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 《绛州园池》赏析

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范仲淹

新绛县古称“绛州”,新绛之美,美在绛州园池。绛州园池是绛州州衙后的一座衙署花园。此园历代俗称“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园池内亭台楼榭,建筑秀丽,假山耸峙,清水环绕,花卉争艳,古柏参天,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景色非常怡人。绛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北方园林,自隋唐创建以来,吸引了无数名流雅士。北宋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推行新法无望,于是自请宣府河东,途径绛州,知州在州衙花园设宴盛情款待范仲淹,范仲淹对绛园赞赏备至,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绛州园池》,此诗不仅描绘了绛园的如画风光,还歌颂了绛州淳朴的民风民俗。园以人传,园以文传,绛园经由文人墨客咏诗作赋,声名大震,成为后来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绛州园池这座官家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林,园中有五个亭轩,一个堂庑,形制简洁。自园外引来的泉水经由园池西北高地架渠输入花园,后流入水槽以抬高水位,形成悬瀑,直泻而下,飞珠溅玉,给园池增添了无限美感和生机。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园池内有一洄莲亭,高高屹立,远望如观蜃景一般。亭北有一洄莲池,池内芙蓉玉立,游鱼穿梭,引人入胜。天空晴朗时,洄莲亭的倒影映入池中,微风吹来,鱼儿、荷花、蓝天、白云随风飘动,给人一种影在天空游的玄妙仙境。园内的苍塘风堤倚渠偎池,夏天,池南亭榭的栏杆盈柱倒映水中,如烛光摇曳,如蛟龙缠绕,真是色彩斑斓。园中柏树,浓荫蓊郁,朝雾暮霭,微茫朦胧,天空的开阔与苍茫的佳境,配以箫声琴韵,真个让人赏心悦目,忘却尘嚣。池西南有一“虎豹门”与州衙相通,左壁画猛虎与野猪搏斗图,右壁画胡人训豹图,老虎和豹子都是百兽之王,代表着权利和威严,也许这就是“虎豹门”的寓意所在吧。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苍塘西是一片茂密的梨林,春暖时节,梨花盛开,如一群素衣女郎眉目浅笑姿态嫣然,翠色杨柳腰肢纤细,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此时如果穿上华丽的衣服,徜徉在这清凉幽静的美境,定会流连忘返,飘飘欲仙。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园池北有一“望月台”,当秋风送爽天高云淡之时,台四周菊花竞相争艳,官员们坐此赏月品茗,饮酒作诗,近览园内繁花异草,亭榭倒影,远眺姑射山的雄姿,龙兴宝塔的壮观,绛州城湖光山色万家灯火尽收眼底,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范仲淹一生心忧天下身许国,当他畅游在这钟灵毓秀的美园中时,心中挂念的依旧是大宋的前景安危。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升华,也是诗人的情感所在,诗歌是诗人真实性情的流露,是诗人生命的自然运转和发挥,反映的是诗人的精神镜像,映照的是诗人的灵魂。正是看到这建于隋盛于唐的绛园,范公的思绪不由回想起繁华一世的大唐,他是多么希望大宋王朝能像大唐一样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啊!

范公一生刚正不阿,坦坦荡荡,跌宕沉浮,三黜无悔。为大宋江山奉献出一颗赤子之心。范公的一颗大心在生活世界面前,恢复了一个简单的看的姿势,他笔下的绛园,美似仙境。通过这一景观,范公找到了精神的旷野,并在这个旷野里,获得一种深切强大的力量,使得他“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身处何境,范公都无畏无惧,胸怀天下,忠君爱国,赤诚为民。

《绛州园池》的精神气场是强盛的,范公此时正遭遇推行新政半途而废,失望无奈之余自请离京,心情低沉可想而知。这时的他不仅要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众人,面对现实,还要与大宋江山肝胆相照,与那个时代肝胆相照。《绛州园池》看似是在表达对绛园的赞美和喜爱,实则借景言志,表达了范公忧国忧民、情系民生的赤子情怀,这种发达清明的生命气息,才是存在之诗,灵魂之诗。《绛州园池》是范公饱满的情感获得一种语言形式之后的自然流露,真正体现了诗歌和情感之间的永恒关系——情感在,诗歌就在。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静,邓州教师。南阳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员。文学评论《一部寻根立命的撼心之作》,发在河南大型文学刊物《奔流》上。另有多篇文评、散文发在《华文作家》《世界汉语文学》《躬耕》《花洲》《穰原》等杂志上。在淡淡的烟火里,煮字生暖,用文字的香,熏染每一寸光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