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 | 厥阴病定义及其分类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六要素伤寒论体系内,厥阴病病定义是虚实夹杂,津虚胃虚(少阴)+实证有邪气(代谢废物),从而构成两大类厥阴病:纯里病如干姜芩连人参汤,其余全是表里同病的厥阴中风类型。
厥阴中风即津虚胃虚+中风(五类),实际只合病四类中风,即少阴中风、阳明中风、太阴中风 、少阳中风。因为少阴与太阳的合病属少阴,厥阴病如果是少阴(津虚胃虚)合病太阳中风,只能拆分为少阴中风。中暍的合病类型如风温、三阳合病等也属于厥阴中风的热厥类型。
厥阴病分类方法是六要素框架下的完全分类。其定义是虚实同病,因此剩余分类法,首先是表里分类,如,除了厥阴的纯里病如干姜芩连人参汤等的里病类型,其余全是表里同病;其次是寒热分类,如寒厥、热厥。
厥阴除了纯里病之外,是表里同病的厥阴中风类型。因为“伤寒”无里证,也就是说,厥阴病没有“伤寒”。伤寒只有太阳、少阴两类,少阴伤寒无里证。
桂枝汤也是厥阴法吗?那太阳中风?任何法都是厥阴法。中风进入虚实夹杂,厥阴的虚实夹杂是不同于中风虚实夹杂的定义,首先是少阴基础上的胃虚突出,其次是可以是纯里病非中风类型。厥阴中风之所以是慢性病、大病久病顽疾,就在于其虚的程度,涉及胃虚的生机修复功能差,单纯的里病反而较少。
因此厥阴篇的误会是唐宋用三阴三阳改误的结果。比如,把蛔厥作为“提纲”,是表里同病,消渴、呕利,实际与蛔虫无关。而厥阴病存在纯里证,乌梅丸消渴呕利,根本不能作为提纲证。
厥阴如果有提纲,就必须包含厥阴的纯里病,如干姜人参芩连汤,它有表证?有消渴?有中风?所谓厥阴提纲条文,无非盲人瞎马。
以厥利呕哕作为胃虚的病机表现,也可以分出很多类,形成赵本的厥阴篇。赵本千古蛙见,被各种伪托古本表示藐视,其中除了涪陵本稍好,其余同样是蛙见。
桂枝汤只是可以用于厥阴中风而非最佳选择而已。乌梅丸、当归四逆等厥阴中风方,不少是桂枝汤演化。如历节、五石,当然还有麻黄汤演化的续命方,当然更会有柴胡前胡的少阳中风合病,以及阳明类型如石膏升麻葛根等等。
如果把川防风当做前胡用那是另一回事,等于少阳合病少阴的类型,根本不能代表厥阴病的所有类型。(川防风(即毛前胡):性温,味甘辛。入肝、脾、膀胱三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根的乙醚提取物小剂量时,出现活动减少,大剂量(1000rug/kg)时,2小时后死亡。摘自百度百科)
其实古人前胡即柴胡,参见前文《前胡与柴胡实为一物异名》。
这只是从厥阴中风发表而言,攻里三类及其合病略。
灵素之问:
灵素之问 | 你为什么学不好伤寒论:论张仲景的递归与完全分类
灵素之问 | 虚劳、厥阴病定义以及《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的内在逻辑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临证六要素—六要素图景的建立与三阳合病(四)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临证六要素—六要素图景的建立与三阳合病(三)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临证六要素—六要素图景的建立与三阳合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