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瓷器鉴定一些技巧
一,气泡的观察
用6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瓷器表面,老瓷器的气泡大小不一,破损气泡边缘圆润,有如烧结的痕迹,破茬很少。
新瓷器破损气泡边缘参差不齐,无烧结痕。
二,釉层的变化
老瓷表面污浊,用放大镜15度角度观察内部透亮,新瓷则内外一致,无变化。老瓷的釉层脱玻化严重,常年累月的人工腐蚀磨损造成颜色不一,腐蚀不均,深浅不一。新瓷则反之。
三,胎体的观察
老瓷内部有杂质,手头比较轻,断面有空隙,气泡(瓷片),放大镜下胎质像糯米一样。
四,看开片的变化
放大镜下观察,老瓷都有不规则开片,经年风吹雨打,开片处有沁蚀,结晶坚硬,外凸(开片处),气泡处有变色,破口(哥窑),老的开片不规则。新瓷开片细密,规则一致,无变化。
五,观察彩料
放大镜下观察老瓷器彩料釉上釉下都不均匀,有杂质存在,有颗粒,彩料吃胎(沁入胎骨),下沉明显。
六,元明两朝低温釉(黑釉,酱釉)很少有气泡。
成化斗彩红釉涂在黄釉上面,也叫黄上红。否则,就不是成化本年的产物。
七,元青花是伊斯兰文化,汉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综合体现。一件元青花瓷器有这三个民族的特征。图案之所以画的拥挤,就是是伊斯兰文化的体现。
八,红绿彩,斗彩的绿色都是氧化铜,氧化铜在高温下发红色,在低温下发绿色。所以有些釉里红带有绿色,就是温度不一的表现。
九,影青瓷(青白瓷),创烧于北宋,是集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为一体的结合物。
十,成化开始使用方框款识,成化以前无方框款,成化斗彩方框款为八个点连成直线。
乾隆款识必须有点,点连直线。否则不是官窑。
十一,姜芽海水画的像佛手一样的,为明代特征。
十二,元青花无拉坯。
十三,青花用料
1,苏麻尼青,产于波斯(今叙利亚一带),元代,明初用料。
颜色浓艳,有凝聚斑和铁锈斑,青花晕散。
2,平等青(坡塘青),产于江西乐平一带,明成化到嘉靖早期大量使用。
蓝中泛青,也叫正蓝,无黑斑,不泛紫。
3,回青,有进口(产于西域)和国产(云南)之分。明嘉靖中晚期到万历24年大量使用。
蓝中泛紫,色泽与苏料相近,但无凝聚斑和铁锈斑,色散不收。
4,浙青,产于浙江金华,绍兴一带。明万历24年一直到清朝晚期大量使用。
发色重则浓红,轻则淡翠。
5,石子青,产于江西上高,宜丰,高安一带。多用于明正德和清初顺治年间。
单独使用效果不好,一般与其它青料混合使用。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一带。用于康熙中期。
色泽鲜明青翠,发色明艳,纯正,翠毛蓝就是珠明料和上等浙青混合而成。
7,土青,最早国产料都叫土青(产于景德镇附近),进口料叫洋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