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甘肃《回家》作者:刘静 主播:山丫
Mid-Autumn Festival
作者:刘静
主播:山丫
编辑:小鹿
回家
自过完年到兰州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这么久。
从06年到酒泉求学开始,我就不停地在家与某个 地方来回迁徙,时间或长或短。这对于一个从没出过远门(最远也就去过县城)的年轻人来说,刚开始多少有些兴奋。然而,梦寐以求的自由所带来的快乐,很快就被生活中诸多的不适应和想家所代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个人偷偷地在宿舍里抹眼泪的场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家。在外面非常想家,但是我那时就已经明确地感知,很难再回到以前那种家的氛围中了。除了家里的变化外,邻居家大爷、大婆在我上学工作期间也相继离世,现在就只剩下些大忙人了,巷子变得冷清了许多。那大爷家门口摆着的供邻里坐下闲聊乘凉的水泥块,现在也就真成了水泥块,但我每次回家去都忍不住要坐几分钟。说来也奇怪,一坐上去,童年给父亲端饭、听邻里们谝闲传的情景一幕幕出现在眼前,让人久难忘怀。
09年我在兰州上班,回家的路途缩短了。我和爱人是一个地方的,少了很多分歧,回家探亲的行程也就变得多了起来。后来爱人回家生孩子,我回家的次数又比原来频繁了很多。这多少弥补了我上学期间对家的冷落。既能看到三月里渭河沿途的百里杏花,又能吃上七月里麦黄时家里的杏子,还有八月里的葡萄和四季常有的家乡小吃。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时常见到那些勤劳又朴实的家人朋友,和他们说说话,听他们笑着说起我小时候的事,一切都变得简单、生动起来。
务农是农村人最起码的生存技能,懒惰是最要不得的。记不清到底几岁,好像是跟父母头一次下地,别的也干不了,就是在种洋芋时,给挖开的土窝里扔洋芋子,可当时的我就这也懒得干,觉得不如跟伙伴们玩泥巴好,竟难为地哭了起来。虽然在五毛钱的诱惑下勉强答应了,但最后还是因为跟不上大人的节奏被弃用作罢。那时候也没有荣誉感,就一个人玩起埋钱的游戏,把钱弄成一团埋到土堆里又挖出来,再埋进去,又挖出来……可恶的是,最终竟再也没有挖出来,便心疼地哭了一场。以致到现在还财迷地想,如果这钱跟洋芋一个产量,现在算算,也得不少收成,土地总比银行要有良心的多了吧!
Hi
长大后,各种农活已经都能应付了,其实主要是主观上已不似以前那么懒了。这全有赖于父母亲的言传身教,至今我仍能够清楚地记得母亲在我很小时起就开始带着我在无边的麦田里除杂草的情景,这也成了我幼时最为美好的回忆之一。
离巷口不远就是无边的田野。因离家近,好多人都在地里种起蔬菜来,当然也有好多人家种的麦子、油菜。做饭根本不需要提前备菜,提前五分钟到地里转一圈就可以将所需的新鲜蔬菜弄来。每年五月,油菜花和麦子就在家门口这渭河畔的数千亩川地里尽情释放着生机,黄灿灿的油菜和绿油油的麦苗望不到边,成了家乡最美的图画。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也抓住这良辰美景,放学归来后拿着书坐在刚冒过头顶的麦子跟油菜之间的田埂上,为他们的未来努力攻读,果然数年后他们就“讨厌”地成了父母亲常对我们唠叨的对象,不是考上这个学校就是考上那个学校。我有时常想,邻家哥哥和姐姐之所以能考上好学校,肯定与在田埂上背书的经历有关。要不然,没在这田埂上读过书的我怎么就没考上这个那个呢?其实,也不是我不想去,是我有了自主学习的念头时,已经没人种麦子和油菜了,田地里只是一些蔬菜和果树了。坐到这样的田埂上,还不得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让大家都看到了,这与我偷偷背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想想过两天就能回家,总是很激动。除了能见到亲人,吃到荞麦凉粉,又能再次仰望抬眼就能看到的凤凰山,看看那戏嬉过的渭水,赶赶那喧闹的集市,走走那乡间的小道,到田里采摘一些蔬菜,做一些家乡的饭。一切都是那么具体、自然,又令人神往。
此刻,好像就要逃走了一样,但我知道很快还会回来,继续远离家乡的生活。儿时的家已成了过往,只能在记忆里、梦里寻找。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