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 | 孙宏斌:无问西东
文/原石
35岁的投资人王兵(化名)跟每一场融创的投资者会议,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孙宏斌的样子,那是在2012年的一次业绩交流会上,“当时感觉孙宏斌跟其他企业家不太一样,有太多想做的事情。”
他后悔没有尽早买融创的股票,也后悔没有买融创的房子,孙宏斌的一些半真半假的话,他如果早一些去执行,“财富的结果会不一样些。”
“人有时候是会摇身一变的,甚至断然摧毁自己的风格,从那瓦砾中顽强再生。”那一年的孙宏斌才刚刚开始了跟绿城合作,那一年的融创一年才356亿元销售额。
七年时间过去了。时间让这些构想慢慢开始兑现。彼时跟此刻的孙宏斌,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目标始终如一
孙宏斌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清晰而又模糊。
时而感性、时而理性,既有对市场坚定的看法,亦有乐视这样颇有争议的投资。
反而是融创更多在公众视野,刚刚过去的3月29日,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2018年度业绩报告,2018年融创及其联属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608.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7.3%,蝉联行业第四名。
这个位置,被孙宏斌认为,是舒服的位置。
整理资料可以发现,这几年来,融创业绩稳步提升。2012 年,融创销售额 356 亿元,位列全国第 12 位。2013年,融创销售额547.3亿,排名全国第11位;2014年,融创销售额658.47亿,排名全国第10位;2015年,融创销售额734.6亿,排名全国第9位;2016年,融创销售额1506.3亿,排名全国第7位;2017年,融创销售额3620.1亿,排名全国第4位。2018年,4608.3亿元,位列行业第四。
弹指一挥间,融创从2012年布局京、津、沪、渝、杭五大城市,发展到今天,已实现在全国北京、上海、华北、东南、西南、广深、华中、海南等八大区域,80多个城市的布局。
融创用7年时间,将年销售额从300亿提升到4600亿,速度可谓惊人。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阶段,如何实现稳健增长,对此,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不止一次表示,要“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
这是他一贯的目标,今年的业绩会上,孙宏斌给出了5500亿元的销售目标,增幅约为20%,他很小心翼翼,并且始终对市场持谨慎态度,今年业绩的主题可见一斑:在坚实的优势平台上高质量增长。
主题KT板放在了整场发布会最显眼的位置,融创正在一路狂奔,勿忘初心。
看透行业,做透行业
孙宏斌说,“我会尽力,希望不留遗憾。但如果仍然没有办法,那也只能遗憾了。人有时候要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他愿赌服输,他也落子无悔。
事实上,孙宏斌看市场看得更为透彻。2015年至2016年9月,融创坚决把握土地市场城市轮动机会,迅速完成了全国核心城市的布局;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土地价格被推高,融创提高拿地标准,控制拿地节奏,并基本停止公开市场拿地。
他有多会拿地呢?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截至去年底,融创拥有土地储备面积2.56亿平方米,对应货值3.55万亿,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并购获取,且超过85%位于一二线及环一线城市,土地平均成本仅为4181元/平方米,对应同期超过15000元/平方米的销售均价。
他正在不断强化融创在核心城市的布局和话语权。
城市深耕是融创自公司创设以来决胜江湖的法宝之一。2018年,融创旗下有16个城市公司销售金额突破100亿,其中超过300亿的城市有重庆、青岛;销售超过200亿的城市有上海、杭州、郑州和济南,而以北京、成都为代表的9个城市站稳100亿规模。
尤其可喜的是,在上海、天津等9个城市,融创勇夺单城销售榜桂冠,并在全国合计25个城市稳居销售榜前五强。
他总是不假思索就上路,世界充满了可能性。
做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融创
“农业、汽车和机器人哪个好?”孙宏斌不假思索:房地产好。
他总是快意恩仇,鲜少给模棱两可的答案,多年来融创的发布会,总是媒体云集,他愿意给出更明确一些的答案。
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着。从自信张扬到雄心勃勃,从所向披靡到睿智沉稳。四强之后的现在,孙宏斌一直云淡风轻,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今天的融创,正在尝试更多的可能性。针对市场变化,融创主动做出战略调整,企业定位升级为“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并围绕这一战略升级延展业务边界。
但,房地产始终都是主业的核心业务。
事实上,融创2019年总可售货值7834亿,约84%位于一二线城市。按照2019年5500亿元销售目标计算,预计2019年销售去化率要达到七成左右。这一年,孙宏斌可以过得很舒服。
3月25日,融创于北京举行融创文旅品牌发布会,宣布融创将战略定位升级为:“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地产+”为前提的四大战略分别为融创地产、融创服务、融创文旅和融创文化。
孙宏斌慢慢将一副牌打顺了。随着大文娱、大消费领域的投资进入收获期,融创的发展将更具想象空间。
文化和文旅,是融创的“诗和远方”,孙宏斌正在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赋能房地产。
他并不避讳谈到对市场的悲观情绪,他很是小心翼翼,“今年拿地要小心。”这样的提醒,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很少有企业家真的听进去这样的建议,但更多人愿意拥有他收并购的能力。在一场收并购战役的最后时刻冲进去,火速纳入囊中,然而等待花开。
他已经是这个市场上真正的大买家了,《门口的野蛮人》书中有一句话:最终的成功来自于大胆的行动和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这或许,总结到位。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