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学论疾病的根、本、标
现代医学(包括中医和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其实还是不够彻底和完善的,仅仅认识到了疾病的标和本,对于病根则很少去追究。事实上疾病是有根、本、标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疾病的根在心性(信息)情志层面;疾病的本在气血(能量)功能层面;疾病的标体现在形体(物质)感觉层面。
健康学是以“三元论”的哲学思想或世界观为指导,故而是从“形、气、神”三元或“形体的、气血的和心神的”三个方面来定义或分解疾病,也就是所谓的形病、气病和神病三种疾病,此乃是较为完整和正确的认知。
1、形体或身体上的疾病:指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变化,表现为病灶或不适症状;也是机体致病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亦即中医所言的“邪正相争”的过程。这正是一种“因果论”的疾病概念,即有病因和病理之说。
2、气血或行为性的疾病:主要是指气血不足、气血不和、气机失调或气化失司等功能上的异常变化;也会表现为一些社会行为和动作的不正常;其实就是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出现了问题,即“阴阳失衡”。这是一种“阴阳论”的疾病概念,多言“病源”与“病证”。其中,社会行为疾病是指疾病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也是一种平衡关系的协调问题。
3、神智或心性上的疾病:是指人的神志失去控制或信息通道不畅,神息(信息)不畅,表现为心理活动和精神异常。由于属于意识领域,所以现代医学科学从唯物论的角度很难认知和辨析。其实,这些疾病是大量存在的,并且是一切疾病的源头。这是一种“神明论”的疾病概念,所言是“病侯”与“病机”,是指“神明失聪”的过程,亦可从“信息论”来理解。
当然,这个三方面的疾病并不是完全独立地存在,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或相互转化的。例如:形体上的疾病可进一步影响到气化功能的变化,也可以带来心理或精神上的问题;而气化功能上的疾病,进一步可以造成形体结构的改变,即器质性病,亦可以导致心神的郁滞或兴奋过度等异常;同样,心理精神上的疾病久而久之亦可以导致气血的升降和气化功能上的变化,继而导致形体结构上的变化,形成器质性疾病。总之,这就是一种相互传变的三元论疾病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疾病的“标”指的是病症和病灶,也就是形病;疾病的“本”指的是病机和病理,也就是气病;疾病的“根”指的是病源和病因(最底层的问题),也就是神病。现代医学虽然也说到了病因,但其所说的病因指的是外因,其内因往往被忽略了。
如果用一颗大树来比方一下,那病根(病因病源)就如同是树根,它深藏于地下,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了;病机病理(机理)就如同是树干,树干也就是本了;病症病灶就如同是树枝和树叶,这也就是标或末了。而现代医学往往只是在枝枝叶叶上修修剪剪或打药除害,抑或是在树干上修理或输液(你看现在园艺工人也在给树输液打针),在深根和护根却做得很少。可见,现代医学,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大多是在治标,且最多也就是达到标本兼治,而治根几乎是没有太多考虑。当然,要治病根,也是医学和医生所达不到的,必须要靠自己才能断病根的。
应该说,除了外伤和外感疾病,其它所有疾病几乎都是由心性不正或妄想妄念所导致的。因此,有人说,病是想出来的,简简单单就道出了生病的缘由,也故有“神先病”之说。所以,要想断病根,必须得靠自己修心养性,即重新正心、正念、正气和正身,只要一切都正了,病就没影了。因不正才是病嘛!这个修正养正自己身心的过程,当然就是一个自主自治的过程。中华传统医学和养生学认为,愈病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因为,养心者,意念良也,多行善也,勤修炼也,心态和也,德能高也。如此,则病而能愈,弱而能强,愚而能慧,不可细数也。
遗憾的是,当今的人们总是有病乱投医或乱吃药,抑或是乱调理或乱用产品,一直总是在外求,而忘了内求或根本就没打算内求于己。试想一下,你内在的心如果不开始改变——不放弃该放下的,又接纳不了该接收的,或是不能建立与外界对接的正确通道或频道。那么,再好的产品、药物或方法都不能与你的内在系统同频,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或者说如果不同频,那一切外在的方式方法和产品都只能是无敌放矢,而只有你的内心和外在的事物(方法和药物)相应相通了,病才有可能开始转归。
摘自《健康学大论》一书,有删改,作者:黄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