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艾莉丝的树》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39号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艾莉丝的树》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女孩艾莉丝好爱农场上那棵靠近马路的老橡树。但是春天里的某一天,那棵树的叶子渐渐变黄掉落,大家努力救它,树还是渐渐枯死了。艾莉丝以为老橡树会一直在那里,就像天空和草原,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最后,树似乎放弃了,艾莉丝也是,直到她想起一样东西,一件事,才让她重新燃起希望。如果她没有办法救那棵树,这或许也是她能做的事。二、绘本信息书名:艾莉丝的树文:[美] 伊夫·邦廷图:[美] 罗纳德·希姆勒译者:刘清彦适读年龄:7-10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选题策划:启发文化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04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近景是一对母女和一只牧羊犬走出被铁丝网保护的这棵大树,远景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中间,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橡树。书名叫《艾莉丝的树》,那封面上的人物和大树有什么关系呢?这棵树就是艾莉丝的树吗?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从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的,也就是文学叙述的内视角。艾莉丝始终是以“我”来讲述着故事,但是,封面书名表达的却又成了全知视角,当然也可以是外视角的感觉,这种视角的错位难道也有什么深意吗?这里埋藏这一个视角转换的关系,也是这本书一个深刻的内涵,一点点体会吧!【环衬】

解析:环衬采用绿色不用更多的解释,这是一个有关环保的绘本,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色彩,让人觉得美妙、清新。而人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却成为绿色生态的致命伤。以此来警示缺乏环保意识或者给环境造成伤害的人。【扉页】

解析:一根稀疏的树枝伸入画面,片片黄叶屹立枝头,而散落的几片黄叶引起艾莉丝和牧羊犬的关注,这是春天啊!身边艾莉丝的妈妈躺在草地上难得享受着这份悠闲,但爱丽丝和牧羊犬感受到了一丝的异样。故事就从那棵落叶的橡树开始的,三个主人公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和行为。让我们细心去揣摩,这是一个感动所有人的故事。【献页】

解析:聚焦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蓝天白云,绿草依依,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献词是献上敬语,通常对给自己帮助或启发的人,也有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敬意。如:《一片叶子落下来》全书讲述的是他们在一年中随四季变化的状态和心情,以及在荣枯之间对于生命的体悟。书的副标题就叫“关于生命的故事”,作者在献词中说,这本书是“奉献给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以及“对这种事无法解释的大人”的。【第1画面】

原文:只要天气好,每天下午我都会和妈妈带着牧羊犬奇哥,走过那片大草地,坐在我们的老橡树下。爸爸说,那棵树可能从哥伦布到美洲时,就已经在这里了。我和妈妈带着柠檬汁,或一口袋酸酸的小苹果,我会收集像树的果实,还会记得带本书和给奇哥吃的饼干。解析:大树是艾莉丝一家生活中惬意的荫蔽者,“只要天气好,每天下午我和妈妈带着牧羊犬奇哥,走过那片大草地,坐在我们的老橡树下。”西方人觉得橡树是壮悍强大的象征,在欧美,橡树被视为神秘之树。而且它还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橡树植物物语是长寿、强壮和骄傲。这棵古老的橡树也是如此吗?提到这棵古老橡树的年龄可能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就已经生长在这里了。近景是用铁丝网围成的平坦的草地和中间的橡树,远景是蓝色的连绵不断的山丘和广袤的森林,蓝天白云覆盖下的山川大地有着悠远的意境和深邃的空间。艾莉丝的童年经常游走在这里,带上爱吃的美食,喜欢的图画书,还会收集像树的果实,当然还会顾及她的朋友奇哥。这应该是一只波兰低地牧羊犬,有长长的厚厚的被毛,悬挂的毛发覆盖着眼睛。它很活泼,但有克制,聪明,理解力好,并有优秀的记忆力,有强烈的取悦愿望和天性。它非常的忠诚,但对陌生人有些冷落和多疑。它对人和其它狗很友善,特别对主人及其家庭极为忠诚和顺从,对家庭中的儿童非常友爱,而在护卫工作中却勇敢无畏。从全篇的内涵看出,奇哥拥有和主人平等的地位,喜怒哀乐也反映到奇哥的性情中。艾莉丝的这个童年太充满诱惑了,大自然的环境也练就了她开阔练达的心扉与善良的人格。背对读者走向古老的橡树,这是她们幸福生活的向往之地,可以看出她们与橡树的关系了。【第2画面】

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 ”妈妈开始讲故事。奇哥把头枕在爪子上仔细听。有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讲故事。“妈妈,告诉我,在我出生前,有一天你和爸爸到这棵树下野餐,然后你们发现这儿的房子和地要卖,然后……”我停下来喘了口气。“然后我们就不想住在城市里,把这儿的房子和地都买下来了。”妈妈接着说。“说说我在这棵树下受洗的事,”我说,“有只小鸟在牧师头上做了什么好事。还有,麦太太戴了一顶插满真花的帽子,结果引来好几只蜜蜂。”我们在草地上打滚、嬉笑,奇哥也跟着打滚、嬉笑。解析:大树生长在艾莉丝一家购买的土地上。艾莉丝出生前,她的父母在大树下野餐发现这儿的房子和土地要卖,于是放弃城里的生活,购买了这儿的土地,把橡树的来历做了交代。镜头拉近艾莉丝骑在妈妈身上,互相讲着故事,渡过美好的时光,牧羊犬也趴在一边仔细听,已经把牧羊犬拟人化了,当做家庭的一员来对待,水杯书籍陪伴在她们左右。讲故事永远是童年生活的一个支点,和妈妈温馨交流的过往更是孩子们恋恋不舍的记忆。“说说我在这棵树下受洗的事,”“有只小鸟在牧师头上做了什么好事。还有,麦太太戴了一顶插满真花的帽子,结果引来好几只蜜蜂。”对孩子来说这永远是最温馨、最值得回味的一个个瞬间。【第3画面】

原文:天气炎热的时候,开车往来于城市的人,常常在这里停下来野餐,就像爸爸妈妈当年一样。我们一点儿也不介意。爸爸说,这棵树不是我们的,因为没有人可以拥有一棵树。那些人把毯子铺在地上,假装没有在听我们讲故事。但有时候,我们看见他们在微笑。解析:镜头转过90°,一条草原小路垂直从我们身边驶向天际,原来艾莉丝的家——那幢尖顶小洋楼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比房子还要大很多的橡树无时无刻庇护着艾莉丝一家和过往的行人。天热的时候,开车往来于城里的人会在这棵橡树下野餐。一如艾莉丝父母最初的时候。这也为日后橡树的被污染埋下了伏笔。对于这棵生长在艾莉丝家土地上的老橡树,艾莉丝的爸爸却说:“这棵树不是我们的,因为没有人可以拥有一棵树。”这个观念很新颖,拥有这片地和房产却不能拥有这棵大树。这也是他们不介意开车往来于城市的人,常常在这里停下来野餐的道理。甚至可以说,他们愿意给来往的人们提供一个休息纳凉的场所,正如当初的自己。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为后面对大树的保护提供了广泛的来源。为什么我们没有人能够拥有一棵树呢?一是那棵树可能从哥伦布到美洲时,就已经在这里了。二是在广袤的草原上,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馈赠的大树都是公有的。由此来看,似乎艾莉丝一家的确无法拥有这棵树,因为这棵树只是生长在这里,人们无法具有、得到,甚至在后面的故事中,连“保持着”这棵树都不能够,所以没有人可以将它真正据为己有。想来如此的东西应该还有很多,比如水、空气、财富和时间等等,我们只能占有,却始终无法拥有,即使偶能得到,却终是无法保持。看到这里,我不禁好奇,这本书不是叫做《艾莉丝的树》吗?但是这棵谁都无法拥有的橡树看来不是艾莉丝的树,那么艾莉丝的树又在哪里呢?【第4画面】

原文:今天,我正在做自已最喜欢的事。我躺在树下往上看,日光穿过叶间缝隙,妈妈和奇哥在我身旁睡觉。云像烟雾一样变换形状,它们缓缓飘过来时,树叶就会轻声和它们说话。我也听见树叶轻声呼唤我的名字:“艾莉丝......艾莉丝...... ”有只蜘蛛在我上方轻轻摇晃。还有只猫头鹰躲在树上,黄昏时,我们偶尔会听见它的叫声,看见它模糊的影子。我翻过身,把脸埋进草丛。咦,草的味道怎么怪怪的呢?我仔细闻着。解析:这棵参天的大树有粗壮的树干、遮天的树冠,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树荫,庇护着葱郁的草地和艾莉丝一家及过往的行人。我正在做自已最喜欢的事,躺在树下看日光在树叶间穿梭,云像烟雾一样变换形状,树叶悄悄和云雾说话,树叶轻声细雨呼唤我的名字。树影婆娑,树叶发声,召唤着躺在树下的艾莉丝,仙侣的境界。我们小时曾经拥有,那是纯真的回应。当下的我们不再拥有,只因我们没了意境,还有仙境不在拥有。蜘蛛在我上方轻轻摇晃,猫头鹰躲在树上影子也模糊。浓浓夏日,树荫乘凉,与云雾相伴,看绿叶跳舞,听小鸟鸣叫,睹蜘蛛织网,你的心扉醉了吗?本来把脸埋进草丛是要嗅草叶的芳香,但闻到了怪怪的味道。这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发现了蕴藏的新问题。艾莉丝爱这棵老橡树,何以见得呢?她习惯了晴好时,每天大树下的陪伴。她喜欢听关于大树的故事,能听到大树轻声呼唤“艾莉丝……艾莉丝……”发现草的味道怪怪的,我想如果不爱,她就不会发现草味道的不同,甚至连趴在大树下都不会做。【第5画面】

原文:“妈妈?”我坐起来,“妈妈?”妈妈睁开眼睛。“草的味道怎么怪怪的呢?”我问,“颜色也很奇怪,黄黄的。”妈妈打了个哈欠:“我想,大概天气太热吧。”我们带爸爸来看。“今天晚上应该会下雨,”他说,“那可能就是那些青草最需要的。”解析:起初妈妈并没有在意,发黄的草地,怪怪的味道,大概天气太热导致,希望不期而至的雨会改变这些,但这个现象的根源是善良的妈妈想不到的。艾莉丝身体周围发黄的草地,树干也沾染了这种颜色,她开始警觉了。大狗和她站在一起,是否狗的嗅觉也发觉了呢!奇哥似乎成为了艾莉丝的保护神了。爸爸和妈妈的看法更趋于是自然的规律,雨水的滋润可能能改变这些。草地久旱发黄是客观规律,但是我嗅到了怪怪的味道,艾莉丝更从本质上发现了问题,艾莉丝更加体察草地的变化,艾莉丝更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故事在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给小读者更多的亲近感,更好的拉近和故事的距离。【第6画面】

原文:可是雨水没有改善那种情况。草地枯黄的面积每天都在扩大,树周围的青草渐渐枯萎了。我们凝视着树叶,它们变得又枯又干,还轻轻掉落在我们仰起的脸上。现在是春天,老橡树却开始掉叶子了。妈妈的手按在树干上,好像在检查它有没有发烧。爸爸用脚踢着又干又硬的草地。“好像有人在这里倒了什么东西,”他说,“我们得找树医生来看看。”树医生来了,她揉碎一片掉落的叶子,还在树干附近挖了点儿泥土样本。我小声问:“这棵树病得严重吗?”她摸摸我的脸颊:“我必须做些检测才能确定。亲爱的,解析:之前,都是大树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接下来,故事发生了转折,这棵“没有人可以拥有”的橡树突然病了。春天正是大树萌发的时候,可树叶变黄接二连三的落下,焦黄的草地,枯萎的青草,暗淡忧伤的树干,失落的树叶,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比自己的伤痛来的更焦急。爸爸用脚踢着又干又硬的草地,体察到有人倒了某些不合适的东西。艾莉丝小声的问医生“这棵树病的很重吗?”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害羞,另外则有可能怕吵到大树,试想能够这样照顾一棵大树的孩子,能说她不爱这棵树吗?妈妈手按到树上,像检查它有没有发烧。这是只有在对亲密的人才会有的举动。树医生为这棵老橡树进行诊断,并告诫大家多往好处想吧。厄运降临,这是大家对大树的态度,当然后面还有更多的人对大树的关爱与帮助。大家揪心的表情瞬间让空气都凝固了,牧羊犬躲在大树后面也不愿看到这一幕。忧伤的语言,有温度的词汇,带着我们也沉侵其中。【第7画面】

原文:四天后,我们发现那棵树中毒了。“谁会做这种事呢?”妈妈大叫。爸爸板着脸:“也许有人倒了不该的化学原料,也许他们是为了快速和方便,就直接把东西倒在路边。”我不懂化学原料,但我知道那是不好的东西。这棵树的事慢慢传开,报纸上甚至还登了张照片。我和爸爸、妈妈开始挖树干附近那些有毒的土,麦家人也来帮忙,他们带来铲子和我们一起工作,填上干净的土。我们并没有请求他们这么做。解析:树干和树枝变黑了,树叶也变得焦黄,这棵树中毒了。妈妈为树而哭泣时,爸爸说“也许有人倒了不感倒的化学原料,也许他们是为了快捷和方便。”爸爸又说“做那件事的人,可能不是故意要害死这棵树。他们绝不是有意要残害世界上美丽的生命,但他们就是这么做了。”既然如此爱着大树,又有人伤害大树,艾莉丝会因此在心里种下憎恨吗?听着爸爸的话,我想,艾莉丝的心里也应该只是充满了对大树的心疼,而不会种下仇恨了吧!关于这棵老橡树的命运上了当地的报纸,可见大家对此事的关注。麦家的人帮我们清理树下化学药品污染的土壤,邻里的关怀更突显这棵橡树是大家的财富。罗纳德的插画毋庸置疑充分烘托了伊夫·邦廷的故事的情感张力。在该书中,利用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的绘画方法,成功地在画面中制造了深远的空间感。他一贯写实的淡彩画以灰色为主调营造出忧伤感,读起来扣人心弦。而油画中的朦胧感,却有点令人不安。用律动的笔触表现物体和人物,带有神秘的诗意和一丝不安的感觉,画面里有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第8画面】

原文:消防队派来几辆水车,为枯黄的树叶洒水。现在,树枝顶端的树叶已经掉光了。爸爸、麦先生和罗先生爬到树上,用麻布包住那些树枝,免得被太阳晒干。在电信公司上班的詹太太,借来一些和树一样高的杆子。她和她的朋友们立起杆子,挂上遮光网,避免树直接被太阳照射。我们心中怀抱着相同的希望。解析:病因是有人在树下倾倒了化学药品,而第二天的雨水加重了化学药品的污染。树枝顶端的树叶已经掉光了,消防队来洒水,让树叶保有更多的水分。爸爸、麦先生、罗先生用麻布包住树枝防止晒伤。电信公司的詹太太借来和树一样高的杆子挂上遮光网防止太阳直晒。来自各方的努力都是想挽救这棵百年的老树能起死回生。这也验证这棵古老的橡树不是属于自有的,而是属于过往的、邻里的每一个人。相应更多的人为之付出努力。艾莉丝和妈妈及牧羊犬看望病重的老树,这和首页的相携来纳凉,完全是两种心境,物非人忧了。或许最初,艾莉丝是出于对生病大树的保护,她才会观察生病期间每一位靠近老橡树的人,但她观察到的是爱和温暖的关怀,大家心中怀抱着相同的希望。【第9画面】

原文:但是叶子还是不停地掉下来。“雨水使毒素渗得更深,”树医生说,“我想,你们的树已经撑不下去了。”有位女士带来自已织的红围巾,那条围巾就像跳绳一样长。她把围巾系在树干上,轻轻拍了拍:“好啦,围着就不会生病了。”草地上排列着慰问卡。树枝上绑着心型气球。有人带来鲁冰花,插在酱瓶里,旁边还放着鸡汤罐头。解析:这位女士带来自己织的红围巾给大树围上,并拍拍它说“好啦,围着就不会生病了”。草地上排列着的充满爱心的慰问卡,树枝上绑着的心形的气球,还有人带来的鲁冰花和鸡汤罐头。大树虽然因为人为因素病了,但大树生病的时候,远的近的,各种各样的人对大树表现出了浓浓的关爱。从“检查发烧”、“为树诊断”“撑不下去了”“围巾”“慰问卡”“心形气球”“鲁冰花”“鸡汤罐头”等等细节来看,人们不是把大树当成了一个物品,或者死的东西,而是把它当作一位朋友或者伙伴来看待。可惜,大树依然就此憔悴了下去。艾莉丝观察着每一位接近大树的人,甚至观察大树周围曾经的小动物。为什么呢?应该是出于保护,并希望看到大树复苏的任何一点迹象。艾莉丝观察着每个来的人对大树做的事情。如若不是关心,她又怎么会对别人观察的如此细致呢?【第10画面】

原文:叶子还是掉个不停。小鸟飞走了,松鼠离开了。那些晚上会从秘密栖息地偷偷溜来这里的鹿,也不再出现了,昏暗中一片寂静。“我们的树快死了吗?”我问爸爸,“是不是因为这样,小鸟和动物们都不见了?”爸爸说:“这附近嘈杂的声音把它们吓走了。就是这样。”我很想相信他的话,但我还是很害怕。现在,就连奇哥也不敢靠近那棵树了。每天晚上,我从窗户向外望,想看看那些鹿有没有回来......不过,它们再也没有出现。解析:大树无法医治,叶子还是掉个不停,她感到心疼疼的。最后,小鸟飞走了,松鼠离开了,鹿不在偷偷溜来,离开了大树的庇护各奔了东西。这不仅是一棵大树消亡带来的结果,也是环境破坏带来的反应,尽管土壤污染可能是不经意间的行为,但人们的环保意识淡漠了。这还包括爸爸说的“这附近嘈杂的声音把它们吓走了。就是这样。”环境噪声的污染也提到了议程。月光下,一棵古树孤零零的慢慢消亡着,尽管有来自关爱着的帮助,但不足以和环境意识和行为的抗争。这也是一个面对死亡的话题,‘死亡’向来是作者喜欢着墨并且深深关切的主题,她认为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困境,死亡更是不能避之不谈的事,因为‘这就是人生’。作者的许多故事以死亡为主轴、出发点或背景,帮助小朋友从死亡中看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活下去的勇气、力量和希望。因此,她在书写这类主题的故事时,总是巧妙地将死亡使孩子恐惧的一面隐藏起来,着重于刻画角色面对死亡情境时的情绪与情感,以及他们如何从悲伤中寻觅出路的经过。只有在这本书里,她毫不隐讳地直接让孩子清清楚楚注视生命死去的过程和模样。这个故事是作者伊夫·邦廷看报纸:德州一棵四百多岁的老橡树中毒枯死,报纸上两张醒目的照片,将这棵老橡树中毒前后的迥异样貌清楚对应排列。邦廷说:“我感到极大的震撼,没想到一棵存活了四百多年的树,就这么死了。”她把内心的震撼感受带给每个翻开这本书的大人和小孩,只有“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作者用平实沉静的文字和极具情感渲染力的水彩画,带领孩子走进故事场景,在老橡树从枝叶茂盛到枯萎凋零的过程中,让孩子也细细感受故事角色心中的不舍与悲伤,借由一棵树的死,使我们对自己和不同物种的生命价值有新的思考和认知。“不论你为自己定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都该知道,唯有与自然界呼应的人生态度才是最恰当的......千万别辱没地球,免得使人性蒙羞。”一棵死掉的大树,会如何映射出人的善恶和选择呢?人生就是这样,携手一生记忆深刻的却是这些点点滴滴不完美的小事情。凝聚成我们心中的完美。【第11画面】

原文:有天晚上,我心情很不好,想去爸爸妈妈的房间找他们,房间门开着,他们没有看到我,妈妈在哭,爸爸搂着她。“树活着,也会死。”妈妈说,“可是不应该像这样。”爸爸抚摸着她的头发:“嘘,亲爱的!做那件事的人,可能不是故意要害死这棵树。我们绝不是有意要残害世界上美丽的生命,但我们就是这么做了。”解析:书上唯一画着的一棵树就这样慢慢死去了,但艾莉丝的爸爸无可奈何的说:“做那件事的人,可能不是故意要害死这棵树。我们绝不是有意要残害世界上美丽的生命,但我们就是这么做了。”至此,他们都没有一丝内心的恨意,而是更多的谅解。艾莉丝看到了爸爸妈妈温存的一面,也感受到周围更多的人伸出的橄榄枝。从大树生病到最后,艾莉丝见证了很多人试图为大树做了些什么。1、妈妈手按到树上,像检查它有没有发烧。这是只有在对亲密的人才会有的举动。2、树医生为这棵老橡树进行诊断,并且告诉艾莉丝一家 “你们的树撑不下去了。”3、关于这棵老橡树的命运上了当地的报纸。4、麦家的人帮我们清理树下的,化学药品污染的土壤。5、消防队来洒水,给大树提供水分。6、爸爸、麦先生、罗先生用麻布包住树枝防止晒伤。7、电信公司的詹太太借来和树一样高的杆子挂上遮光网防止太阳直晒。8、有位女士带来自己织的红围巾给大树围上,并拍拍它说“好啦,围着就不会生病了”。9、草地上排列着的慰问卡。10、树枝上绑着的心形气球。12、有人带来的鲁冰花和鸡汤罐头。13、最后妈妈为树哭泣。这棵古老橡树的一生,让艾莉丝感受到了所有人对大树的关爱行动,这无疑也是一场人生至爱的关怀大课,在这其中艾莉丝懂得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面对周围的人,应该开启自己的人生。【第12画面】

原文:我溜回房间,躺在床上,我的胸口很痛很痛,我以为我们的树会一直在那里,就像天空和草地、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可是我错了。月光染白了我的房间,我看见柜子上那个装着像树果实的那个大罐子。我收集的橡树果实!有些已经很久了,不过上面那些是前阵子才收集的,那时候树还很健康,我高兴得快要喘不过气来。我跳下床,拿了几颗最上面的果实。在我紧握的掌心,它们似乎有心跳,充满树的生命力。我跑到窗边,很想现在就去。可是外面很暗,月亮躲在躲在云后面去了,屋外黑漆漆的,还是很吓人。解析:这是艾丽斯对死亡的认知,知道之前的想法是错了,任何事物都有消亡的一刻。穿着睡衣的艾莉丝显得成熟了许多,她踮起脚尖看着窗外朦胧的草地和枯萎的大树,月光染白了我的房间,也照亮了她的心扉,她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之前,收集的橡果派上了用场。她拿了最有生命力的果实,似乎感觉到生命的跳动。急迫的心理大有马上就去种下去的念头。可见她对生命的渴望,对老朋友的渴求。艾莉丝原以为老橡树会一直在那里,就像天空和草原,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最后,树似乎放弃了,艾莉丝也是,直到她想起一样东西,一件事,才让她重新燃起希望。如果她没有办法救那棵树,这或许也是她能做的事。【第13画面】

原文:我握着那些橡树果实睡着了,早晨醒来时还紧紧抓着它们,湿湿热热的。我光着脚丫溜下楼。奇哥趴在门廊上,它仰起头,睡眼惺忪地看着我拿起妈妈的小铲子,然后跟着我一起跑过那片大草地。昨天晚上又下雨了,空气中充满了雨水的味道。湿漉漉的青草和火焰草的叶片粘在我的睡裤上。先前掉落的枯叶被耙成一堆,昨天晚上又有叶子落下来了。我踩着它们沙沙地前进,奇哥跟在后面。这棵树好像萎缩了,树梢上的麻布袋看起来像湿湿的破布,和跳绳一样长的红围巾也松垮垮的。詹太太一个星期前就把那些借来的杆子收回去了。那棵树被放弃了,我们也是。解析:那些橡树果实显然是艾莉丝的希望所在,她紧紧抓住它们,让果实在手心湿湿热热的。艾莉丝和奇哥一起跑向那片大草地,草地还充满了雨水的味道。平实沉静的文字,极具心灵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担忧,带有感情的文字,加之其深刻含义,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这本书的文字量很大,但就像一个很长的散文诗,句句敲击着读者的心灵。极具情感渲染力的水彩画,有时远景,有时近景,但多为模糊的印记,有愿景的朦胧,有近景的含蓄。【第14画面】

原文:我捧着那些橡树果实走向它。“树,我不知道这么做行不行,”我说,“也许可以吧。”奇哥帮我跨大步测量,直到我确定我们站在健康的草地上,它还帮我挖了条小土沟,我把橡树果实一颗颗放进去,盖上土。“你不可以回到这里来挖出来哦。”我对奇哥说,“就算只有一颗种子发芽,我们也会有一棵树,就像这棵这么这么大!”我张开双臂,直挺挺站着,“甚至更大呢。”奇哥抬起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回答,“总会有这么一天。”我走到树的旁边,把红围巾系牢,像那位女士一样轻轻拍拍,“好啦,没事了。”我说。解析:奇哥表现出人性的一面,一个追随者,一个保护神。奇哥帮我跨大步测量,帮我挖了条小土沟,这不就是人性至爱的一面吗?古老的橡树或许看得到、或许听得到人们的努力,或许能看到艾莉丝的迫切希望。生命总是生生不息。于是,艾莉丝看到了橡子,并决定在大树的旁边种下一颗希望。至此,是否就可以说,艾莉丝的树原来就是她种下的那些橡子呢?或许还有更多吧——【第15画面】

原文:很奇怪,那棵树明明没有多少叶子了,但是我和奇哥跑回家时,我听见背后传来沙沙的声音,听见一阵轻声呼唤:“艾莉丝……艾莉丝……”解析:一棵逝去的枯树,一个远去的背影,古老的橡树竟还传出阵阵轻声的呼唤:“艾莉丝……艾莉丝……”这就是艾莉丝的树吗!不妨回看封面,我们不妨来试着解答一下角色转换的问题:书的标题往往是一本书精髓的凝练和精华的提纯。所以这本书会从艾莉丝内心细腻的感受来入手,最终提高到外视角,甚至全能视角。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升华。艾莉丝从最初的内心感受,逐渐升华出来一些东西,也就是艾莉丝的树。这个被叫做艾莉丝的树的东西到底包含些什么呢?艾莉丝的视角和内心感受让我们看到她的每一点微妙变化。这些变化里面有爱,有包容,有洒脱,又有萌发出的希望,这些难道不是艾莉丝心田里种下的树吗?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高杆的绘本,看似叙述一棵树的故事,却在不声不响之中,讲述了真善美的养成。我们很难不犯错误,面对造成恶果的错误,我们是盯着痛恨呢,还是应该看向爱,看向包容,看向能够做的事情呢?这或许恰恰能呼应《一片叶子落下来》中那段对白:在这生生不息的生命里,在这永远都有流淌着的永恒中,我们能做的、留给孩子更好的是什么呢?【封&底】解析:艾莉丝的父母买了那块地和房子,但他们却从不把那地上的树占为己有,而是慷慨地与人分享。因为没人能拥有一棵树。树中毒了,大家为它围围巾,拉遮阳布,安慰,哭泣,悲伤痛苦。那是一种平等的高贵情感,因为在那里树是他们的邻居、朋友。作者在故事中沉痛直言:“我们绝不是有意要残害世界上美丽的生命,但我们就是这么做了”,提醒我们留心自己不经意间可能对其它生命带来伤害的行为,也在小女孩种下橡树果实的同时,为我们重新燃起希望,更是鼓励我们付出力量和智慧,善尽管理之职,学习尊重不同物种的生命,与所有生命个体平等和谐共存。四、作者信息伊夫·邦廷,美国当代最具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28年生于北爱尔兰,1968年正式开始写作生涯,至今作品逾200本。邦廷是图画书界为数不多的因文字而著名的大师,光芒甚至改过了与其合作的画家。代表作有《小鲁的池塘》、《开往远方的列车》、《爷爷的墙》等。罗纳德·希姆勒,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自幼喜欢画画,深具艺术天赋。1972年,罗纳德·希姆勒出版了第一本自己选编并插画的是个合集《快乐的一天——给孩子的诗集》。一经出版,即受到儿童文学界的赞誉,随后被邀请与众多作者合作创作图画书。他擅长铅笔线条和水彩晕染,前者表现在对故事的场景和人物的勾勒,后者表现在对故事动人的氛围的营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