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还是谎言?咨询师与来访者对话中的心理动力

发布时间:2020-10-20 

来访者付费咨询,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来,应该会讲真话吧?

咨询师的职业伦理要求做到坦诚,他应该会讲真话吧?

而实际上,这里有着多重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互动。

来访者有意或者无意的谎言,

咨询师有意或者无意的谎言,

相互交织。

01

两个熟悉的来访者VS同一个治疗师

在治疗室中,经常会上演一些有趣的现象。

两个来访者是好朋友,她们在同一个咨询师那里接受分析。她们商量了一个恶作剧,两个人报了同一个梦给她们的咨询师。

这或许是对咨询师的测试。我不太信任你,或者不信任你的咨询水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考考你。

另外,这就像孩子跟父母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躲藏起来,期待被父母看到,这是内在好玩以及游戏的部分。

她们就像咨询师的两个孩子,有着某种竞争关系。她们想知道自己在咨询师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哪一个更重要一些。

当咨询师把来访者放在梦境中时,他的自由联想,他的感受,给出的解释与反馈肯定是不一样的。无论这个梦是真是假,在此时此地的发生,都有着某种心理意义,或者撒谎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02

一个来访者VS两个咨询师

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有可能寻找另外一位咨询师,并且与这两个咨询师同时进行工作。当然,这通常有先后顺序。

他可能对前一任咨询师不满,但又无法用语言说出来。比如,他在咨询时间以外联系了咨询师,期待咨询师可以给他多一些回应,而他的咨询师只是坚守了设置,希望在咨询时间去谈论,而这段等待的时间让他无法忍受。

所以,他见诸行动了,马上找了一个新的咨询师去获得即刻的满足。

或许,他在前任咨询师那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隐隐约约感觉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可能他感觉探索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方,他想要逃离。

他转身开始寻找下一段关系,但又无法割舍上一段关系。这或许就跟他在恋爱中一样,总是无法彻底结束前一段关系,再展开新的恋情。

还有另外一种假设,他把前任咨询师当做了父母中的某一个,然后,寻找父母中的另外一个。他一直都在寻求关系,却又害怕真正地走入亲密关系。

也许,他不过是玩着小孩子的伎俩,想要比对两个人的说法,然后私下里嘲笑他的咨询师。而他则在这个游戏中,有着某种掌控感,就像一个电影观众,他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而电影中的人物却一无所知。

03

同一个案例VS不同的督导师

咨询师与他的督导师之间的关系,其实呈现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平行关系。咨询师针对自己的个案,向他的督导师呈报案例,以获得督导师的帮助。

有些咨询师会把同一个案例呈报给不同的督导师,很大机会他会获得不同的解释和对病人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指导或建议。

或许在前一位督导师那里,他觉得获得的帮助还不够,他像婴儿一样有些贪婪,从母亲那里获得的还不够,所以需要继续寻找下一个乳房。

 

他不确定,第一个督导师给他的是否是好乳房,他需要再去找一个新的乳房,做一下对比,从而评判出好乳房与坏乳房的区别。

当然,或许这也是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重视,面对一个非常困难的来访者,他需要更多的后援。

当咨询师与两个督导师之间呈现出三角关系时,是否也同样反映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也存在着三角关系?

04

真实VS谎言

我们习惯于来访者付钱,让我们听实话,于是幼稚地忘记了撒谎的可能。

首先,无论是事实还是谎言,作为咨询师,都要把它当作他的心理现实。他为什么要撒谎?他想隐瞒什么?当我们去探究他这样做的动机时,对他充满着好奇,也许可以发现你未知他也未知的真相。

另外,病人可能现实检验不足,他可能会把自己的幻觉当作了现实,这也是我们去评估这个病人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准。我们需要不断的与他澄清,去发现他所描述的事实,逻辑之间的错误,前后矛盾的地方。当然如果这个病人是精神病性的,他可能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或者这个病人心智化水平很低,他可能并不能够理解这其中的逻辑关系。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来访者故意撒谎,因为这样,他可以有继发性获益。

曾经有一位13岁的女孩因为抑郁症来向咨询师求助。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她说看到同学因为得了抑郁症休学一年,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也可以如法炮制,所以谎称自己得了抑郁症。

可是,这孩子装的太像了。她有过自残的行为,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了两个星期,出院后继续接受心理治疗。她似乎恢复得很好,当咨询师跟她提出想要结束咨询时,她才向咨询师坦诚,这一切都是谎言。她其实并没有病,只是为了不上学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不仅要怀疑,假如她真的没病,怎么能够装的这么像?这样,她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在医院住院,她需要被迫吃下大量的抗抑郁药物,还要时时提防谎言被戳穿。谎言的戳破,她好不容易吸引来的父母的关心,可能也会变成了失望和愤怒。

其实,有些孩子的确会通过疾病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但大多数是无意识的行为,而且他们对自己的病也坚信不移。而这个孩子是完全清醒地设计了这一出戏,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无论这个孩子是装病还是真的病了,这个治疗可能还无法在这里结束。咨询师需要进一步去跟孩子探讨撒谎背后的原因。

假如她与父母的关系因为撒谎而在此时断裂,咨询师更需要继续支持这个孩子,帮助她恢复社会功能。

这个伎俩,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一种惯常模式,她需要用撒谎来保护自己,来满足自己,这或许是我们跟家长未来进行访谈的重点。

还有一类孩子会真的把幻想当成现实。比如她会告诉咨询师说,妈妈对她如何如何好,会给她买好吃的,买漂亮的衣服。而深入探究,你会发现她的妈妈是一个极为自私的女人,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缺位的,你开始怀疑,她的妈妈真的是她描述的那么好吗?

也许这些内容不过是孩子为了防御被忽视的痛苦,被抛弃的恐惧而理想化了母亲的部分。这种理想化破灭,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当火柴熄灭的时候,她又重新回到了冰冷的人间地狱。

真相有时很残酷,打开创伤,我们需要消毒,并且保持在无菌的状态下施行手术,而咨询空间可能就是一种无菌的空间,可以在安全抱持的环境中,逐渐接近真相,让来访与咨询师都有了直面真相的勇气。

结语:

荣格曾经说过,心理医生必须为每一个病人创造出新的治疗语言,但这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创造本身。

换言之,重要的是心理医生与病人一起诚实的合作与创造。当咨询师保持坦诚,他真诚的态度才能让来访者也敢于面对自己内在真实的部分,突破防御。

文:任丽  (任丽的心灵空间(ID:renlixl)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电影写作成长营创办者,专注于婚姻、情感两性关系、家庭亲子关系、职场人际关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培训。微信公众号任丽的心灵空间(ID:renlixl))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