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这样运转的“教师工作坊”越多,老师成长速度越惊人

(全文共1783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 毛劼蕾
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教师工作坊”负责人
如何让一所具有课改特色学校保持持续发展,如何让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落地生根,体现学术治校的特征,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实现更加持续专业发展地思考。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在2015年探索成立了“教师工作坊”,先期成立学科、创新、青年教师等 6 个教师工作坊,工作坊对接教育综改、承接学校项目、研究课堂转型,四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01

优化学校治理

基于“寻找幸福密码的教师成长行动”的五年规划,我们邀请了学校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骨干教师、专项特色教师或市、区专家成为工作坊主持人或顾问共同设计、指导工作坊研修活动,并对工作坊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管理办法作了明确的要求。
工作坊的运行管理以校工作坊领导小组的校级管理与各工作坊规划研训的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领导小组侧重提出工作重点和相关要求,关注工作坊计划的实施与目标达成情况,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或计划调整。而工作坊则侧重研修形式,研修项目的制定与规划,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前沿问题,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学校综改项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可供学习和推广的相关经验。
同时,在经费、制度保障上给予保障。对工作坊活动时间及活动资料的约定,一般两周活动一次,由工作坊主持人做好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统计及做好资料的积累。对工作坊考核的约定,各工作坊主持人负责对学员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员自身发展情况、教育教学情况、成果质量和在本校作用发挥情况等。学校领导小组对各工作坊工作情况按学期进行综合评定。

02

创新校本研修

学校汇总了教师三年规划中的个人成长目标,由考评小组牵头制定复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指标”,即成长期教师、成熟期教师、成名期教师发展指标。科学搭建工作坊平台,第二轮工作坊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成立了青年教师、文创社、教科研等六个工作坊。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成长愿景选择加入一至两个工作坊。
工作坊的研修聚焦项目,激发教师内驱力。围绕项目,开展专题学习,让成员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有效学习,以问题为价值升华经验,成员与名师共同提炼、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提升研究品质。在目标的逐步达成中,实现教师的成长。
工作坊的研修以科研引领,更新教师理念。每个工作坊的教师通过共同学习、交流研讨的方式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工作坊顾问或主持人的引导下,开展直指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指导成员以课题为轴心,以课例或课程研究为载体,提升成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工作坊的研修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而定,如参与教师的自身教育特色等,工作坊的指导教师既有市区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一线的学科骨干,双导师制度兼顾理论和实践,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管理意识和指导能力。
总的来说,工作坊的研修就是主持人及专家引领下的同伴互助。让个体走向团队,把传统培训“教的活动”变为“学的活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提升研究品质,在目标的逐步达成中,实现教师的成长。

03

实现评价激励

学校有效开展工作坊评价,促进了工作坊顺利实施,有效达成研修目标。比如,评价重视激励性、发展性和过程性原则。过程性体现在学校领导小组关注成员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尊重成员差异,鼓励成员参与、体验,重视成员参与活动的时间与广度、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激励性体现在给予成员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评价使成员参与工作坊的热情更高、动力更足;发展性体现在注重教师的个性发展,关注成员在工作坊中的变化和进步,善于发现和发展教师成员多方面的潜能。
有效性原则也是关注重点。根据对培训项目的要求,对本坊成员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和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运用校本研修活动记载、公开课上的专家点评和同行评价、课堂教学日志、参加集体学习的收获、实践反思、成果整理与展示等,激励教师成员的认同感,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
此外,我们还重视创新性原则。重视培养工作坊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参与学校环境、人文的设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讨论,特色项目的开发研究。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自身作为社会组织“细胞”的活力。这些年教师工作坊在参与学校多项品牌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众多教师实现专业、职称等的可喜成长,可以说教师工作坊作为学校新型的结构形式健康地运行在学校各组织结构中,形成良性的结构共治。
校长会投稿邮箱: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继续阅读(剩余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