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树”梧桐!一口气了解梧桐树的文化意蕴
“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稜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花镜》)
从“凤栖梧桐”的神话传说,到“以桐制琴”的生活实用,再到“寄桐于情”的精神乐趣,梧桐树所孕育的文化底蕴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之后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
“黄帝即位 ……宇内和平,未见凤凰,唯思其象……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 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 ……止帝东囿,集帝梧桐, 没身不去。”
这是记载于《韩诗外传》 中的一则神话传说,是首次将神鸟凤凰与梧桐树联系在一起,而通过《诗经》中的诗,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已经渐渐习惯将凤凰与梧桐联系在一起。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凤凰在高岗之上鸣叫,而梧桐在早上生长。而在其后的《尚书》、《庄子》、《吕氏春秋》中都曾提及过种植梧桐树,比如,梁任昉在《述异记》中便记载了吴王夫差建造梧桐园于园中以此种植梧桐树的事情。
“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
由此可见,从神话传说中的凤栖梧桐,到《诗经》中的以“梧桐”入诗,再到吴王夫差种植梧桐于园中,我们可以知晓梧桐树已经伴随了我们中华大地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
而在这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梧桐树早已不再是一颗普通的植物,而是在我们生活中乃至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的植物,或者说梧桐树早已不是流传于神话传说中的“神树”,而是成为了后世人们心中的“神树”。
生活层面
1,值种造景
早在汉朝时期,梧桐树便被种植在皇家宫苑当中,在《西京杂记》曾记载道:“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荆桐”。而在魏晋时期,种植梧桐树的越来越多,前秦王苻坚时期,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梧桐,在《晋书·苻坚载记》中有载:
“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
而在《齐民要术》中也有记载:
“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
等到了唐朝时期,种植梧桐树就已经很普遍了,除了皇宫中大面积的种植,在私人园林里也开始普遍种植。宋朝之后,人们大多喜欢在自己庭院中种植梧桐造景,明代时期,梧桐树常常栽种在庭前、窗前、门侧以及行道旁,一直到清朝时期,人们对种植梧桐树的热度丝毫不减。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普遍种植梧桐呢?
明代王象晋曾在《二如亭群芳谱》中给出了答案:
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
其实,除了王象晋所给出的答案,还一个原因就是梧桐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将梧桐树视为吉祥嘉木而种植。
2,以桐制琴
以桐制琴,早在《尚书.禹贡》中就记载道:
“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
这句话里的峄阳孤桐指的是峄山南面的特产优质桐木,是大禹时代上贡的物品之一,而在古时,人们认为峄阳孤桐就是制造古琴的上好材料。传说在大禹根绝水患以后,心情大悦,便以峄阳孤桐制琴,并以此琴奏乐,使人闻之清脆悦耳,心情舒畅。
后来在《诗经》中明确提及了以桐“制琴作瑟”的用途:
“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而在汉朝时期桓谭所作的《新 论》中,更是提及到:
“昔神农继伏羲王天下, 枯桐作琴 ……削桐为琴,丝绳为弦。”
因而,从上述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以桐制琴的历史由来已久,而梧桐也随着制琴拥有了更多地文化内涵,更多地精神表达。
精神层面
在古代,文人们经常会借助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而这些花草树木也自然而然的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那么,梧桐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梧桐来说,主要有四种文化意象,分别是:秋天的象征、家园的象征、爱情的象征以及高尚人格的象征。
1,秋天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梧桐树在秋天属于最早落叶的植物之一,因此,梧桐叶落成为了秋天到来的象征景象。
早在先秦时期,便有文人以梧桐来写秋景的诗赋。比如宋玉的《九辩》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白露降下沾湿了百草啊,衰黄的树叶飘离在梧桐枝头,从此开始,梧桐落叶就成为了描述秋天所经常出现的一株景象。
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曾经说过:
“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一叶先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一叶落而天下秋的说法便是由此而来。
2,家国的象征
我们在前文中曾经提及人们大多喜欢在自己庭院中种植梧桐,因而,梧桐树便成为了许多诗人家乡的符号。
有许多远在外地的诗人,在看到梧桐时不免想到自己的家乡,比如唐朝诗人元稹便是如此,他在《桐孙诗》中写道:
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
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
在这首诗中,元稹将“桐花”、“桐叶”、“桐树”、“桐孙”(桐树的小枝)作为家乡的符号,通过它们的枯荣来表示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很久,由此表达出思乡之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以梧桐来表达思念家乡的诗人还有很多,比如诗圣杜甫,“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在异地他乡,看见眼前的菊花想到了家乡的梧桐,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再比如诗人张籍,“风吹桐竹更无雨,白发病人心到家。”年迈的诗人坐在窗前聆听风吹梧桐的声音,想着自己身体已老再难回到家乡而感到无限的悲伤。
此外,自己的故乡是小家,国家则是大家。因而除了以梧桐意象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外便是以梧桐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哀叹。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这是南宋最后一位词人张炎所作的《清平乐·候蛩凄断》中的一句词,梧桐树叶悠悠落下,这落叶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此时的词人已经到达暮年时光,词人以梧桐落叶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以及亡国的悲痛。
浪远微听葭叶响,雨残细数梧梢滴。正依稀、梦到故人家,谁横笛。
这是宋代词人蒋捷所做的《满江红》,在雨夜里,雨水滴在梧桐叶上,故国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在,只有在梦中才能遇到故国的人、事和景,远处飘来缥缈的笛声,更增添了几分亡国的悲哀以及对故国的怀念。
3,爱情的象征
梧桐树,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景象,春天,桐花盛开,夏天,枝繁叶茂,秋天,秋风萧瑟,冬天,寒风刺骨。由此,春夏季节的梧桐树繁盛茂密,而冬天的梧桐树却显的萧瑟与悲凉。
正因为有这种变化,文人墨客才将梧桐树比喻为人世间包含悲欢离合之泪的爱情。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桃花在春风中盛开,梧桐的树叶却在秋雨当中飘下。在白居易的这首《长歌行》中,梧桐叶的飘落就像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开局再好,结局却很悲惨。
而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更是诉尽了一个人的寂寞与凄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秋雨滴落在梧桐的叶子上,到了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的,在这凄冷的环境下,想到自己一个人,难免会感到悲凉。
4,高尚人格的象征
梧桐树,在中国的诗歌中常常被人们赋予了高尚品格的象征,这主要源于梧桐本身在外观上具有的挺拔伟岸、中通疏直等特点。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这是记载在《诗经·小雅·湛露》中的一段文字,这句话以梧桐树为切入点,阐述了文人雅士庄重而仪式感的言行举止。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孤桐”意象的出现更是最能体现其人格象征意义的。比如南朝时期宋鲍照的“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山行见孤桐》),再比如谢眺的“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游东堂咏桐》)等都是对于梧桐外观的直接刻画,一方面赞扬了梧桐“孤”、“直”的形象,一方面又暗示自己就像“孤”、“直”的梧桐一样。
等到了唐宋时期,是诗词的绽放时期,这一时期,梧桐也常常出现在文人们的诗词中:
在王昌龄的诗中,“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梧桐是谦逊的;
在白居易的诗中,“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梧桐是孤直的;
而在王安石的诗中,“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梧桐是坚强的。
总而言之,在古代,众多文人以梧桐自喻,以梧桐明智。
总结
千百年以来,梧桐文化一直被文人们所喜爱和发展,从最初的的“凤栖梧桐”的神话传说,到后来的以“梧桐”自喻,其独特的梧桐文化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幅生动的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有梧桐造景,有梧桐制琴,而更重要的是有对时间的感伤,对家国的思念,对爱情的感伤以及对自身品格的要求。
梧桐树作为梧桐文化的载体,因其自身的孤直高洁、中通正直的形象而成为了历代文人们所喜爱的植物,在文人们的内心中,梧桐早已成为了自己内心的“神树”,在过去,它诠释着人间的爱恨情愁,而在未来,它也依旧会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而梧桐文化也会伴随着中华文化一直走下去!
参考资料:《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 》战 琳
《中国种植梧桐树的历史及文化意蕴》关传友
《论古典文学中梧桐意象的多重文化意蕴》胡伟栋
(注:图片来源于网上,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