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鹏原创丨看病取药那些事

看病取药那些事

文/李友鹏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看病取药方面的文章,说说遇到的那些冏事儿,又怕文章多了些负能量,考虑了许久也不愿动笔,很是纠结。但这些就医经历的“小事”又像心里有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一个多少懂点医学知识的人去就医时尚且遭遇这些事,那些不懂医学知识的人,在就医上走过多少弯路,遭遇过多少不顺心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就医要比试三家才能知好与差,择优就医成为首选。一看谁家的态度好,二看谁家的技术好,三看谁家的药管用。就我个人来讲,就医时从来都是一副“门外汉”的模样,除了必要的陈述病情外一般不多说话,以免干扰医生的诊断,防止看病时少了认真和仔细。须知在医生的身上承担着太多的责任和良知,“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卒至于死”,我对这段话感悟颇深。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现在的误诊误治率高达30%,小医生犯小错,大医生犯大错,新医生犯新错,老医生犯老错,对疾病的过度治疗也是错,真正不犯一点错误的医生少之又少。随着高、精、尖医疗仪器的普及和使用,对疾病的误诊率会越来越低。聪明的病人在看病上从来都是在一家医院确诊有某某大病后,总是再找一家或者两家医院去复诊,听听多方面的意见,以求得放心,这也是减少发生误诊率的有效方法,毕竟这是关乎自己健康与生命的大事。

我在确诊心脏血管堵塞后医生意见放置心脏支架,这可不能算是头疼脑热的小病,总要慎重对待才是。因此我就又去了另一家三甲医院复诊,怕他们再给开检查单子,去时就带着片子。门诊医生副主任医师董X,一看我手中拿着CT片子就满脸的不高兴,连看也没有看检查结果,问了声我哪里不舒服直接就说“明早来医院坐车,直接去东院放支架”,说完这句话就又与别人聊天去了。这哪里有个看病的样子,花了挂号费不足一分钟就给打发了,病历上一个字也没写,这个钱还真是花得有点冤,想想这些气就不打一处来,来到候诊大厅看到墙上挂着个意见箱,奋笔疾书写了一页投诉意见,可惜的是这些意见成为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泥牛入海无消息,只落得个人干生气,对疾病更是大为不利,对于心血管不是疏通,而是在人为地添堵。

随后我又去了另一家三甲医院复诊,挂的号是心内科,看网上对这名医生的反映还算可以。去时正赶上他在给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看病,口中念念有词地说,“我就是‘牛’,别看你教初中数学行,看病你还得找我!”我心里就纳闷呀,恐怕在场的人也没有人说你“牛”呀,这医生是怎么了,怎么扯起这些看病以外的话题了呢?一会轮到我看病了,医生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吃饭了,这一说不要紧,医生是满脸的不高兴,因为失去了开化验单的机会,责问我为什么饭后去看病,我说各种化验检查刚刚做了,各种检测数据都能说出,今天来只是复诊,没必要再化验检查,只是让医生再看看拿个治疗意见。既然是去看病,不再做检查哪能行,医生哪里会放过如此机会,饭后做心电图总还是可以吧,最后还是做了个彩色心电图,开了数百元药品了事。

一次我老伴因为腿疼就诊,片子拍了,磁共振也做了,最后确诊为膝关节炎并有少量关节积液,疼得无法走路。病是确诊了,如何治疗成为关键,按摩、热敷和针灸都做了,什么中西药物都用上了,但效果就是不佳,吃西药还吃出拉肚子和血尿来,我一看,停药吧!想打针就要去医院,现在的药房可没有卖针剂的,去了一家三甲医院,找了个挂号费是28元的主任看了看,说明来意要打针,医生一看其他方法都用了,也只好同意打针。开了一支药是43.32元,注射费标明是60元(另加注射器),就等他注射了,但要等医生把所有挂他号的病人都处理完后才能去注射室进行。等了好大一会,到了中午11点,这“大主任”终于把病人处理完,我把老伴扶进注射室,不知什么原因却把我撵了出来。现在有的医院生孩子可以让男士在场,这里打个小针却让我退场,不知这是什么规定。针剂是护士帮助抽上的,抽好后递给医生做关节腔内注射,看起来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噌”的一下就打上了,简直就是神速,速度之快令人折服,我看到医生很快就扬长而去。本来是内侧疼痛,却打到了外侧,还言之凿凿地说打到外侧内侧也管用,由于老伴的腿较粗,针头长度却有限,能否打到关节腔内,就只有鬼知道了。

打了第一针隔了几天后还需要打第二针。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决定直接去开针药拿回家自己打。都说“医不自治”,那是指某些特殊情况而言,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的。因此我就又去了那家三甲医院挂了个便民门诊号,给医生说明情况要开针药,没想到这位大医生又推荐针灸,她说针灸效果好,我说已经针过了,况且另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也不建议针灸,因为关节的炎症和积液针灸效果欠佳。就这样磨蹭了一刻多钟,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看来还是古人说得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位医生忘记了“医乃仁术”的古训,其实就是为了那点蝇头小利,想来他们家也不会缺粮,也不是混不上饭吃,更不会缺钱花,在利益驱动下却反复劝说,更不知站在对面的这个人走的路一点也不比她少,耽误了我一刻多钟的时间,看来她也不懂“医逢信者方有效,妙方只度有缘人”的道理?人家不信你的还在那儿一个劲地自我推荐,没承想碰到这么一个不听劝说的“老顽固”,枉费了这么多口舌,真可谓是口干舌燥搞推销,开药不成白徒劳。而我呢也只好又找了一名大夫开出针剂来。

还有一次子女陪同老伴去某三甲医院看病,曾经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事情。原来老伴在看病时没有说明情况,很快看完病就走出了诊室,后来孩子进去说“我有亲属在这个医院工作”,医生就问是谁呀?待说明情况后,医生说“你把病人叫进来我再给她看看吧!”其结果是叫进去仔细检查了一番,又重新开了药。这让说什么好呢?真是太滑稽了!这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脸的意思?都说世间这薄那薄,还有比人的眼皮更“薄”的吗?有的人真是轴承脖子弹簧腰,头上戴着风向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变化太快了。在当今商品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除了势力眼一族,还有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会做出一些有悖于医德的事,给病人多开检查项目和药品,多开新特药、贵重药,多开有回扣和提成的药品,现在是电子处方,病人也不知道医生开的是什么,先扣费后取药,等拿出药来知道后,那就是染房店里不能倒白布了,药品到手就不能退,数量多少、价格贵贱、是否重复都得忍着、拿着。

人们在逐步富裕起来之后,择优就医成为首选,因此也就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冷清清的局面,大医院吃不了,小医院却吃不饱,出现病员流向严重不平衡的态势。其实大医院有大医院的做派,有大医院的优势,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药品更新换代快,看大病、疑难杂症有优势,这是大医院的特点;但大医院也有大医院的弊端,有些简单普通的药品甚至也买不到,而说到治病实惠呢,有些传统药品效果还不错,在基层医院都能买得到,在大医院却买不到。有一次我去一家三甲医院取药,藿香正气胶囊没有,治疗腰腿疼的一种针剂(如曲安奈德)也没有,更不用说那些治疗头疼脑热、小孩拉肚子的廉价药品了,这就是不方便的地方。再者大医院就医有时存在“一挤”“两短”“三长”“没完没了”的现象,一挤:即医生给病人交代病情时如挤牙膏,问一句说一句,不问不说,多问就烦了;两短:即看病时间短,开处方时间短;三长:即挂号时间长,等候看病时间长,排队取药时间长;所谓“没完没了”:即各项检查没完没了,根据检查情况还可随时增加项目,待检查完毕后医生却换人了。鉴于此,为了就医的合理与方便,一般常见病没有必要去大医院就诊,在二甲以下医院看病会更方便。现在有些设备是一样的,检测结果也是一样的,这样就避免了人为的误差,避免了由于诊断水平而出现的纰缪。为了一点小病没有必要耗时、费力、多花钱去大医院,能在基层医院解决的就不要去省级医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去大医院看病时,可能是由于病人多医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的原因,有些医生只管开药,其他事情很少提及,鲜有嘱咐怎么吃饭及注意事项的。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因为太忙没有时间多说话;二是可能认为吃饭对治疗不重要;三是心里不耐烦与病人交流这些问题。其实恰恰相反,会吃药也不如会吃饭,中医就很注重食疗,认为药食同源,两者不可偏废,好药不在药店而在菜市场,配合食疗是最好的治疗,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就是服用西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饭前和饭后不一样,早晨和晚上不一样,吃什么药和吃什饭、喝什么饮料也不一样,例如一般服用西药都要忌酒,更厉害的还有“头孢配酒,说走就走”之说;药物的副作用多多,好似又踢又咬的“驴”,弄不好就吃出问题,影响治疗效果是小事,严重者还可使人毙命。这就需要给药物这头不老实的“驴”戴上“足绊”和“笼嘴”,才能驯服它。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人的一生要有59次去医院求医问药。因此,在看病取药方面要记住“六不”:即不要拿着片子直接去医院就诊,虽然说医疗资源共享,但有时候弄不好就要看医生的脸色,除非你和医生是熟人或者有拿片就诊约定;看病找45以上的副主任医师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找正主任,这其中的行政职业原因不便多说;不要饭后去医院就诊,除非你的病不需要做空腹项目的检查;不要放“马后炮”,有熟人关系要早说,不要等看完病了再说;不要谈论与疾病无关的话题,以免影响医生的思维和诊断;若不想多开药,就说银行卡里没钱了,这兴许就是最好的托词;不要向医生炫富,否则医生会大刀阔斧地开药或开具检查项目,刀快不怕脖子粗,多让你消费就是了,一般家庭积攒的那点钱,到了医院根本就不算有钱,会让积蓄很快花光。

我在就医过程中所碰到的事情也可能只是个例,不一定带有普遍性,有的是属于医生的服务态度问题,有的是属于医德问题,有的则是医生受贪欲所驱使。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正确对待这些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发生的人和事,要争取活得想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活得糊涂一点,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些问题,只要看开了,什么事也就无所谓了。作为吃瓜群众,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要咸吃萝卜淡操心,正确对待在看病取药方面不和谐的人和事,才有利于身心健康。须知人生如戏,浮生如梦,肉身立俗世,心境最为上,端正心态,多学点养生知识,“借得金匮养生健,裨益诗书醒世长”,做好养生保健少去医院就诊,少取药,少吃药,兴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写于2020年10月22日)

【作者简介】李友鹏(男),知名中医,北京名医名方研究推广中心特邀研究员,河南仲景医药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发掘整理委员会专业委员。原籍山东齐河,现居山东济南。文学爱好者,热爱生命,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中医养生研究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与诗歌100多篇,创城征文获得济南市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一纸“安民告示”引发对药占比的思考

    楔子:日前某中医院的一纸"安民告示"引发人们对药占比的关注,告示说"因为药比超标,上月奖金扣得只剩下18元,医院定额--药费:检查费<1:1,每月结算,超过多少,实 ...

  • 世上没有如果

    傍晚时分,手机突然连连发出"嘀嘀"的声音,是微信在不断地收到信息.我一看,我们医院的"胸痛中心群"炸了锅. 一名六十岁男子,在下午五点半,独自挂急诊号看病,走到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牙齿的呵护

    牙齿的呵护 文/李友鹏 应刘老先生之邀,特别写一篇关于保护牙齿的文章,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还记得有一则广告中是这样说的:"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此言不假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鼻子的经常化呵护

    鼻子的经常化呵护 文/李友鹏 说起这人的鼻子,突然想起学医伊始那些事,观察危重病人有一简易方法,在鼻孔处粘一棉絮片,根据棉絮片闪动的情况去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如纤维毛闪动则生命有,停止则无.方法虽然原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现代化时期的听力保护

    现代化时期的听力保护 文/李友鹏 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高分贝噪声污染的因素,加之各种数字化电器的陪伴,使人的听神经在不经意间就受到伤害.如何降低或减少对听力的损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互联网时代的视力保健

    互联网时代的视力保健  文/李友鹏 天有日月,人有双眼,这是天人相应的体现,都能给人带来光明.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心明眼就亮.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智慧的象征.眼睛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慢生活养生启示录

    慢生活养生启示录  文/李友鹏 生活,是一条曲折而又漫长的路,对于中老年来说,激情燃烧的创业之路已经走过,打拼的年代成为历史,每个人都有筚路蓝缕的苦乐年华,有过春风得意,也有过失意落魄,但事业无需惊天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嗓子保护话饮食

    嗓子保护话饮食 文/李友鹏 有道是"病从口入",此言不无道理,人体的多数疾病就是吃出来的."口"是口腔的简称,口腔内有舌头.牙齿.扁桃体.梨状隐窝.悬雍垂(即小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语言养生警示录

    语言养生警示录  文/李友鹏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人类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养生的警示意义在于语言的多少.声音的高低.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等方面把握一个恰当的分寸,把这些都做好了, ...

  •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丨气候变化说防护

    气候变化说防护 文/李友鹏 时值深秋,秋去冬来.人就是生活在多变的气候变化中.气候变化是由季节交替及大环境所决定,需要地球人都去保护.人体是一个小环境,同样需要根据季节做好保护.又因为天和人是一体的, ...

  • 李学利原创丨端午诗(七首)

    李学利原创端午诗(七首) 一.七绝·端午节(新韵) 端午节因甚起源?屈原故事世相传. 楚江流水堪为证,直谏忠臣怨问天. 二.七绝·过端午 又逢双五节端阳,文化承传得发扬. 香粽寄情舟竞渡,和谐盛世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