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德辉:《毕摩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多民族神话、史诗的交流、互鉴。彝族毕摩经在中华史诗艺术传统的发生、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史诗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史诗艺术之林中的一座丰碑。彝族毕摩经绝不是一座封闭的文化孤岛,而是彝族先民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融合为中华民族的见证。彝族毕摩经中的“悟嗯出世”神话,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维护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
关键词:彝族毕摩经;“悟嗯出世”神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
彝族毕摩经典是毕摩文化的载体,它包括彝文典籍和口传彝语祭经、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等。毕摩文化则是由彝族原始宗教祭司即毕摩创造并传承,以彝族原始宗教为核心的一种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毕摩文化涉及和包含了彝族原始宗教、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教育伦理、风俗礼仪、天文历法、医药卫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内容。毕摩文化渗透于彝族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彝族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党的民族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国务院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救书、救人、救学科”的指示。由此毕摩名誉得到恢复,肯定毕摩在历史上对彝族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过的贡献,认定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彝族民间知识分子。与此同时,彝族地区有关部门先后恢复和组建了彝族文化研究机构,把毕摩文化作为重要的抢救和研究对象,并调动毕摩的积极性,参与毕摩经典的收集、翻译、整理、研究等抢救和发掘性工作,取得的成果显现了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厚重历史。随着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体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云南提出和实施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楚雄彝族自治州也结合州情,确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发展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楚雄州委、州政府决定开展对彝族毕摩文化的系统收集、整理、编译出版工作。其中对毕摩经典的系统翻译和整理出版,不仅有利于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加快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系统编译出版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为目标,并投人巨资实施此项工作。该项目以楚雄彝族自治州毕摩经典为主,同时吸纳了滇、川、黔、桂四省(区)各彝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毕摩经典,可以说这是彝族毕摩文化精髓的集成。《漾濞彝族丧祭经》(一)、(二)是《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中的第85和第86卷,。来自“中国核桃之乡”、“唐标铁柱”地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白竹山区瓦厂乡蛇马村白水井,由村民年届87岁的左尚祥口述整理而成。其中的“悟嗯出世”重复出现在上下两卷之中。
一、悟嗯是九个兄弟民族共同的祖先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天父的一颗牙齿疼了很久,掉下后,落在篱笆根,变成一棵葫芦,葫芦生出阿勿阿资两兄妹。阿勿阿资兄妹长大成婚,生下悟嗯几天就先后去世。悟嗯成了孤儿,在老鹰和蛇的照料下才存活下来,小小年纪就给玛沙果资家放猪,宁可不吃早晚饭救下八哥鸟,由于心地善良在洪水滔天中得以幸存,长大成人后,与仙女成婚生九个儿子,他们后来九个兄弟成为“一个腊罗祖,一个汉人宗,一个腊棘祖,一个罗武宗,一个阿都祖,一个护尼宗,一个咱士祖,一个纳士宗,一个恩鲁祖。悟嗯九子成九族,悟嗯九子都兴盛。”从这个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彝族和其他民族都是兄弟,都是天神的后裔,都是黄种悟嗯的子孙。人类起源与洪水灾难人类再生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母题,许多民族都有此类神话传说。彝族的人类起源与洪水灾难人类再生的神话故事,其母题与其他民族大同小异,这些神话大多保存在彝族的宗教经典中,成为彝族宗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或道德权威对人们进行宗教及道德教化或惩罚的神圣权威话语的依据,渗透了浓郁的原始宗教气息和强烈的彝族传统道德意识。
二、“悟嗯出世”神话,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一)维护政治上团结统一
《悟嗯出世》在伦理上主张“正统”,在思想上褒扬“仁义”道德,在政治上维护各民族团结统一。
1、在伦理上主张“正统”
阿资阿勿两兄妹是第一代人类,他们的母亲是一个瓢葫芦,而瓢葫芦是“天父”掉落的牙齿生出。他们虽然是植物葫芦所生,却是神仙的后裔,根红苗正。“天上老白鼠,凿开匏瓜顶。匏瓜儿老大,产出一个来。地上母松鼠,凿通匏瓜底。阿资妹子他,踢着小脚产出来。”世上没有其他人,只好兄妹婚配,这无疑是“大逆不道”,所以他们儿子悟嗯出世后三天阿勿去世,六天后阿资溺亡。留下悟嗯孤苦伶仃,自小就帮“一天犁地七十七架牛”的富人“玛沙果资家,
去做放猪仆”。长大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那些马牛狗鸡们,来扯悟嗯衣裳角,恋上悟嗯了,没有扯住他。悟嗯伴侣没选上,悟嗯姻亲没配成。天帝独生女,恋上悟嗯了。悟嗯来打歌,悟嗯来唱调。左抖抖不脱,右抖抖不脱。”“天帝独生女,扯住悟嗯衣,两相结缘了。悟嗯得了天赐伴,悟嗯配得天仙女。悟嗯生得九个儿,悟嗯养活十个儿。”悟嗯和“马牛狗鸡”门不当户不对,显然不能结婚生子,只有和高贵的天女结为一体,才是名正言顺,夫荣妻贵。
2、褒扬“仁义”道德,严惩邪恶
《悟嗯出世》提倡行善,严禁作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悟嗯到玛沙果资家后,看见玛沙果资家用罗网逮了八哥。“善良黄种悟嗯儿,甘愿抵消早晚餐”救下了那只鸟。瘦弱的苍山蜂,飞到天上报告给天帝:“玛沙果资家,良心已经坏透了;黄种悟嗯儿是个善良人!”玛沙果资家还挖麂脑给天帝吃,菜咸让天仙胆鼓胀,影响了天地聚会。天地聚会决定要灭绝玛沙果资一家人,干旱三年“玛沙刀耕火种度,猎麂过生活。玛沙没饿死,玛沙没灭亡。”水涝三年作惩罚,“玛沙掏田吃鳅鳝,捕鱼捞虾吃。玛沙没饿死,玛沙没灭亡。”堵水漫及天,要让积水满天空。玛沙一家沉水底,锻一铜管接通天,祖母务司士叫燕子把管子封住,玛沙果资家才灭绝。“黄种悟嗯儿,躲在桐棺里,随水漂上天。”最后落在苍山顶,躲过了洪水滔天大劫难。反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儒家思想。
3、在政治上维护各民族团结
《悟嗯出世》的结尾:悟嗯“生得九个儿,悟嗯养活十个儿。龙地生一个,名字叫罗旨阿列。蛇地生一个,舍旨阿列不出名。你我都是熊的儿,你把我当熊裔看,我把你作熊嗣待。妣祖务司士说道:'蒙舍两山凹地里,有棵大树长那里,上有九个树节子,分迁龙土龙地去。’七月井里露水白,去舀三瓢银水来,每个喷给它一口,一个腊罗祖,一个汉人宗,一个腊棘祖,一个罗武宗,一个阿都祖,一个护尼宗,一个咱士祖,一个纳士宗,一个恩鲁祖。悟嗯九子成九族,悟嗯十子都兴盛。”显然悟嗯不仅是彝族(腊罗)的祖先,也是各民族的祖先。这在原始彝族先民的心中就认定各民族的信仰、语言、服饰、习俗有很大的差异,但祖先都是一个人,都是弟兄分家而成的。各民族既然是同胞兄弟,就要和睦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这里列举的九个民族现在无法一一考证,据有的毕摩讲,腊棘就是白族。蒙舍是南诏的发源地,也就是彝祖的发源地,那么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等六诏,是不是九弟兄的后裔呢?不管是不是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毕摩行毕中用朴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彝族儿女,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文化上兼容并蓄
在多民族神话、史诗与中华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学者们比较重视同源共祖的民族起源神话的研究。比如王明珂的华夏边缘理论,已经广为援引。实际上,除了追溯祖源的神圣叙事之外,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还区域性或整体性地共享其他神话母题。彝族“悟嗯出世”神话与中华文化中“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关联性,正是其中一例。史密斯将共同的神话、历史记忆和大众性的公共文化作为定义民族的必要条件。他说:“从定义上看,民族与族群一样,是一个建立在共同的神话和记忆之上的共同体。”在神话跨族际传播、跨文本传播和神话诗人再创造的语境中,史密斯的理论必须进行矫正,即共同的神话可以表达为共享的神话母题。共享神话的真义在于共享某一历史阶段形成的母题,而不是原封不动地共享叙事情节。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彝族毕摩经中的“悟嗯出世”神话与苗族《指路经》所记载的“洪水滔天兄妹成婚”神话之间,俱有“九子成九族”“甩向九山成九苗寨,撒向九岭作九苗姓”的共同神话母题。无独有偶,傈僳族的《创世纪》也有“黄水淹天、兄妹造人、英雄射日”等;白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纪》也有找人种,最后在大理海子里找到了观音藏着人种的金鼓。老鹰将金鼓抬到海子边,老鼠从金鼓里取出人种。取出的人种是生在一起的兄妹,又由燕子将他们分开。开始兄妹俩不愿意结成一家,经过烧香、向河里丢棒和滚磨盘三次占卜,才答应成婚。兄妹成婚后有了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又各生了十个儿子,“他们各立一地,从此有了百家姓”;藏族的祖先是“一只由观世音菩萨点化的猕猴与—位罗刹女结为夫妻,生育了六个儿子。罗刹女见儿子长大了,没有姑娘和他们结婚,她便用魔法变了六个美丽的姑娘,让她们同自己的儿子结婚,婚后罗刹女让他们分别居住在雅鲁藏布江边的地方,之后观世音就用粮食哺育他们,他们的尾巴才慢慢消失,逐渐进化为人形了”。纳西族《创世纪》说,海蛋生出恨时恨仍第一代人类,到崇忍利恩这一代有五个兄弟,六个姐妹。因为大地上找不到男女伴侣,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婚配。因触怒了神灵,引发洪水冲天。除好心的崇忍利恩外,余皆淹没无踪。洪水过后,崇忍利恩弧独无伴,几经周折,才碰见天神遮拉阿普的女儿衬恒褒白,利恩和衬恒结婚后生下恩恒三兄弟,起初都不会说话,在大行祭天后,三个儿子竟说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住在不同的地方繁衍昌盛了起来,并分别成为了藏族、纳西族和白族的祖先。彝族毕摩经“悟嗯出世”共享了中华民族“兄弟分家”神话母题,并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母题,形成了内含文化认同密码的记忆文本,在中华文化认同的基因库中注入了活力。
从历史上看,多民族共同体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仅是某一文化上强势的单一民族通过虚构神话文本来凝聚人心策略促成的结果,我们更应该看到,许多神话文本本身具有的魅力。许多神话母题本身的深层价值,在艺术化地满足人类某些普遍渴求的理想方面具有的强大力量,是其得以跨族际传播的重要原因。跨族际共享的神话母题作用于多民族成员意识的深层,强化了多元一体的认同感。
神话母题可视为广义艺术母题的类型之一。围绕共同母题,不同的民族又发展出不同的异文。母题同而文本异,整体观之,即形成了异中有同(母题同)、同中有异(异文)的稳定结构。异文的出现,符合民族神话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异文体现了各民族神话艺术家卓越的创造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神话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各民族拥有的共有神话艺术母题越多,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越强烈。因此,深入研究各民族共同的艺术母题及其凝聚力、辐射力,不仅是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之历史过程的重要维度,也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需要。应当将这一原理作为开展“多民族艺术交融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的核心学理基础之一。
三、《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里的“悟嗯出世”神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使各民族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关系,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发展,共同组成了绚烂多姿的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生命情态的彝族毕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养分和来源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给中华民族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在维护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相互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