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释意】第二章 文化师承古圣先哲

第二章 文化师承古圣先哲
(征圣第二)

通常书写记录文字的作者,被称为“圣人”,而书中记录下来的内容,被称作“道理”。其实,真正能够熏陶,并改变人类性情的根本,在于哲学。

所谓“哲学”,本该是终极真相的揭示,而今一般情况下的哲学,却变成了对于一些追根溯源性问题的逻辑思辨。

近代,孔子的文章书籍,随处可见,古代帝王圣贤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其间。先王前贤的文化业绩,彪炳史册。孔夫子的哲理箴言,始终闪烁着睿智光彩。眼下,借助文章书籍的传承,可使原本遥远模糊的唐尧盛世,依旧焕然一新,而且历历在目。像近代备受盛赞的姬周故事,更是书山文海,以至于汗牛充栋。所以说,凡历史性的丰功伟业,必须通过“圣人”的文化记载,才能让后人效仿学习,进而发扬光大。例如:郑国攻陈,子产驳晋,在孔子评价子产的答辩中,则用“言以足志、文以足言”,给予分析性赞许;宋宴折俎,繁文缛节,孔子欣赏的是贵族高雅举止,并视为“情欲信、辞欲巧”,加以判断性称道。其实,前者的事迹,强调的是凡实践中的功过是非,必须据理力争,更要善言巧辨;而后面的例证,旨在说明修养上的高低得失,必须附庸风雅,贵在言行得体。然而,唯有真正的志气轩昂,才会有文采奕奕;只有真诚的言谈举止,才能够雍容华贵……这才是秉文含章的金科玉律啊。
      观察日月周转的规律,不得不钦佩明察秋毫后,所拥有神机妙算的功用。同样,一旦熟稔著述成文的范例,也一定会有契合不变的规律可循。

所谓书写文章的规律和定规,有的要求言简意赅,为了突出诉求的主题;有的需要文采洋溢,为了夸张丰富的情怀;有的强调据理力争,为了追求独创的见解;有的必须含沙射影,为了达到别样的索求。所以,孔子裁定《春秋》,贵在微言大义,而后学推敲“丧服”,意在举重若轻,就是言简意赅的目的。《诗经·豳风》善用连章接句以叙事,而《礼记·儒行》惯常缛说繁辞为了抒情,些就是浮华夸张的范例。书写信札契约,就要像《夬》卦一样,刚柔果断;杜撰诏书檄文,必须有《离》卦一般,火烈通明,这样才是立场鲜明的精要。《易经》内“四象”‚始终变化多端,唯有精益求精,方可知此知彼;《春秋》外“五例”,其中曲直隐晦,必须细致入微,才能叹为观止,如此才是辨别虚实的能力。由此可见,凡文章,在形式上可繁可简,在内容上可隐可显,在态度上可屈可伸,而从根本上讲,还是在灵活多变,必须顺势作为。所以说,我们要学习文化,一定要师承和学习周朝作品和孔子文章。
      刘向(约前77-前6)评价文章,必定比照古代圣王。匡衡(生卒年不详西汉元帝在位于前48-前33年间官至丞相)传授知识,始终依据先哲经书。《周易》上讲“辩物正言、断辞则备”,《尚书》中说“辞尚体要、弗惟好异”。其之所以然者,就是只有明确了是非曲直的道理,才能够立论明辨;唯有了解一般文章体例规格,才能出口成篇。尽管在篇章词藻上,确实存在追求新颖非凡的偏好,而涉及立论明辩时,必须要有斩钉截铁的果断,但究其形式上,终究是否精致完备的关键,必定还在于不能歪曲道德真理;究其内容上,像简繁直隐究竟如何选择,必定还在于不能背离章程规则。例如古圣先哲的流传文章,就是内容与形式交相呼应的典范。然而,像颜阖(传说战国时鲁国高士)在评价孔夫子的文章时,说是在色彩斑斓的羽毛上添加颜料,讥讽多此一举;如此贬低先哲的评语,亦不过适得其反而已。因为事实上,古圣先哲的文籍经书之所以能够川流不息,根本就在于他们是文化形式与生活内容有机结合的最高典范。

宇宙浩渺,仰观俯察,通常虚实难辨,而且疑人自疑。文章繁多,一卷在手,只要深思熟虑,并且师承前人,必能取法乎上而始得其中。
      总而言之:精益求精,触类旁通。知识倍增,聪慧渐成。知书达理,孕育成文。但求文披华彩,必须借鉴日月,尚需采风山水。一旦华章确立,虽百岁身后,其心志长存。

【关键注释】
1、“四象”或易经“四象”。一般是指“老阳、少阳、少阴、老阴”,也指交相对应的“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或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2、《春秋》“五例”。此语出自晋朝学者杜预的《春秋左氏传序》,其指《春秋·左传》一书,内含五种写作体例,可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0)

相关推荐

  • 三教合一与科学革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盲目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跛足的.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宗教是古代哲学智慧的结晶,而哲学是所有自然科学之母,没有了哲学的指导,科学就失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反过来, ...

  • 《文学回忆录》木心(节选16)

    第十六讲 先秦诸子:孟子 庄子荀子及其它 孔子谈不上哲学家,孟子也不能算.我咬住这条不放,不承认.中国哲学少的可怜.西方哲学像歌剧,中国哲学像民歌. 但孟子文学才能极高,这是他们占的优势.墨子吃点亏,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四)因何辨章分句

    第三十四章 因何辩章分句(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三十四>)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房子,字词文句就像摆放在房屋内不同位置的各种物件.如果整座房子容纳的是作者的性情志气,那么房屋内不同位置的物 ...

  • 【《文心雕龙》释意】(二十二)章与表的用途

    第二十二章 章与表的用途(章表二十二) 从来王朝宫廷的官阶层次格外分明,像公侯.卿士或大臣等,对于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权势担当,必须了然于心.如果说他们在职位角色上,必定还存在着"高.低.尊.卑 ...

  • 【《文心雕龙》释意】(三)文化匡正释经之书

    第四章  文化需要匡正释经之书 (正纬第四) 天道神明,从来高深莫测,唯有天启神谕,间或幽冥闪现.黄河偶见马龙背图,始有<易经>流传兴盛:洛水罕遇神龟负书,才有<洪范>显赫名声 ...

  • 【《文心雕龙》释意】(三)文化崇尚经典

    第三章 文化崇尚经典 (崇经第三) 一般情况下,书写"三才(天.地.人)"存生道理的典籍,才能称作"经". 那么什么样的书籍,才被称为"经"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六)比兴艺术特征

    第三十六章 比兴艺术特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三十六>) <诗经>的字词语义,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风.赋.比.兴.雅.颂"六义. 西汉初年,在毛亨(生卒年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五)丽辞偶句的来由

    第三十五章 丽辞偶句的来由(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三十五>) 天地化生的自然万物,如同人类肢体天生对称一样,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究其根本道理,是因为事物都不能单独生存繁衍.凡文章篇籍,其中字词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七)夸饰艺术尺度

    第三十七章 夸饰艺术尺度(刘勰<文心雕龙·夸饰三十七>) <周易·系辞上>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日常生活中,在闲言话语间,一旦涉及&qu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八)事类的应用得失

    第三十八章  事类的应用得失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三十八>) 何谓事类?笼统地讲,就是援古证今.但是,"援古证今"里面的"古",不仅仅指"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三)声音与韵律

    第三十三章 声音与韵律(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三十三>) 随本清源,凡文学作品中字词语句的声音和韵律,最初完全出自人类各自不同的说话模式,即言语声音.人们发出来的声音,之所以有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