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疫苗接种,降低疾病负担护卫老年健康!
老年人接种疫苗也是十分必要的。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18.1%,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5亿,人口老龄化为中老年疾病负担加剧奠定了人口基础。中老年人因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成为众多疾病的易感人群。今日文章盘点老年人需要接种的几种疫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老年人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
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起高热、咽痛、咳嗽、头痛、肌痛及全身不适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及患有基础疾病者罹患流感后容易引发并发症甚至死亡。
老年人患流感后发生重症、死亡风险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人群,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人群。
流感病毒易于变异,因此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接种流感疫苗后,通常在2-4周后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接种一年后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为保证接种人群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即使流感疫苗组份与前一季节完全相同,仍建议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
肺炎链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或由定植菌导致自体感染,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菌血症性肺炎和菌血症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推荐用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通常只接种1剂。对于功能性/解剖性无脾和免疫抑制等特定高危人群推荐接种第2剂,与前1剂至少间隔5年。
另外,肺炎球菌疫苗可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可以有效降低肺炎球菌和流感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50岁以后尤为明显,这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衰减有关。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经过临床验证对50岁及以上的人群超过90%的保护效力,安全性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预防带状疱疹,但不能预防原发性水痘。
一旦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多病交织叠加的情况,防控局面更为复杂,实施鉴别诊断、隔离管控等干预措施成本巨大,占用医疗资源造成过载风险。因此,不管是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还是长远的老年健康保护角度,科学接种疫苗,预防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都是极符合成本效益的办法。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首先,提升老年人和医务人员对流感、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危害和预防措施的认识,科学普及相关疾病和疫苗的知识。将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成为尊老尽孝的一种社会新风尚。
其次,倡导医防协同,鼓励医务人员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推荐接种疫苗,为'适龄人群'开具疫苗处方,并在医疗机构开设接种门诊,提升接种便利性。这既可作为预防感染性疾病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间多病并发和合并感染、继发感染的风险,减轻医疗资源占用压力的重要措施。
再次,以科技创新提升新型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供应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全球技术合作和引进等途径,搭建疫苗快速生产技术平台,提升国家疫苗快速生产能力。尤其要提升国内疫苗企业的研发、生产和供应能力,保障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公共卫生安全。
最后,长远地看,制定和开发政策措施,促进更多的非免疫规划疫苗逐步、有序纳入国家或地方免疫规划,或通过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解决公众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支付障碍,促进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同时,加强成人接种门诊建设,满足人群疫苗接种的多元化需求。接种需求增加时,通过增设临时接种点、延长接种时间,对于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提供上门集中接种,鼓励更多医疗机构开展疫苗接种服务,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完善疾病和疫苗应用监测体系,推动疫苗上市后安全和效果评价,不断积累中国真实世界数据和提供循证依据指导免疫策略优化。通过综合措施提升疫苗接种率,降低疾病负担,护卫老年健康。
来源:疫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