,死后何曾在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