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谈:一块银元,六条人命,归根结底,全怨一个穷字

九河下梢天津卫,自古至今奇闻多。话说清朝光绪年间,天津东门外杨家台发生一桩六口殒命案,待至真相查明之后,津门父老无不咋舌,就为一块鹰洋,好好两家人就这么毁了,不值,太不值!

究竟怎么回事,您且听我慢慢道来。
杨家台位于兴隆街的后身,住着这块儿的人,大都是穷根子,男人全凭一身力气混饭辙,女人则替人缝缝补补干点零活儿贴补家用,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多吃一口好饭而大打出手的事儿早已是司空见惯。
杨家台有个脚夫名叫杨恩顺,靠着一把子力气在粮店街的余家脚行干脚夫,起早天黑,累死累活,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儿,赚来的钱也仅够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苦日子老早就过腻了,故此杨恩顺整天盼着发大财,发了大财的头一件事,便是下馆子吃顿有鸡有肉的好饭。他自惭形秽,常常在老婆面前发牢骚,认为只有每顿能吃上肉的人才配得上一个人字。
说到这里,咱需要说一说杨恩顺的家庭情况,他膝下无子女,上有一个瘫在炕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娘。娶妻杨朱氏,时年二十四、五岁,模样儿很是标志,她娘家原本不是天津人,据说是河间府人士,同治年间来到津门谋生,后来在杨家台落户,经过邻居家的嫂子撮合,她跟杨恩顺成了两口子。婚后两人的感情还算过得去,虽说也总是吵架拌嘴,但还不至于到大打出手的地步。
说白了,都是一个“穷”字惹的祸,过一天苦日子能忍,两天三天也能忍,可等日子一长,往往就这山看着那山高,张口闭口你看人家的爷们儿咋样咋样,你看人家的女人咋样咋样,而杨恩顺跟杨朱氏吵架拌嘴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杨朱氏埋怨他不如人家。

有句老话说得好“穷女子经不住富勾搭”,离着杨恩顺家不远是三官庙,有个在三官庙当杂工小子名叫张世明,街面上都管他叫张小三。张小三能说会道,善于钻营,经常从三官庙的功德箱里面偷钱,因此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杨朱氏看中了张小三的钱,张小三看中杨朱氏的貌,就这么着,两人背着杨恩顺暗中来往,干下腌臜勾当。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张小三跟杨朱氏隔三差五就暗中约会,这般丑事总会被好事之人传扬出去。杨恩顺听了之后,回家跟杨朱氏打架,杨朱氏咬紧牙关死不承认,杨恩顺苦于没有证据,因此也只能暗气暗憋。
有一天,杨恩顺来到三官庙找到张小三,当面喝问张小三有没有跟杨朱氏干出丑事。
张小三面对凶神上门,尽管嘴上不肯承认,但心里虚得很,生怕杨恩顺打他,要知道杨恩顺是靠着力气混饭辙的车轴汉子,真要动起手来,他张小三三个捆一块儿,也不见得是杨恩顺的对手。
张小三陪着笑脸说尽好话,他让杨恩顺不要听信那些谣言,他为人清白得很,要是干过龌龊事,就让三官老爷收拾他。
杨恩顺见张小三是头没戴过笼头的驴——嘴硬,因此也不再多问,但心里憋着一口窝囊气出不来,于是把大手一伸,要跟张小三借钱。说是借钱,实则就是为了敲张小三一笔,自家的豆包让外人啃了,怎么也要讨几斤白面回来。

张小三倒也不说不借,只是有些为难,说最近三官庙没什么营收,他兜里早已经见了底儿,希望杨恩顺过些日子再找他借钱。
杨恩顺不依不饶,瞪着眼珠子非借不可。张小三一来怕惹怒杨恩顺,二来也想继续跟杨朱氏来往,于是请杨恩顺宽限一天,他说他的老娘手里有块鹰洋,给他一天时间,他把鹰洋拿到手,亲自给杨大哥送家里去。
杨恩顺见他识时务,于是没再为难他。但有言在先,倘若到了明天傍晚还没有把鹰洋送过去,那就别怪他杨恩顺不讲情面。
所谓鹰洋,俗称银洋或银元,对于穷人来说,能有一块鹰洋,就能维持一家老小三个月的生计。张小三回到家,瞒着老娘把那块老娘用来养老的鹰洋拿到手,屁颠屁颠地送到了杨恩顺的手里。杨恩顺拿了好处,立马消了气,还跟张小三称兄道弟。
再说张小三的老娘发现自己仅有的一块鹰洋不见了,马上就猜出是家贼干的。老太太也不是省油的灯,打听到儿子把鹰洋给了杨恩顺,她立马急了眼,颠着小脚来到杨恩顺的家门前,掐着腰朝里面骂大街,不但把杨恩顺的祖宗八辈骂了个遍,还顺带把杨朱氏的丑事叫嚷出来。原来老太太早就知道了儿子跟杨恩顺老婆暗中勾搭的事情,只不过心疼儿子不说罢了,如今儿子不孝,她也就不管不顾了。

老太太别看上了岁数,但底气十足,骂人的花样也多,引来看热闹的越聚越多。一听有“花花案”,纷纷起哄架秧子,非要让躲在屋里不敢露头的杨朱氏出来当着大伙儿的面说个明白。
杨朱氏自知丑事已经败露,丈夫绝不会绕过她,于是把新买的老鼠药吞下肚,等到杨恩顺回来的时候,已经气绝身亡。
杨恩顺没了老婆,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跑到张家大闹,扬言要在张家停灵,还要张小三和老太太抵命。老太太年岁大了,自知活不了多久,因此对于杨恩顺的吵闹根本就不理会。张小三吓得不敢回家,但又不能任由这件事情发展下去,只好托人找到保甲局的班头洪德发出面调解。
洪德发是混混儿出身,能解决的事儿靠嘴解决,不能解决的事儿靠拳头解决,杨恩顺忌惮洪德发,因此也不敢太过放肆,但张家老太太逼死人命的事情又属事实,保甲局不能只偏向张家,而不管他杨家的苦衷。
最终,洪德发跟杨恩顺讲好条件,杨朱氏发丧的所有费用,包括棺木等一切丧礼用品全部由张家出资筹办,另外张家再买一只羊、三只鹅,送给杨家作为补偿。
事已至此,杨恩顺不能不答应,实则他也自知理亏,倘若不是他要敲张小三一笔,也不会连累妻子丧命。

洪德发把杨恩顺已经应允的消息告知张小三,让他速速把筹钱给杨恩顺的妻子发丧。但张小三的老婆张金氏却不肯答应,非说杨恩顺是有意勒索,还说此事由婆婆引起,就该婆婆去杨家拼命。
老太太面对不孝的儿子、儿媳,也不想给家里添麻烦,于是带着一柄剪刀来到杨恩顺的家里,当中杨恩顺的面,将剪子插进了自己的颈部。等到张小三赶来之时,老娘已经断了气。
如此一来,事儿就闹大了。有人认为老太太的死,全是因为儿子儿媳逼迫太甚,要不是他们逼着老太太找杨恩顺拼命,绝不会出现这种悲剧,因此张小三两口子应该判个忤逆之罪。
保甲局此时也不再向着张小三,洪德发要抓张小三到衙门见官,张小三由于害怕,居然吞了砒石粉。张金氏见丈夫吞了砒石粉,她自知不能脱罪,因为的的确确是她逼着婆婆去的杨家。如今好好的一个家就这么毁了,她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跑到东浮桥一头扎进海河里面。

至此,已有四条性命丧生。这个时候,杨恩顺也开始害怕起来,他知道如此人命大案,官府一定会拉个人出来垫背,那个人百分百就是他。于是乎,他当夜把瘫在炕上的老娘用枕头捂死,而后用绳子把老娘的尸体捆在自己的身上投了河。
等到转天的早晨,母子二人的尸体才被发现。既然两家都已经绝户,官府也就没有必要再追究,此时交由保甲局处理,官府不予再诉。
看罢这桩旧案,让人不禁叹息,一切原罪果真离不开一个“穷”字,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倒也是真实不虚的道理。
(“大狮”作品,本文参考自天津旧时档案书写完成,文中配图为清末旧照,与文中人物并无实质性关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