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次核酸检测体验各异 边检疫检合并全副武装——2021年南疆游记(二)
N次核酸检测体验各异
边检疫检合并全副武装
——2021年南疆游记(二)
抵新第一天入住米东区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发房卡,嘱咐晚九点前在大堂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对身处内陆的我们来说,此前仅仅是听说,从未亲自做过,曾经听儿媳说过,喉咙里取样那一刻,别提多难受。所以,对于这次的核酸检测,我多少有些忐忑,怕难受,怕感染,无奈“这里是新疆”,是自己上赶着要来遭这份“罪”的,也怪不得别人。
入住的房间是别人住过的,随团导游北国告知,因为是A、B团人员分配的问题,嘱咐大家不要向酒店反映,所以我和华便将就住下。之后联系美珍和艳玲(美珍的同事,她们乘飞机先行抵达)吃晚饭,艳玲不去,我们三人下楼找到这家距离仅60米的特色饭店坐下。三个同学,半年不见,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九点已快到了,可是西边的太阳似乎还悬在高高的天空不肯落下,我们再一次相视一笑:“这里是新疆。”
谈笑间我们返回酒店大堂,排队核酸检测。门口坐着两个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工作人员,一名负责查验身份证、住房卡、行程卡、登记手机号,只见他不停地在手机上点来点去,估计是用本地app登记个人信息,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发给一个小纸条,我们拿着小纸条到下一个工作人员处。第二名工作人员应该是真正的核酸采集者,因为道听途说得来的恐惧,我着实还是有些紧张,张着的嘴巴似乎在等待一声打嗝或者干呕的到来。没成想,工作人员手里的棉棒像海绵一样轻轻扫过上鄂后部,根本就没有深入喉咙深处,而且动作也就大概一两秒,我还没反应过来时,被告知:“好了,下一个。”就这样,我几乎没有征兆地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核酸检测”,大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哦,原来核酸检测也不过如此,我向华笑了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纵使以后还会有核酸检测,我也不怕了。
后期行程里,又“遭遇”了N次核酸检测,大都是在宾馆入住之前,随着入新时间增加,核酸检测也因地区不同方式有所不同。比如,在库车的那次及之后,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的采样不再是每人一管,而是多个棉棒被集中到一只试管里。起初华还和我说:“这不是不负责任吗?万一有谁被感染,大家都免不了被监控、被滞留的命运。”当时我因不懂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安慰华听由当地疾控中心的安排。后来逐渐明白,这也是一种大数据采集统计方法,假如一个批次的数据都没问题,则可以肯定大家就都没有问题不是。应该说这样做大大减轻疾控人员的检测工作量,且做到了应检尽检,相对来说也减小了检测成本,足见国家地方疾控人员的用心良苦。
还有一次的核酸检测是在由喀什去塔县的边防安检站里进行,大概是边检和疫检合并的原因,只见两边站立的人员全副武装,荷枪实弹,那架势、阵仗让人不寒而栗。我因头戴帽子忘记摘下,进门时被一警员粗暴地扯了下来,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不由得心里默念“这里是新疆,这里是新疆……”直到扫码下载了当地的智慧app,查完行程卡,登记好个人信息,采集完核酸试样,走出安检大厅的那一刻,我那绷紧的神经才稍稍松弛了下来。期间,因为紧张,也因为要照顾我在大巴上同座的朋友,还忘拿我的登记小条,后面的旅伴把我喊叫回来才拿上。
到达伊犁那天中午的核酸检测,别有一番感受。为了一个那拉提——就是歌里《可可托海牧羊人》喜欢的女子远嫁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接受近乎中雨强度之下的排队等候。本来导游安排大家在车里等候上一团队的游客检测过后我们再下车,但遇到了这群年龄在六七十岁上下的“中老年人”,终是不愿意坐车里,而宁可顶雨也要排队。大家禁不住骚动,争先恐后地飞奔下车,只见有人在鞋子外面套上了防雨鞋套,想起我也有备的来着,只是被放在车下的旅行箱里(事后发现就在随身的书包里),无奈,只好穿着脚上的帆布鞋子。听到空中雨点打在五颜六色的雨伞之上,响起了乒乒乓乓的声音,我们望着前面盛开的一朵朵“伞”花,脚下跟着雨伞的移动一步步地向前挪动。终于到了景区门口搭起的防雨廊道,我们收起湿漉漉的雨伞,来到并排的两个窗口,依旧是打开手机行程码,报上手机号码和提供身份证,领一张小条子,到下一窗口采集咽拭子,然后跟随导游进景区。(待续)
作者: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