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碰瓷老妇人讹上秀才,县令做出糊涂判罚,结局让人舒适
唐朝有个妇人每天靠碰瓷为生,一天她在路上踩到西瓜皮不小心摔倒,身后的一位公子好心扶起她,妇人立刻就讹上了他。没想到这位公子死活不从,最终还将事情闹到了朝廷上。唐朝的乌西城中有一位老妇人名为钱氏,她丈夫因为疾病去世,家中留下两个儿子由他一人抚养。
一次钱氏去集市上购置物品,因为走得匆忙,没有注意到旁边的木棍,径直撞了上去,顿时间血流满面。过路人都看到这是钱氏自己撞上去的,和摊主并没有任何关系,但摊主出于好心就给了她一点钱让他去看郎中。
钱氏拿着银两看过郎中得知并无大碍就回到家中,坐在床上的她想着这样的赚钱方式实在是太容易了,自己辛辛苦苦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这么多钱,不经意的一撞竟然能讨到这么多的银子,那么以后还有什么努力的必要呢?于是,贪婪的钱氏挎着篮子在街上四处闲逛,看到富贵人家的马车就想靠上去,一来二去这种不劳而获的观念就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不仅不用辛苦干活,还能赚到更多的钱。不到三年,整条巷的人都知道钱氏讹人的手段,但大家也觉得她自己一人无依无靠,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不愿意再与她离得近,怕给自己惹上麻烦。但钱氏毫不收敛,甚至还叫上自己的儿子一同讹人赚钱,一天,钱氏外出给孩子置备酒菜,正准备回家时不小心踩到了西瓜皮摔了一跤,等她踉踉跄跄地爬起来时发现崴了脚,十分疼痛。家里的孩子还以为母亲还在从事“老本行”就选择回家等候。此时,街口忽然走来一位年轻公子,见老人家跌倒,便好心扶着她去了医馆。公子刚要走,钱氏就拽住了他的衣衫,对他说:“我看你也曾饱读诗书,怎么这般的无礼,撞了人难道不给赔偿还想走?”
公子不从,这时钱氏的儿子回来,就与公子动起了手朝他要钱,公子内心满是怨气,连夜赶到衙门状告钱氏一家,当衙役前去取证时,附近的邻居都说看到了钱氏自己摔倒,与公子无关,大家愿意为其作证。钱氏见这件事情闹大,便开始耍无赖,坐在地上哭喊,引来了很多人围观,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公子也不缺钱,看见老人家摔倒了连一点点医药费都不愿意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尊重老人。”
县令无法结案,一位七十老妪在公堂之上大吵大闹,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自己的乌纱帽就不保,更不用提升职加薪了。但身为县令也一定要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于是判秀才无罪,但是为了体现出尊重老人,让其补偿给钱氏三两银子。
这件事情才算完结,但这位公子非常不服气,自己本是好心助人,不仅被讹,还要被对方打,如果社会变成这样,以后遇到难处又怎么可能有人愿意出手相助呢?第二天秀才就来到了镇抚司,敲响了门前的伸冤鼓,对大人讲述了这件事的原委,还带着人证。大人随即派侍卫带来县令,向其询问:“既然秀才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还要判处赔偿钱氏三两银子呢?”
县令解释:“钱氏在公堂之上又哭又闹不成体统,因为年纪过大卑职又不敢对其用刑,为了结案才出此下策,看其可怜,便选择按人情判案了。”
这件事情处理了好些时日,大人也曾劝过公子,既然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缺这些银子,不如双方便和解了吧。可公子却铁了心的要与钱氏斗争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件事情闹得动静过大惊动了朝廷,朝廷派下钦差将这件事情调查清楚,了解到钱氏已经讹诈他人多次,且屡教不改,留在人间就是一个祸害,因此直接判处斩刑,并流放了她的两个儿子。公子的事情也终于沉冤昭雪。这个故事改编自《明朝志怪小说》。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也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很多情况下都会因为没有过多的得失,选择了忍一时风平浪静,但这也很有可能会造就不争的风气,影响社会的秩序。
因此我们也要从大局出发,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纪守法,不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可以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