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0年5月,赵充国用31200名俘虏、...
前60年5月,赵充国用31200名俘虏、5000多饿死鬼、还有7600多颗脑袋告诉汉宣帝: 种地比打仗好使!
宣帝元康年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诸羌时,先零羌头目要求渡湟水、向北迁徙。这违背了汉朝孤立匈奴与羌人的初衷,但义渠却没有察觉,还傻乎乎的替人家上奏。
后将军赵充国立即嗅到了叛乱的气息,并提出加强战备、积谷于金城的建议,但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后来,羌人果然擅自渡河,郡县无力阻止。
前63年,先零羌与诸羌解仇结盟,并派使者联络匈奴,准备攻击鄯善和敦煌。义渠安国抢先下手,斩了34名头领、杀了1000多羌人。诸羌大怒,继而大乱,局面彻底失控。两年后,义渠安国被击败,老将赵充国走马上任。
赵充国是陇西上邽人。他23岁从军,曾多次参加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前99年,李广利被匈奴围困时,正是赵充国带敢死队杀出重围,救了全军的性命,其勇悍可见一斑!
前61年4月,76岁的老将军抵达金城,经过两个月的周密调查后。6月份,他率领一万人进入了湟水流域。
赵充国的目标,不是杀光诸羌,而是分化瓦解、剿抚并作:对领头作恶的先零羌,必须予以歼灭。至于那些跟着起哄的杂羌,则不必过度追究罪过,使其畏服即可。
但这一策略却遭到了朝廷的反对。酒泉太守辛武贤认为,没必要对诸羌分别对待,他主张先击杂羌,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宣帝年轻气盛,立即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还要求赵充国配合作战,七月就开打!
赵充国大惊失色,立即上书解释先攻先零羌的理由。这次上书震动朝廷,仅七天就被宣帝时批准。赵充国立即攻打先零羌,大获全胜。羌人渡河逃命时,几百人落水溺死,投降及被斩者五百余。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辆。
之后,赵充国继续向西南进兵,却不烧不杀,诸羌又感激又害怕,相继投降。按赵充国的设想,不必急着进攻,羌人不久便会溃散,只需屯田“以待其敝”即可。然而,宣帝又绷不住了,他命令赵充国与辛武贤、许延寿乘胜进攻。
面对宣帝的压力,赵充国前后三次上书,反复说明自己的计划,并回答宣帝的问难。每次上书,宣帝会召集大臣开会议论。最初,支持赵充国的只有三成,后增至一半,最后竟有八成同意。该计划终于得到宣帝的批准。
赵充国的计划名叫《屯田奏》,其核心不是作战,而是屯田湟中。在他的设计中,汉军此次能在羌地得到两千顷以上的田地。他准备留下10281名军人进行军屯,每人分二十亩田。
这样做,既能节省军费,又可以使汉军长驻肥田、吃喝不愁。羌人们却只能在瘠荒芜之地挨饿。时间长了,他们自会分散叛离,化为一盘散沙。如此,来年春天,即可将其一举拿下!
但是吧,宣帝在批准《屯田奏》的同时,也同意辛武贤的作战方案。这说明小伙子并不欣赏相对保守的屯田策略,强攻硬取、以武力迫使诸羌顺服才是他的追求,这就很有几分武帝的味道了。
前61年底,在宣帝“两从其计”的诏令下,辛武贤、许延寿,以及赵充国之子赵卬,同时向诸羌进攻。赵充国则一动不动,督兵屯田。
结果,三将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辛武贤和赵卬都干掉二千多人,许延寿迫降四千余人。但种地的赵充国坐在家里,就有5000多人上门投降。
在数据面前,宣帝终于服气,他下诏撤军,仅留下赵充国在湟中屯田。次年5月,降羌已达31200人,饿死者五六千,7600多人被斩首。残余的叛羌,只有南山上的四千来人了。
赵充国认为,这些臭鱼烂虾已不值得自己动手,交给诸羌自行收拾即可,之后便上书请求还军。同年秋,羌若零、离留、且种、兒库等头目,果然合谋杀掉了先零豪酋犹非、杨玉,率军投降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