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儒 | 冠军英灵今何在
冠军英灵今何在
文|魏家儒
因为走亲戚,我经过路过邓州到内乡那条省道,在张村镇南部有个村子叫冠军村,据说曾经是汉代大将军霍去病的封地,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封地的名字也就叫冠军村。现在省道从村子中间穿过,道路两边筑起了门面房,粘着白色瓷砖的两层小楼一座挨着一座,楼后面的杨树林吐出红色嫩芽,麦苗青翠,油菜花金黄,更多的民房掩映其中,如是安静的鲜艳的画卷。
封地是什么意思?我们熟知的万户侯千户侯就是封地的数字化表达。对于建立赫赫功勋的下属,统治者就分封一片土地,下属自己派人去管理收税,封地面积大百姓多,下属的收入就多起来。下属与封地就是主仆关系,统治者的下属如果轻敛薄赋,封地老百姓是感恩戴德的。霍去病因为“勇冠三军”被封侯,这样的名号无疑是动人的,如果对封地老百姓施以柔怀,老百姓既倍感殊荣又感激涕零,策马扬鞭,驰骋黄沙,啸聚万众,杀伐凌厉,势如破竹,这样的英雄怎么能不受万世景仰?
历史沿革,战争兴废,今天的冠军村居民已经不是汉唐后裔,那时的中原人已经南迁到福建广东成为客家族,今天冠军村的居民多来自明代洪洞县,有关“大槐树”的移民传说大家比较清楚。不过现在的居民谈起汉代名将霍去病依然敬若神明,还希望这片地方与霍去病有一点人气灵气的联系,让这片地方的后裔能够像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这个愿望是朴素的美好的,但很可能和霍去病没有什么联系。天妒英才,霍去病24 岁去世,他一生忙碌战事,是没有机会从长安来过冠军村。大家想沾一点英雄灵气,就保持好这个愿望吧。
霍去病死后,极尽哀荣。霍去病与汉武帝、卫青三个人的坟墓近在咫尺。出西安向西,过咸阳再向西,进入兴平县境内后,一溜大冢出现在道路北边四五公里的地方,那些大冢在平原上绵延数十里,远远望去,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恢弘。那是西汉皇陵区,汉武帝的茂陵,在这个陵墓群最西边。而霍去病墓和卫青墓比邻而居,与汉武帝的大墓,不过数百米。
英雄的灵柩兴平县境内,邓州市的冠军村只是封地,让我们更多对英雄保持敬意,真正地解读英雄,学习英烈精神,学习霍去病什么呢?
一种强烈的报国精神。史料记载,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一种勇敢的“亮剑”精神。两次河西大战之后,匈奴损失惨重,单于大怒,图谋把浑邪王召回问斩。不料消息走漏,浑邪王为了活命,便与休屠王商议投向汉朝。汉武帝闻报,担心匈奴有诈,便派霍去病前去受降。两军相望,众多匈奴人看到汉军军威雄壮,很多人想逃走。霍去病见状,带几名部下驰入匈奴军中与浑邪王相见,命他斩杀不服从军令的将士8000多人,顺利完成了这次受降任务。
一种坚韧的“铁血”精神。两千多年前的北方大漠,没有道路,没有地图,没有沿线补给,有的只是饥渴、严寒和漫天的黄沙。“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严酷的自然和嗜血的强敌,没有让霍去病有丝毫的迟疑和胆怯,他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在远征途中,他“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这样的剽悍勇猛,正是那个时代全民族尚武风气和进取精神的典型写照。正是这样的精神和气概,令大汉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占尽上风,霍去病本人更是开疆拓土,屡建奇勋。
今天,路过冠军村,看到车辆如梭川流不息,各类建设如火如荼,鸣笛声声,污尘漫漫。我想,为了大汉民族的绵延不息,当年的英雄挥斥方遒剑指西域,我们应当尊敬与礼赞。如果只是停留在沾沾名人灵气,获得心理自豪感,显然不足取,更有,大兴土木,搞一堆仿古建筑,为的是收取门票搞活经济,歇歇吧,你那是亵渎英雄!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超女跑男粉墨登场,孩子们的打扮细脚伶仃柔雅万端,看不到凌厉之姿果敢之气,难怪昆明街头几个维族人让数以千计的旅客惊恐万状。每念至此,冠军英灵今何在,我们呼唤,英雄兮,归来!!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魏家儒,河南邓州人,中学教师,课余喜爱阅读,偶有写作。更多向同仁致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