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医生和病患的双重身份,告诉我们面对死亡该如何活下去
文/学乃身之宝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这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福尔克·格莱维尔十四行诗中的句子,也是一个具有癌症患者和医生双重身份的保罗,在人生的最后终点想带给我们的生命意义。
保罗·卡拉尼什,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被誉为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在人生巅峰时,被查出罹患第四期肺癌。这种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患上的癌症,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自此,他以患者和医生的双重身份,纪录自己的余生,并写出《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震撼40国读者的“生命之书”。
在《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中,保罗纪录了自己是如何弃文从医,包括自己小时候以及上学时的回忆;探索着人性、生死,以及医疗的感悟,包括医生的职责所在;以及自己一直追求的人生意义,特别是在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后,癌症患者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让他对人生意义感悟更深。
他用医生和病患的双重身份,告诉我们面对死亡该如何活下去
在读这本书时,我们不会感觉到保罗对疾病的故意夸大和故作坚强,但也不是避而不谈和逃避。正如他的妻子露西所说:“他没有故作勇敢,也没有怀着虚妄的信念,认为可以'克服’或者'战胜’癌症。他坦然真诚,对自己本来规划好的未来变得无望,他表示悲痛;但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
《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之所以感动全球无数读者,主要是因为保罗的真心诚意和内在的真善美。
带着这份诚意,保罗给我们诠释着: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当生命有期限,我们该如何生活;做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1.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在保罗看来,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那才是值得过的人生。因此,他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人生意义的事情。
保罗从小对文学感兴趣,是因为他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保罗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看很多名著,这是保罗热爱文学的主要原因。
他说自己喜欢学习的最大动力,不是成就感,而是一种求知欲。因为他想要探究,是什么让人类的生命充满意义?
后来,他发现,文学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而神经系统科学则探索大脑最为优雅的规律,大脑会给我们意义。就这样他弃文从医,当了一名神经外科的医生,他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感受生命的意义。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他的每一台手术,面对的每一个病人,就是他的人生意义所在。他深知,自己对于病人和家属生活的意义,而他们的意义就是他的意义。
保罗说,他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疾病”。因为面对病人和家属,会有很多无奈的时刻,与其做不到挽救病人的生命,倒不如去做一个领路人,引导病人和家属,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以后还可以创造新生活。
就像他在面对严重的癌症患者时,他会把这一大碗悲剧,一勺一勺慢慢地喂给病人和家属。目的是让他们慢慢接受,并能够开启新生活。因为很少有病人和家属要求一口气吃完,大多数都需要时间去消化。
这即是保罗的医者职责:医生除了看病,更重要的是“看人”。
他用医生和病患的双重身份,告诉我们面对死亡该如何活下去。
2.当生命有期限,我们该如何生活
当保罗被查出肺癌晚期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轨道提早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他可能不久于人世。
重大疾病不是要改变人生,而是要将我们的人生打得粉碎。但同时,当生命有期限,我们会看到那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指引着我们该如何度过余生。
保罗的主治医生艾玛,一直在和他说:你必须弄明白,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的追问,保罗找到了接下来的生活状态。他一边治疗,一边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仍旧在工作岗位上。同时,在最后的日子里,身为“父亲”这个角色又给他带来新的生命意义,《当呼吸化为空气》也是他献给女儿卡迪的礼物。
身为医生和病患的保罗,用自己最看重的事情来度过余生:当他觉得工作岗位是自己最看重的事情时,他会坚持工作;当他觉得陪伴家人是最重要的事情时,他会选择在家;当他觉得文字可以让自己的意义延续下去,他选择写下这本书。
无论是我们的生命何时结束,我们都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而不是因为自己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
他用医生和病患的双重身份,告诉我们面对死亡该如何活下去。
3.做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如果说没有自省的人生不值得过,那么没有真正活过的人生还值得自省吗?不值得!
真正活过的人生,即是那些能够认真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就像保罗说的,医生们的职责,应该包括去了解病人的生命因为什么而宝贵,而值得一活,并好好计划。如果可能的话,医生要尽可能保留这些东西——如果不行的话,就让病人去得安详体面。而要掌握这样的权力,医生需要有很深的责任感,有时也掺杂着愧疚和自我责备。因为医生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真正活过的人生,即是那些能够接受和面对现实的人的人生。
癌症改变了保罗的命运,原本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及,但是因为癌症变得遥遥无期。
被诊断出绝症之后,保罗用医生和病人的身份去看待死亡。作为医生,他知道不要去宣称什么“抗癌是一场战斗,我会赢”,也不要问“为什么是我”。(答案是:为什么不是我?)作为病人,他也必须面对自己即将死亡这个事实,努力去弄清楚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度过。
当生活轨迹骤然改变时,保罗“嫉妒”周围那些生命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更深知那些原本自己和他们一样的“年轻有为、拿各种大奖、升职加薪、乔迁新居”的未来变得渺茫,最后能做的即是接受现实。
真正活过的人生,即是那些能够做出理智选择的人的人生。
保罗在尽可能地用自己医生和病人的理智来做出各种决定,包括重新上岗、选择生个孩子、完成这本书的写作,特别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选择安静地离开,这些都是在证明他认真活过。
因为他知道,“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一幅画里身上没有条纹的老虎”。而奋斗求生过,即是认真活过,一个真正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是真正活过的人”。
保罗用其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特别是在面对死亡时该如何度过余生。更多时候,面对死亡,我们没有退路,很多事都是迫在眉睫,但选择一直在我们手上。
面对生命的界限,虽然人人都会屈服,但理智的选择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同。至于如何选择,那需要向我们自己的内心发问—“最看重的是什么”。
《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给我们带来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要有所选择和行动,哪怕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刻。鉴于此,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他用医生和病患的双重身份,告诉我们面对死亡该如何活下去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