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万分的惊天旅行——《天上的鱼》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45号惊险万分的惊天旅行——《天上的鱼》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四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看,这个小男孩名叫小鱼,他从小穿鱼形的鞋子,打鱼灯笼,但他真的想要的,是一只大大的鱼风筝!爹爹答应了。买回鱼风筝的路上,刮起了好大好大的一阵风,风拽着风筝,小鱼拉着风筝线,他们飞翔在镇子上空,一连串的冒险过后,他落在了——渔网里!爹爹从渔翁那里领他回家的路上,他又有了新的愿望……二、绘本信息书名:天上的鱼文图:[美]库尔特·维泽译者:费方利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奖项: 1949年凯迪克银奖选题策划:森林鱼童书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8-01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天上的鱼》与《中国五兄弟》有相同的画风,形似的人物造型,延续了《中国五兄弟》的幽默底色。《天上的鱼》同样也很欢乐,在欢乐之余,还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故事中的孩子被风筝带着飞上了天,又掉进了河里,真是惊险万分的旅行。蓝色的背景代表风筝飞行的蓝天,小鱼和其他人物也融入了蓝天中,只有暖黄色提升了画面感,更让人与物有了色彩和温暖。天空中的鱼风筝同样赋予其黄色的明亮色,引起读者的瞩目。还有书名的鱼字,采用黄色的描边,文字的鱼、鱼风筝和叫小鱼的男孩,形成了一个倒三角的架构,来诠释故事的主题——天上的鱼。【扉页】

解析:出现了故事的主角:鱼风筝和小鱼,还有中国民族的象征飞龙及故事中出现的鱼鹰。这是一条龙风筝吗?还是象征着中国的元素呢?小男孩空中放风筝的姿态,一脸的轻松和惬意,鱼风筝翱翔在天空更是无所惧,面对勇猛的鱼鹰也面不改色。与云团交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的造型,凸显其圆满的结局。【第1画面】

原文: 这个男孩名叫小鱼。你看,他正在写自己的名字。解析:这个小男孩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小鱼,他以自己的名字为荣耀,趴在地上认真而端正地书写着“鱼”字。这也是父母教育灌输的结果。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可爱故事!有趣的是,书的开头小鱼就在大纸上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以此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且充满了巧妙的情节和有趣的细节,我们还可以捕捉到乡村和城镇的生活面貌。毛笔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书写工具,创造出不朽的传世作品。那个年代孩子们从小练习的是毛笔的用法,小鱼从小就开始了临帖习字,开始了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之旅。松竹更是文人墨客的象征,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这里暗示中华文化走进百姓人家,这是一个充满儒雅情怀和重视教育的家庭。从窗户洒进金黄色的光线,照耀在小鱼的头上、地面上、松枝上,黄色给人愉快,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觉。黄色有大自然、阳光、秋天的涵义。这也是故事的主导色之一。【第2画面】

原文:小鱼的生日到了,娘给他做了一双鞋子,是鱼的模样。元宵节,爹爹给他买了灯笼,是鱼的模样。解析:过生日、买灯笼都买与鱼相关的礼物,引导认知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明白鱼的符号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小男孩怡然自得的看着画外,是一种内心幸福的流露。娘在小鱼生日那一天,把自己亲自做的鱼鞋亲自给孩子穿上,所表现出的是体贴、祝福、关爱,是温柔、母爱的光辉。背景的暖黄色衬托于此。墙上的一副字画,点名是小鱼的生日。中间是一条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希冀。两个不同鱼的写法,暗示小鱼是无水之鱼吗?小鱼喜欢鱼,父母既是投其所好,这是一种美好的寄托,也是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家庭和谐的象征。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南朝时期,元宵之夜,神州大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在元宵之夜,夜色渐暗,小孩子们玩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最小的小男孩也跟着跑来跑去,身受其熏陶。其他小孩儿有不同的姿态,都在尽情中。这古老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这是一个清末民初的故事,男性以着长袍马褂为体面,女性则以旗袍为美。男子均着中国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衫,大襟、右衽、连袖、立领、戴六合帽(或称瓜皮帽)、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子的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大襟、右衽、连袖、直身,衣长减短,同时发展为十分优美的圆摆,而且在衣摆这条漫长的圆弧线之内,又分若干段小圆弧,将女性的柔美交代得淋漓尽致。袖口扩大为“倒大袖”。裙子上的马面已经消除,然而裙摆也由若干段小圆弧构成,显然是为了上下呼应。【第3画面】

原文:放风筝的季节到了,大家都去野外放风筝。小鱼对爹爹大鱼说:“爹爹,我想请您帮我买一只最大的风筝,要像鱼一样。”解析:春天最好的放风筝的时机,孩子们都在草地上玩耍。这是小鱼要买风筝的起因。在日常生活中,小鱼的爹娘给他足够的爱和宽容,并把幸福和实现幸福的方法,一并传递给快乐的小鱼。所以往往幸福是一点点积累而来的,只有被满足的人才有信心和勇气开创新的幸福。于是,才有了小鱼进一步的愿望,买大鱼风筝一事。小鱼的提议很自然,也很有礼节。这也是他们亲子间和谐共处的结果,是一系列幸福的象征。呈现和谐、有爱的中国传统家庭,享受浓厚的天伦之爱。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家庭的点点滴滴,给每个家庭全新的希望。起初是脚踏实地的载体鱼形鞋,进而是高高挂起的灯笼,最后是展翅飞翔的鱼风筝。这些都是父母的一种意欲的指向,与自己的名字相关。“鱼”是富足、美满的象征,包括鱼形鞋和鱼形灯笼都是美好的寓意在其中,只不过鱼风筝演绎出更美好的故事。【第4画面】

原文:爹爹带着他上街去,街上有专门做风筝的手艺人。店铺里挂着数不清的风筝,还有很多在赶做。解析:从看到他人放风筝,激发其放风筝的欲望,而且是要一个最大的风筝,那种小孩子的攀比心态呈现出来,而且还寄托着自己的愿望。“爹爹,我想请您帮我买一只最大的风筝,要像鱼一样。”故事里面的爹爹没有和孩子讨论需要的和想要的关系,也没有引导孩子做好规划理性购物,而是平静地带着孩子上街去,去看、去挑、去买。这算溺爱吗?我不觉得。让行动来检验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最后他要买一个最小的风筝一样。也不只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让其知道制作的过程,知其所以然。这个父亲不简单。这本欢乐得有点儿傻气的书,书中人物多少都带一些鲜艳又贵重的紫色,凸显每个人的华贵和财运。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紫色是一个高雅的富贵的色彩,与幸运和财富、贵族和华贵相关联。看他们走路的形态双手抄在肥大的袖口里,目无斜视的迈着悠然自得的方步前行。竟然父样子效,体现传承的家风。【第5画面】

原文:有的风筝像龙,有的像猫头鹰;有的像花,有的像蝴蝶。在最后一家店里,他们找到一只最大的风筝,真的像鱼一样。“我就要这个。”小鱼对爹爹大鱼说。爹爹从腰间掏出钱袋,用一块亮闪闪的银元买下了大风筝。解析:故事里叫小鱼的男孩过生日子时,娘给他做的鞋子是鱼的模样,元宵节时爹给他买的灯笼是鱼的模样,到了放风筝的季节,他自己想要的风筝也是鱼的模样。看来,他可能是很喜欢鱼的,于是,有了后面的风筝,后面的故事。这名叫小鱼的中国男孩请求爹爹大鱼,给他买了一只的鱼形风筝。可敬的父亲答应他了,穿过市场的过程对小读者来说非常吸引人,且暗含着知与行、用与做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的培养过程。父亲通过从前到后,一家一家的看,让小男孩对风筝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见识了风筝形态的全貌,最后才定格在小男孩要求上。而且出手不菲,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吝啬。父亲就像是一个旧时代的秀才,带着眼镜,有满腹的学问和家教的理念。最后来到的这家风筝店,在其正对街面的影背墙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鱼”字,虽然我们只看到店面高悬的鱼风筝,从鱼的招牌看,深感店主对古老文化的理解。一个“鱼”字,鱼与“余”同音,代表年年有余,暗含着人类赋予鱼以丰厚的文化蕴含,而作为其它一些美好的文化象征,如:“鱼符”“鱼契”“鱼书”“鱼鼓”“鱼笺”等,都寓意着吉祥。鱼和风筝结合在一起,寓意就是:“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而本文泄漏的风筝却是暗含着风险无处不在。从影背墙走过的挑担子的男人身上,看到了生活方式的悠然平静,体现出儒家中庸的思想。摆小摊男人头上的那把油纸伞也体现出古老的文化特征。油纸伞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为传统工艺品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深受各类人们的热爱,有油纸与“有子”音近;伞架为“人”字形;伞字繁体是“傘”,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更是中国古典高雅美的标志。【第6画面】

原文:他们沿原路返回,前面就是通往南门的大街。穿过南门就到了城外,那里是放风筝的好地方。大鱼和小鱼转过最后一个街角。解析:他们生活在一个古城区,繁华的街道,林立的商铺,琳琅满目的牌匾,这里的商业很发达。而从父子身上又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气息。【第7画面】

原文:忽然,身后刮来一阵强风,“呼——呼——呼——”风抓住鱼风筝,从小鱼手里一把扯过,“嗖”地拽上了天。解析:幸福的获得并非易事,福祸也是随机颠倒的。作者给予风拟人化的角色,风抓住鱼风筝,从小鱼手里一把扯过,“嗖”地拽上了天,非常形象而生动。画面中更是让天空弥漫了风沙,街上的行人都被风吹的前仰后合,站立不稳,抱头鼠窜,牌匾更是七零八落,两只小狗也翻滚而狼狈不堪地深受其害。小男孩顺势紧紧抓住鱼风筝不放,与狂风进行着较力,这是他的最爱自然不能松手。而结果会是如何呢!库尔特·维泽的插画很有中国特色,满足了国外对东方对中国的想象和认知。当然,西方的观念和传统的东方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正是因为这风格迥异的碰撞,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另类幽默。【第8画面】

原文:可是小鱼的手并没有松开——他还紧紧地抓着风筝线。他被拖离地面,脚踩到了一位大叔的草帽上。大叔挑着两盆鱼,盆翻了,鱼跳了一地。解析:一阵大风把风筝连同小鱼一起吹上了天,正是这个环节,幽默的情节徐徐展开。蹊跷的环节却是小鱼并没有松开抓住的风筝线,这才是关键点。于是,被巨大的鱼风筝带到了空中。而且他还殃及到无辜的路人,踩到了一个挑担的大叔草帽上,导致他挑的两盆鱼洒了一地。强风还导致其他人在风中踉跄,只有空中的鱼风筝是潇洒的。【第9画面】

原文:小鱼踏过大叔的草帽,又掠过一个写信人的鼻子。这人是个牢骚鬼,当时他刚好在抬头看天。离开写信人的鼻子,小鱼又飞升到南门的檐角,踩到凶猛石龙的鼻子了。一股更猛烈的强风刮来,这次更了不得了,小鱼已经飞上了天——鱼风筝仍然拽着他。解析:之后,在升空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连串的滚雪球般的尴尬的事情,飞过建筑的空挡,踩到了一个正抬头看天写信人的鼻子。不但如此,还踩到了屋檐一角的石龙的鼻子。这才避开了对地面上无辜路人的干扰。是不是很滑稽呢!故事里面有很多中国的元素:毛笔字、灯笼、灯台、城门、长衫、长辫子……却是熟悉和陌生交织的感觉,这本创作于1949年的绘本所呈现的中国,已经和中国的现代社会有不少差异了,而且这又是一个美国人的视角,这种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这样的感觉,给了中国故事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氛围,似乎是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二次元空间。【第10画面】

原文:街上的人看呆了:“看,大鱼小鱼飞上了天。”田里劳作的人抬起头:“天上怎么有两条鱼呢?”解析:因为一阵好大好大的风,小鱼和大鱼飞翔在镇子上空。顿时,小男孩成为小镇上的中心,成为镇上的人们纷纷围观的对象。人们更是不可思议的是,大鱼小鱼一起飞上了天呢!这里把更多的劳作的人引入画面,让读者看到当年街区的面貌和耕作的场景。水田中耕种,牛被蒙上双眼默默劳作,牛背上还仰面坐着一个小男孩儿,起身看着空中好玩的一幕。其他人也起身驻足瞭望,石龙也在驻足观看。从缺口的墙体中,我们看到河面上的小船,一个埋伏点,暗示要飞到河中。【第11画面】

原文:此时,小鱼和风筝飘到河上。河岸上坐着一位捕鱼的老翁,他张开一张大大渔网,正在打捞附近河岸游动的小鱼呢。老渔翁像他的父亲,也像他父亲的父亲,都是以打鱼为生。他们祖祖辈辈都是下渔网,打个盹儿,然后拉起渔网。老翁可没看见天上的鱼——他正在打瞌睡呢。不过,云上有什么东西瞧见下面的动静了。他瞪着黄橙橙的大眼睛,张着锐利的喙,迅速俯冲下来。解析:当他们飞到河上方时,引起了地上挑担者的惊讶,让小船上的艄公仰头瞩目和不解,他们从没有见过两条鱼在空中飞翔。从农耕过渡到水面,也描述了渔民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岸边下网捕鱼,河中摇橹飞渡。大鱼小鱼路过的地方都引起了下面人的瞩目,但这个在岸边钓鱼的渔翁,此刻正在打着瞌睡,当然天空中的奇观就看不到了,这引起了后续的故事的主线。不过,故事的转折出现了新的转机,空中有一个飞鸟发现了下面的动静。但这在画面中没有体现,只是更多的描述,看着黄橙橙的大眼睛,张着锐利的嘴巴,急速俯冲下来。给读者一个猜测的机会。这小男孩“轻盈”奇幻的空中历险,滚雪球游戏一样的故事,是否很扣人心弦呢。画面幽静而多彩,平静宽阔的水面,黄帆点缀其中,远景水平线让群山与水面彼此相望,如同一幅自然画卷。【第12画面】

原文:那是一只鱼鹰,它冲向了鱼风筝,“嗞”——刚啄了一口,风筝就破了。他尝了一口纸做的鱼——真讨厌!便马上飞回了云端。小鱼还紧紧地攥着风筝线,不过他飞不动了——开始垂直的往下掉。幸运的是,就在这时,他的新衣裳被风撑开,就像一把伞。他缓缓地,缓缓地滑翔到河面上。解析:鱼鹰误以为是大鱼来袭,用锋利的喙狠狠地咬了一口。鱼风筝黄橙橙的大眼睛被鱼鹰啄破了,这泄气的风筝身体不在圆润而变形为瘪了,拉线已经变松,自然降落。而吃错食的鱼鹰也无趣地飞回了云端。最终,飞翔在天空中的鱼鹰为这场空中冒险画下了句号。但由于鱼鹰的阻击让小男孩出现了巨大的险情,就像跳伞运动员突然伞被刮破,生命就如自由落体岌岌可危了。幸运的是,小鱼宽大的新衣服被风一吹,就变成了一把降落伞,让小鱼缓缓而平安的滑翔到河面。小鱼微笑地张开双臂,两侧一边是破漏的失去控制的鱼风筝及碎片,另一侧则是逃之夭夭的鱼鹰。看到撑开的马褂内衬为紫色与领口的紫色对应,微笑而镇静。也像极了一把油纸伞,伞柄为身,头部为结顶,长袍如油纸。【第13画面】

原文:“哗啦”小鱼掉了下来,正好落到打盹儿渔翁的渔网里。老翁觉察到手中的渔网绳的动作,猛地惊醒了。他卯足了劲,拉啊拽啊,高兴地大叫:“这次抓到了大鱼了,能值一两块银元了吧。”渔网拉出了水面,里面却躺着一个男孩,在不停地挣扎、喘气。解析:空中的故事结束了,但地面上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被风筝带到空中的小鱼就好像一条会飞的鱼,最后他落在了老渔翁的渔网里,可真像一条鱼了。落入水中发起巨大的水花,让打盹的老渔翁不晓得这惊天的一幕,认为撞大运了,发大财了。谁知拉出渔网看到的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从嘴中吐出大量的河水,好在被渔翁打捞了上来,免得受更多的苦。这个故事很滑稽而蹊跷,这既展示了东方古典美,又融入了西方的诙谐,让原本严谨、古板的传统,有了无厘头的轻松。【第14画面】

原文:什么鲶鱼啊银元啊,他还没顾得上多想,小鱼的爹爹就沿着河岸气喘吁吁地赶来了:“嘿,大爷,我花一块银元买下你捞的鱼!”他大声说道。老渔翁继续用力,拼命拉啊拽啊,就当是网住了一条鲶鱼吧。很快,小鱼就拉上了干爽的河岸。大家都乐开了花。解析:“幽默”向来是难得的品质,这是一本传递幽默的非常幽默的书!小鱼的爹爹大鱼,这样严肃不苟的成年人,也有非常幽默可爱的一面。“嘿,大爷,我花一块银元买下你捞的鱼!”他大声喊道。故事大开大合的叙述,很引人入胜。老渔翁看着自己捞上来的大鱼,一股脑滚到地上也乐开了花。他并没有存有失望,而是一种大度与包容,更是一种救人于安危的怡然自得。巨大的渔网和身后的储鱼罐,网足够大,但鱼罐就太小了。大片的绿色草地,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第15画面】

原文: 回家的路上,小鱼说:“爹爹,我想请您帮我买一只最小的鱼风筝。”解析:故事的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幸运被钓鱼人打捞上来的小男孩小鱼,和他爹说:“爹爹,我想请您帮我买一只最小的鱼风筝。”孩子就是这样的,吃了一堑也不一定就长一智,他们还愿意换种方式再吃。故事结尾很出人意料,幽默的氛围达到顶峰,谁能不为它会心一笑呢。书中小鱼经历冒险,最后又燃起新的希望。比起成年人的瞻前顾后,因噎废食,孩子的心,就像天上的鱼,随风而动。通过这本幽默的书,看到了健康与幸福的家庭关系。家人之间,轻松、有趣地表达着爱。故事并没有特别强调什么大道理和哲理,只是以缓缓的笔触刻画了中国民族的习俗,中国家庭的温馨的日常,在保守、传统的基础上,以轻松的风格,把孩子们带入这带着幻想却又显得很真实的冒险之旅中,跟着小鱼和风筝飞上天,又掉入下来,一路经历,扣人心弦,也充满欢笑。结局是开放式的,留给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作者也写尽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爱与宽容,奇幻的小镇空中历险记,召唤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亲子关系。明艳大气的插图,藏起有趣的细节,更为整个故事添加幽默的气息。在内心里面,谁不想所想即可得呢?【封&底】

解析: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风,细节里透出来旧式中国家庭生活中的崇礼,天伦之乐和富足,又不缺爱和想象力,温情满满。维泽爱写中国故事,还是以前的中国,看看小鱼穿的衣服就知道了。维泽借助主人公的眼睛来传达情绪——惊喜、好奇等,他引导读者注意每幅画的细节。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喜欢的风筝故事。四、作者信息库尔特·维泽,著名童书作家。出生于德国,年轻时的维泽在中国旅行和生活了6年,他四处游览、出售商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被日本人俘虏,度过了5年的囚徒生活。他对动物生活的迷恋激发了他重新开始绘画。战争结束后,维泽在巴西开始了插画师生涯,并于1927年搬到了美国。他曾2次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2次获得凯迪克奖,除了《天上的鱼》,还有《我会写汉字》(1946年凯迪克银奖)。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