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泉流韵》总编辑郭进拴原创散文《 故乡月明》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大潮风流》《村魂》《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郭进拴原创】故乡月明

        我的故乡汝州,是闻名天下的瓷都。她山明水秀,风情别具,吸引了历代多少墨客骚人、歌手画家为她赋诗吟唱,描容作画。

        如今的汝州,面貌巨变,以更加风姿绰约的神韵,笑迎着四海宾朋!

        日前,重返故里,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汝州市高速路生态廊道。经过紧张有序的绿化建设,广成东路景观大道面貌有了巨大改变,道路两旁,碧绿的草坪、葱郁的灌木和挺拔的乔木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一路走过,嫩黄、浅绿、碧绿、淡红、青紫各式颜色让人目不暇接,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一丛丛绿叶极尽热情地诉说春的喜悦,可谓一步一景。极目远眺,绿色的丝带随着地势的起伏蜿蜒曲折、绵延不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令人心旷神怡。我真的没想到建设标准这么高,没想到工程推进这么快,没想到实际效果会这么好!”

  

        作为展示汝州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已身着绿衣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工程西起宏翔大道,东至汝登高速入口,全长10.9公里,工程分为城区段和城郊段,其中城区段3.6公里,城郊段7.3公里。为了将广成路打造成精品路、形象路,去年10月,汝州市聘请河南城乡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对广成东路进行了高水平的设计,根据广成东路区位特点和现状自然条件,按照“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原则,紧扣生态文化、海绵城市主题,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基础,注重生态群落布局。在铺装和照明上也注重艺术造型和节能特点,使道路绿化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机结合,达到了改善区域环境、有效利用绿地资源长效发展的目的。
  广成东路两侧人行道外各建设100米绿带,建设内容包括植物种植、景观小品、自行车道、健康步道、景观照明、垃圾中转站、公厕及管理用房等,总绿化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汝州城市功能,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同时由单一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提档升级为城市景观快速通道,成为展示汝州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客厅。

  

       截至目前,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共栽植各类乔灌木51种近10万株,埋设管道49000米,场地平整114万平方米。自行车道、游步道路床碾压完成28000米。下一步将进行地被植物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及已栽植物的管护工作。汝州市广成路东延工程(汝登高速引线)项目为全长9.7km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60km/h,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共新建一座桥梁,布设涵洞11处路线起点位于汝州市广成路与东环路交叉处西约250m处,向东经吴洼南、党屯北、后马庄北、随庄南,然后折向东南,经长马南、南王桥南等村镇,于许庄东与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交叉,东行约300m,止于石槽王附近。

    在汝州市机绣产业园,我听到了“我们回家了”“回家投资,支援家乡经济建设”“回乡投资创业,振兴汝州经济”的乡音。只见一辆辆车头悬挂回乡创业心语,满载着汝州在外创业人回报家乡父老情谊的机绣设备的车辆缓缓驶入汝州市机绣创业园。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经久不衰的掌声,传递着汝州父老乡亲对回乡创业投资人的肯定和热情。

        汝州市汝绣产业园项目是汝州市2015年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占地920余亩,总投资25亿元,以生产经营高档机绣和各类纺织品贸易等为主。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纺织机绣产业园,是汝州市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汝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机绣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自2015年7月项目确定以来,各级各部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种种难题,协调处理各种疑难问题,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为客商早日入驻创造了条件。据了解,第一批顺利入驻我市的机绣设备来自柯桥中国轻纺城,此次共有16台机绣设备顺利入驻汝州市机绣创业园,这也标志着汝州市实施的“筑巢引凤”、“双承接、双转移”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必将进一步为汝州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站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汝州市广成东路景观大道上,我心潮激荡,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是的,当我站在通往生我养我的家乡的广成东路景观大道上,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

  当我站在广成东路景观大道上,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故乡汝州的人和事;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曾经,不爱可如生命的记忆。

  

  

        广成东路景观大道的修建,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看。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展现了汝州市的发展历程,是汝州市开发建设的缩影。对于广大市民了解汝州的历史有很大帮助,为激发大家热爱家乡的热情提供了重要窗口。

  

  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路,大的路、小的路,直的路、曲的路,长的路、短的路,经的路、纬的路,空中之路、地上之路,大河之路、大江之路……

  路,宏阔向阳,是这方山水间的民心所向!

  路,稳定持久,便于承接载物,便于纵横发展,也便于向远方延伸!

  路,却是那般盘曲起伏,那般坎坷泥泞,多么像一首绵密冗长的抒情史诗啊!

  多情却素昧,冷酷却热烈!

  现实写成了历史。

  现实已写了多年。

  现实还在书写着!

  关于路,长歌短吟,仿佛都在并不平仄的绕口令之中;关于路,短吟长歌,却又好像在抑扬顿挫的和谐之中!

  英雄的汝州人民,已形成了克难攻坚,不断进步的文化。汝州人靠着自己的雄才大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也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如果让时针倒转回解放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终年被云掩雾埋,沉睡在地老天荒的深山野谷之间。这里的山民以土地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古老的方式生息着。人们只知道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收成、春播秋藏。直到改革开放后,汝州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才终于苏醒过来了!

  

  透过广成东路景观大道,我看到了汝州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用大手笔写就的大气魄、高起点、超常轨、快速度、大跨度、跳跃式的鸿篇巨著,这需要何等宏大的气魄和胆识啊!是的,过去的岁月,对于每一个汝州市的领导和同志来说,其所表示的意义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年号本身。昨天,汝州人民用效率驾驭时间,用劳动和汗水浇铸质量,终于才换来了今天的累累硕果。这些丰功伟绩引动着汝州人为昨天的劳动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起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广成东路景观大道,记录了汝州的成长史、奋斗史、辛酸泪、点滴情,描绘了世间冷暖,人间阴晴,使汝州人“不上高山难捉虎,不入大海难擒龙”,知难而上,豪爽大度的性格,历历在目。

  汝河在流动,壮歌一曲曲。这是改革潮奔腾溅激的浪花,是时代风雕凿镌刻的群像。这不仅仅是歌赞的篇章,而且是艰难崛起的铮铮足音,认识这些创业者,使人感慨不已!

  

        当初,这里曾是一片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地方。汝州人民用血肉之躯,在这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排排松柏含翠欲滴,簇簇鲜花争奇斗艳,亭台长廓,  曲径通幽,座座楼房,廊腰蔓回。汝州人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有着豪爽、大度的气魄。汝州人面前的图画是那样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他们用芬芳的鲜花编织青春的花环,用美好的希望绘制人生的蓝图,欲效雏燕凌空,欲慕鲲鹏展翅,欲学骐骥驰骋。从他们身上,人们会真正感受到大山的沉重,黄土地的厚实,感受到岁月的艰辛,更感受到汝州的创业者的胆识与气魄,男子汉的坚韧与顽强。他们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披肝沥胆,立下鸿鹄之志,弄潮于涛峰浪尖;面对千难万险,他们挺身而上,不屈不挠。

  而今,当你抚摸那些出自汝州阎村的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图陶缸等标志汝州古老历史文化类型的一件件古文物,吟读那些历史名人留下的华章词赋,你难道没能因古老历史文化的恢宏气韵与现代经济大潮的相互撞击而魂魄颤动吗?!

  哦,落后与进步共存,创新与保守交替……悠悠历史,长长话题,从来如此,依然如此。

  翻阅那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汝州史册,浩繁卷宗,情结如玑,你为那丰富璀璨的古老文化大唱赞词的同时,你是否也为那定势久长的传统思维方式而深感遗憾呢?!

        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第一件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1978年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作品。
高 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
       采用夹砂红陶为材,泥条盘筑法制作。深腹直壁,平底中间有一圆孔。口沿下方饰突钮。

       腹部用黑白彩绘有“鹳鱼石斧图”,为一只站立的白鹳,通身洁白,圆眼、长嘴、昂首挺立。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描绘鱼身轮廓。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白鹳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鹳身微微后仰,头颈高扬。鱼眼则画得很小,身体僵直,鱼鳍低垂,毫无挣扎反抗之势,与白鹳在神态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种底部有圆孔的深腹陶缸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瓮棺葬具,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故又被称为“伊川缸”。普通伊川缸大多造型简单,素朴无彩。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不但施彩,而且构图复杂,为原始绘画艺术之珍品。所绘石斧修冶精细,绑缚规整,应为青铜时代斧钺的雏形。鹳衔鱼纹,有氏族图腾之说。一般认为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首领生前曾经率领白鹳氏族同鱼氏族进行了殊死战斗并取得胜利。人们将这些事迹寓于图画当中,通过图腾形象与御用武器的顶级组合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此器对研究原始宗教和美术有重大参考价值。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纸坊公社阎庄大队(今汝州市纸坊乡纸北村阎庄自然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考古价值傲然屹立于中华国宝之巅峰,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做为当年第一位发掘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李建安先生,至今鲜为人知。现在汝州计生委工作的谭国强与李建安交往有数年之缘。作为发现者的见证人,他将所知的发现鹳鱼石斧图陶缸有关往事叙说出来,以飨关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广大朋友。
       李建安,1953年7月出生,为汝州市纸坊乡纸南村第十村民组人。1972-1974年在本大队做民办老师,1975年应征入伍。1978年4月,从云南腾冲退役回家没多久的李建安,被纸坊公社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分配到公社文化站当文化干事。由于工作需要,李建安曾被派往洛阳学习过《文物法》。同年10月,他随洛阳地区文物处参与到纸坊中山寨村大墓群考古发掘,对文物工作有一定经验。

        1979年春节初八的早晨,李建安在集市买菜时,偶尔从纸坊乡纸北村一位60多岁的老汉那里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该村苹果地发现了不少红陶片。吃过早饭后,他便准备好工具,迅速赶往知情人描述的现场---纸北大队阎村东距黄涧河西岸60多米处一竹园附近。到达现场后,他从一个没挖好的苹果树坑中捡出一部分红陶片,经过20多分钟的拼凑,一个很不完整的尖底陶缸显现出来。这时,在中山寨考古大墓群时所学的一些知识得到应用,他初步把此物确定为二次瓮棺葬红陶尖底瓶。后来,发掘成果进一步扩大,他一个人在原苹果树坑的东西向拓展挖开了一个长560cm、宽80cm、深85cm的土坑。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精心挖掘,共挖出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只有第12个陶缸上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其余的均无任何图案。因为这个陶缸上有图案,李建安特意看了一眼,发现陶缸边沿有一个高约13公分分长呈三角形的口子(当时不在意,李建安分析是大队移土时车辆辗轧所致,此缺口至今没有找到)。当挖出第13个陶缸时他实在太累了,不得不停工回家休息。就这样他分3次把这13个陶器,运到自家的院落里,这便成了13个陶器出土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休息几天后,他开始对这13个陶器进行清理。在清理中,他发现陶缸和尖底瓶里装的是土和人骨头。家人知道后,以放在家中晦气为由,极力反对他把这些陶器放在家中,要求他马上送走。无奈之下他用架子车把这13个陶器运到纸坊公社东院(韩家祠堂主房下东第一间平房内)他的办公室,这是13个陶器的第二个落脚点。由于当年谭国强也在纸坊公社上班,与李建安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谭国强闻讯后看到其中一个陶缸上有鸟、鱼、石斧图案时,当时他问:“你弄这些玩艺这么下功夫干啥哩,能值几个钱?”他激动地告诉谭国强:“这里的东西可是国家的宝贝,不是值几钱的问题!”当时人们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批陶缸的珍贵性。后因人事调整,他和13个陶器也随之搬往公社大院的另一间办公室内,这是13个陶器的第三个落脚点。

        在此期间,李建安曾多次与原临汝县文化馆联系,请求早日把这些文物妥善安置。由于当时临汝县考古工作比较滞后,工作人员对陶器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此事拖了又拖。时隔二年多后,即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建安的请求终于有了结果,他兴高采烈地用自己的自行车拖着架子车,沿着洛界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到达原临汝县文化馆。时任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亲切接待了他,并对他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赠送其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这是13个陶器的第四个落脚点。
       时至1998年1月8日,谭国强和两位同事一起到北京出公差。他们三人在闲暇之余到历史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参观,步入历史博物馆没多久,离谭国强大约20多米处的那个带图案的陶缸进入谭国强的视线。当时谭国强和同去参观的同事开玩笑说:“前边那个陶缸是1978年在原临汝县纸坊公社纸北大队阎村出土的,不信你去看看。”同事还半信半疑地说:“真的假的?”当他跑到展柜前一看傻了眼,确实如谭国强所说。谭国强骄傲地告诉同事说:“为什么我了解这个陶缸呢?因为它出土后在我宿舍门前放置半个多月的时间。”参观过后,谭国强才感觉到此陶缸的非凡价值。后来,为更进一步了解“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有关情况,谭国强多方查找资料。“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用夹砂红陶土盘拉成型,彩绘烧成,总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一侧有一副高37厘米的、宽44厘米的《鹳鱼石斧》彩陶饰图。整幅图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在鹳鱼石斧图被发现的30余年时间里,专家、学者关注有加,诸如“中国最早的彩陶画”、“中国最早的国画”、“中国画的开山鼻祖”等一个个显耀的光环,皆叠加于一身。它呈现着华夏文化的光辉,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在绘画史上,这幅《鹳鱼石斧图》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它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史前绘画艺术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想。“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凭借珍贵的价值,2003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国内外专家还在不断探讨深入研究。从民族艺术而言,它证明了我国先民很早就成功掌握了点、线、面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绘画法则,整个器皿和构图展示出一种较强的民族时代精神与艺术魅力。从科学角度而言,先民很早就能够利用黏土,经水湿润,塑成一形状,彩绘加工,干燥烧成,整个工艺流程掌握得既熟练又恰到好处,展示了先民开发大自然,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发明的科技水平。《国宝大观》一书中认为“鹳鱼石斧彩陶缸”堪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媲美。
       后来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如何来到北京,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当事人李建安和见证人谭国强均不得而知,经汝州市文史爱好者杨占营先生的考据和查找资料,终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1980年灯节的前几天,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命运出现了重大转机,一个重要人物发现了他的价值,他就是时任郑州市文联主席的张绍文先生。灯节在即,回到家乡汝州(当时称临汝县)的张绍文先生与侄子张天庆一同到文化馆访友。进入文化馆大院,一眼就发现一件古陶器摆放在院中的乒乓球桌面上,他快步走上去,发现上面竟绘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张绍文当即告诉文化馆工作人员说:“陶器上面的画太有价值了。”他当即找人进行了拍照,又命从小喜欢书画的侄子张天庆找来纸笔进行描摹,(张天庆因此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由他仿制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格外逼真,被国内多家博物馆争相收藏),并当场命名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到郑州后,张绍文分别向有关部门领导作了汇报,并撰写了一篇题目为《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论文。文章中写道:“笔者今春灯节返故乡,在文化馆陈列的这批仰韶文化陶器中,发现了一件陶缸上绘有一幅罕见的原始绘画,非常惊奇,于是进行了临摹、拍照,定名为《鹳鱼石斧图》(简称《陶画》)。”并给予了很高评价,“这幅原始绘画,是一件稀有的杰作。”“那自然生动,无趣无穷的艺术形象,无疑应列入‘神器’中去了。”“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毫无疑问,张绍文是第一个发现“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巨大价值和进行研究的人。

        1980年10月28日,河南省专项调查组进驻临汝县,调查组的成员有省博物馆的汤文兴、县文化馆的张久益、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晋明德等人。调查结束后,由汤文兴同志执笔,撰写了一份署名“临汝县文化馆”的《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阎村遗址面积约2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1964年以来不断出土瓮棺葬、白衣彩陶、石斧、石铲、骨针和大量的砂红陶片。1978年11月间,当地社员挖出了十一座瓮棺葬,还有一些瓮棺葬出土后已被砸毁。加之调查时又发现的几件,共采集到完整陶器19件,其中的10件陶缸中有彩陶缸3件……一件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红砂陶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一侧画有一幅高37、宽44厘米的彩陶画,画面约占缸体面积的二分之一,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它不仅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以及石斧的使用与安装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这两篇文章均刊登在《中原文物》1981年第一期上,正是这两篇文章奠定了“鹳鱼石斧图”的研究基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紧急上解至河南省博物馆,这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后的第五个保管点,继而荣登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神圣殿堂。这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后的第六个保管点,至此也成为现在的最终存放点。目前,在首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不断地接受着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古老历史文化的磅礴气韵,浸透了这方山水的血脉骨骼,因此,她显得博大精深,气宇非凡。然而,毕竟封建制度在此盘踞数千年,那劣根幽灵,基础不浅,至今不散!因此,汝州又显得那般忧虑而负重。

  然而,汝州却从不甘寂寞。

  历史永远有一扇敞开着的小窗,就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昨日的天地,昨日的阳光。尽管这绵绵的眷念被不尽的岁月渐渐地冲淡了,但它留下的却值得我们回想。

  

  无论是这沉沉泥土中裹挟的几多秦砖汉瓦,抑或是萋萋荒草间掩映的几段城墙古垣,几通碑石,几片朱檐,甚至连这车水马龙似的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如梦如诗般的田园,一切又都告诉你: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都连接着历史。在岁月年轮碾过的地方,先民们用生命造就出一片金黄色的灿烂,他们使汝州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有了多姿多彩的欢乐,至今仍在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并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阎村文化遗址所珍藏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每一件出土文物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每一件出土文物都闪烁着古代文明的光辉!

  透过历史的烟云,仿佛还看得见我们的先民那曾衣丰食足时的盛喜姿容,听得清丰收共庆时的欢愉之声!

  

        汝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然而,若沿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河溯流而上,会使你感受到这座奔涌着现代工业春潮的城市下面,曾激荡过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狂澜。

  我所站立的广成东路景观大道,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传承历史文脉,,一气呵成,真是太绝妙了!我觉得:广成东路景观大道是个美男子,汝河湿地公园像个美少女!它们互相映衬,自成一家,缺一不可。

  

  古老的汝州大地在丰厚地域文化的濡润中越发显得文明、灵性、大气和厚重!我为自己生活在这块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上而庆幸,我为能汲取到家乡古老历史文化的琼浆玉液而自豪,我为能耳濡目染如此厚重的地域文化而骄傲!

  文化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需要土壤和环境,更需要为其甘愿奉献和牺牲的人们。

  汝州曾是一片诗的丛林,汝州的山川秀水哟,是多么的醉人肺腑,摄人魂魄,魅力无穷啊!

  观赏着这令人震撼的广成东路景观大道,梦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怎不让人奋发前进呢?纵观广成东路景观大道,使我看到了汝州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在汝州史书的页缝里,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无不渗透着汝州人的汗水。今日汝州,你是汝州人树起的丰碑,他们创造了你,他们更不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昭示后来的汝州人!

 

 

     故乡人民在汝州大地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

   这是一卷浩繁的史诗,它书写了汝州市建市以来历届领导的气魄和才干;它书写了汝州人的无畏精神;它证实了汝州人的力量完全可以排山倒海,顶天立地!

   踏着两山夹峙、树木丛生的森林曲径,随着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的滚滚人流,我们走进了精雕细刻着“白云禅寺”四个大字的山门。当下我们心里挺纳闷,分明是来游风穴寺,怎么又成了这白云寺呢?然而,身受从四面八方涌来赶庙会的乡亲们热烈情绪的烘染,我们也顾不得多想了。“白云”也好,“风穴”也罢,名字有什么关系?

       可以使这么多人欣欣然景慕而来,依依然流连忘返的佳境胜地,一
定自有她独到的风韵的。
       我们舍近求远,穿过方丈院,绕过吴公洞,直登全寺“制高点”——望州亭。习习山风穿亭过,阵阵清香扑面来。扶栏鸟瞰,风穴寺就像一幅精彩绝妙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寺院依山就势而建,布局严谨。钟楼巍巍,挑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殿堂雄伟,厢廊对称,参差交系,错落有致。在群峰环抱之中,绿树掩映之下,整个寺院藏而不露,古朴静雅。东边山上,满植翠柏,郁郁葱葱,林涛轻啸,偶杂鸟呜。向西望去,绿荫中一片又一片的青塔跃进眼帘,啊!这就是在我省名列第二位的和尚墓塔林。只见塔塔各异,造型别致。环顾四周,风穴八景中的玩月台、仙人桥、锦屏风、大慈泉等依稀可见;极目远眺,背负嵩山、面临汝水、东控襄许、西连伊洛的汝州大地尽收眼底。   
      

        当我们步下望州亭,走过一段草坪,转过几条甬道,下了一段“曲肠百转”似的石阶,跨过龙头欲摇的接圣桥,向大慈泉走来时,还真有一点“曲径通幽”之感哩。泉旁美人发丝一样的翠柳,在山风吹拂下,悠悠扬扬,婀娜多姿;如火似霞的喇叭花笑迎着我们,恰似在“笑问客从何处来”呢!
       大慈泉里翻涌而出的泉水泛着晶莹的涟漪,流经一片含翠欲滴的竹林,又由龙口吐出,绕过双层六角飞檐龙泉亭,再过观音阁前的喜公池,然后注入小溪,绕寺东而行,宛若一条银带,潺潺流入寺口小湖。大慈泉前的观音阁,是一座富有明代特色的砖木结构的朱色阁楼。仰瞻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首,人物花鸟,俱都逼真动人。阁楼为三泉汇流处,阁后有数十道玉瀑飞落,下成一溪,然后也和大慈泉水汇合流进寺口小湖。湖水清澈透底,群鱼追逐嬉戏。微风吹过,翠漪漫散。可惜的是,观音阁内原塑有观音塑像、四面菩萨像等,十年浩劫中竞毁损一空。如今漫步于三泉汇流处,翠亭红阁犹在,而佛像已荡然无存,一股无名的惆怅涌上心头。
       

        出观音阁西行约百步许,悬崖陡峭,怪石林立,这就是风穴八景之一的珍珠帘。我们沿着寺口小湖,穿过一片蝉声清脆的密林,又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从接圣桥下趟水来到了断崖下。陡峭的岩石向外伸展,活像一只雄鹰,凌空展翅。千尺碧流从它脚下奔腾直泻,浅起满天雾珠,水声如雷。置身于飞流之下,读明代汝州进士张维新所题“悬崖绝壁挂碧流,明珠错落几千秋,却疑玉女虚无里,日日垂帘不上钩”的诗句,不禁使人拍手叫绝。
        山区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碧空如洗,眨眼间,黑云滚滚压在头顶。听几位老乡说,这是又该下净寺雨了。这有名的净寺雨,自古以来年年都有。果然不错,一会儿就电闪雷鸣,山风裹着暴雨,劈头盖脑地猛浇了下来。我们快步登上了寺西南侧的三层台阁钟楼避雨。在钟楼上放眼望去,远山近水,烟雾笼罩,柏林危崖,时隐时现。整个古寺,云腾雾涌,似乎处于飘渺之中。看着这浓墨泼洒的美妙图画,迎着满楼的清风,我们完全沉醉了……
        

         雾散云开,天色更蓝,一道彩虹,横跨山涧,使这深山古寺更显一番风姿。我们下了钟楼,来到了寺中心的碑林。石碑共有七十七座,最早的一座为后汉乾祐三年(公元九五O年)所刻。碑文记载了风穴古刹自后魏创建以来的经历,记载着清乾隆皇帝曾游于此,纵笔亲题“大雄宝殿”金匾一幅,赐憨休和尚念珠一串,玉石如意钩一具;还记载了清康熙五十年日本兰都寺比丘性元为金装圣像立石,并出金资助重修寺院的中日人民友好情谊……现在,该寺虽然损毁严重,但通过这些精美珍贵的古石碑,人们还可以想见寺院盛时座落面积达五十余亩,僧侣多达千余人的兴旺情景。
       碑林正中的七祖塔,是一座中原地区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九层密檐方型砖塔,高二十二米,塔上置复钵,立相轮,设有宝盖及火焰,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玲珑而挺拔,俏美而古雅。
       坐在七祖塔下,细品着用甘甜的大慈泉水冲泡的香茶,真是满口清香。我们边喝边听文物保管所的同志讲起了该寺和该塔的来历。
       传说后魏时期,这里曾有来音寺、香积寺之名,后又有千峰寺之称,因遭战乱屡建屡毁。后来重建寺院时,院址原选在离此寺东北五里的白马石沟,料物备齐,夜风大起,将料卷至风穴山南麓,又改建于此,因风点穴,故名风穴寺。又相传唐初在一个赤日炎炎、千里流火的盛夏重修寺院,忽有一朵白云像一把大伞遮住了汗流浃背的劳工们,经久不散,故又有白云寺之称。到这时,我们心里的闷葫芦才算锯开。唐开元年间,贞禅师弃官不做,千里迢迢从衡阳行化于此。他将这里的荒山秃岭全部栽满了松柏,从此这里千峰叠翠,古木成林。接着他又积德行善,重修寺院。由于他神通广大,法术无边,竟然使两只常常出没于深山野林,伤人害命的猛虎也为之感化,改恶从善。州守闻讯大喜,通令捐款修起了寺院。贞禅师圆寂后,朝内派崔相国、李使君等主持兴建此塔,玄宗谥为“七祖塔”,而群众则称之为“贞禅师塔”。历代文人墨客,有感于贞禅师的行迹与传闻,纷纷撰文赋诗,并镌刻石碑,留传后代。
       啊!多么有趣的故事,多么动人的神话啊!尽管故事无可考,神话不可信,然而,勤劳、勇敢、智慧的劳动人民以降龙伏虎的精神创造的这些古代文明,却是光灿灿地永留人间了。

         在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只见院外涧山秀水,碧波荡漾,九龙山色,松柏苍翠;院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清静整洁,曲径通幽;更有矿泉神汤。康复瑶池,四季如春,不变寒温。绿色的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不仅美在装束容貌,而且美在质地,美在骨子里。她是那种清新明丽的美、温柔婉约的美,充满生命与青春活力的少女的美,她抖擞着翠色的新衣,激溅着绿色的浪花,凝成了碧绿的妆镜,以风姿绰约的神韵,饱含热情地笑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当人们沉浸在安定祥和的欢乐之中,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温泉疗养院新姿的时候,又有谁知道该院的广大干部、职工们,横刀跃马60年如一日,像骏马一样驰骋在神州大地,播种绿色的种子,把一腔热血倾注在这片热土上,用一双双结满老茧的大手叩开了这神奇的绿色大门,这里每一分每一秒都跳动着他们绿色的音符,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他们的血水和汗水。步入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走进这绿色的画廊,踏响青春的旋律,一步一行闪光的诗句,一步一个历史的回声! 
           温疗人在60年的创业历程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像汹涌澎湃的江河水,无法去丈量,像满天的繁星,数也数不清。 
矫健的雄鹰只所以翱翔而不折翅,是在于它与暴风雨不息的搏击;千里马之所以驰骋万里而不松劲,是因为平素里不息的奔腾。 
     

         “核聚变”释放出无所不能的能量,但它却燃烧了自已。省温泉疗养院的创业者们的头发变白了,身体累瘦了,但他们那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却始终没有改变。在神州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他们像春燕衔泥,像蜜蜂采蜜般日夜奔忙不息。我们相信,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有这样的播绿人,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看,今日的省温泉疗养院,层林滴翠,花香四溢,硕果飘香,芳草如荫,草鲢追戏,碧海如浪,百鸟翔集,好一派江南田园牧歌渔曲,令人陶醉…… 
         如今,生活旅途上的风雨、泥泞;艰难地跋涉过的丛莽和沼泽;命运的危舟勇猛撞击过的激流旋涡;奋力攀登过的事业的悬崖陡壁;在云层中射下来的一束束振奋人心的阳光……现在都悄悄地退后了,变成了色泽模糊的背景。 
         哦,背景,那和他们的命运连成一片的背景,其实早就融进了他们生命的年轮。 
     

          据《庄子》记载,温泉镇北面崆峒山上住着一位学识渊博的广成子(上占时代有学问有道德的得道仙人),轩辕黄帝(中原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姓姬,号轩辕氏)从郑州、禹州、襄城迤逦西来发现并沐浴汝州温泉,并向广成子请教养生之道,其住过的小山就是现在的銮驾山。西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太后也曾来温泉洗浴,如今温泉东南之薄姬庙村便是她当年的行宫所在地,镇北的娘娘山也因其驾临而得名。汉明帝、安帝、恒帝、灵帝都曾多次“校猎广成苑”,沐浴温泉水。隋炀帝杨广闻得广成泽(今涧山水库)即是“周回百里,水草丛生”的好牧场,又有“神泉侧出”可供玩乐,遂在此设置牧场,放牧一种据说是“出汗如血,踏石能烂”的名马。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1年春率兵攻克汝州,进军洛阳途中领略了温泉的神水奇趣,公元637年在此临幸温泉。命人在镇北十里建“清署官”一座,宫南一里处设有专门安排官员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官庄村。五代时梁太祖朱温来温泉洗浴也住在“清暑官”里,此处后来被称为梁古城,至今仍有梁古城遗址。唐高宗李治曾先后五次到温泉沐浴察看。 
         古汤温泉也曾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雅士。东汉大儒马融曾数次来到广成苑(温泉宫),详查风情,他写有《广成颂》献给汉安帝。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畅游温泉流杯池后,欣然命笔为《汝州温泉汤流杯亭侍宴诗》作跋,曾任汝州团练副使的宋代大文学苏轼与其弟苏辙极重视温泉的开发利用,注重拨款建设和管理,苏轼在他的《汤泉七纪》中盛赞汝州温泉。宋代名相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也曾任宰相)做襄城知县时曾来温泉游浴,被宏大的建筑群和千古不变的温泉所吸引,颇有感触。赋诗“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明代汝州知州张政,把温泉视为神水宝,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拔除起处松檀下,好似当年去浴沂(沂指临潼华清池)”。 
     

           古人对汝州温泉的特点有这样的总结:“虽盈尺不见底,而此特皓镜;浮垢自去,不待扪拭;苔污渍迹,不用淘渫;温凉适宜,四时可浴;掬之可饮,尤发苔颜;益酒增味,治疱省薪;虽仙家三厄之露,佛地八巧之水,可以驾称之,四海第一汤也。”这评价是十分确切的。汝州温汤泉,“不似华清浴妃于,一身膏泽万民疮”。她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医疗价值很高的高热复合矿泉,水温高达47~63℃,最适宜沐浴。 
        武则天第三次来的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她下令掘大池,建亭阁。仿效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的故事,命文臣围池而坐,羽杯流转,在谁面前停下,谁就举杯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庆贺封禅嵩山成功,天下太平。这项风雅盛事持续三天,事后,武则天将这些诗篇汇编成《流杯亭待宴诗》,命凤阁舍人李峤作序,秘书丞殷仲容书丹,刻石立碑于池侧。这就是著名的“武后碑”,又被称为“三绝碑”与“武后宫”、“武后池”、“流杯亭”等一起成为汝州温泉永远的风景。 
     

          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处在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登封少林寺、中岳庙、汝州风穴寺、怪坡、尧山、汝阳杜康仙庄、白云山等人文景观和旅游环带的中心。汝州温泉又是平顶山市鹰城外八景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该院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特色医疗的同时,大力开发度假旅游。温泉疗养院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这里不仅有独特的矿泉因子,而且远离闹市区,附近没有工厂,没有环境污染和噪音,很适合度假休息和召开会议。为满足人们假日休闲、旅游的需求,他们装修改造了餐厅、俱乐部,建立了舞厅、门球场、网球场和健身房,并开展健身操练习,使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温泉神水,而且可品尝特色佳肴,体味田园生活,进行健身锻炼。
       我爱叮叮咚咚的温泉水,因为她是一阙优美、奇特的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是山河锦绣的神州。我爱晶莹澄澈的温泉水,因为她是祖国,的眼睛,透过心灵的窗口,我见到了赤县伟大、高尚、智力超群的国魂!我爱甘醇的温泉水,因为她是母亲圣洁、甜美的乳汁,这乳汁,滋养着5000年文明之树,哺育着13亿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 
       在院领导的盛情挽留下,我当晚下榻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丢下饭碗,步入泉池,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难怪有人把温泉比作“碧玉泉”,“碧玉”二字,真乃当之无愧!那清澈莹透的池水,菀若一块纯洁无瑕的大翡翠,像初恋情人的心灵,炽烈而又真诚。此时此刻,细细玩味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别有一番情趣。 
       据化验,水里含有偏硼酸、可溶锂、锶、铀、锗等五十多种元素,泉中没有铝、砷等有害的元素。所以,对治疗风湿病、皮肤症、神经系统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真可谓“余泽及民偏可爱,一经澡雪疑无疮”。无怪乎到过汝州温泉的人,无不啧啧称叹:“啊!我们洗了一个痛快!我们喝了一个甜美!” 
     

         我毫无睡意,缓步慢行。只见夜色笼罩下的温泉,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蒙着水雾织成的薄纱,正在酣睡之中。星星在无际的天宇闪烁着动人的光芒;田野里那碧绿的庄稼,那潺潺流动的小河,那发散着馨香气味的野花,那浓郁而又清新醉人的空气,显得分外迷人,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规模宏大的省工人疗养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此刻,灯光闪烁,就像美人头上的金钗银钿,玉翠珍珠。灯光的倒影,像白色绣球花,似红色宫灯,在水中摇曳不定。夜深了,行人极少,车辆绝迹,只见微微的波光在闪烁,好像睡美人的浅浅一笑。夜晚的温泉呵!你多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那楚楚动人的大眼睛啊! 
       翌日清晨,我梳洗一毕,便登上了省工疗医院的楼顶,扶栏远眺,但见泉流数里,云蒸霞蔚,水气氤氲,热浪升腾。啊!好一幅神奇绝妙的温泉晓霁图啊!“温泉晓霁”是汝郡八景之一,《正德汝州志》和《直隶汝州志》均有记载。温泉晨景固然令人神往,晨浴则更使人爽身悦心,正像明代汝州进士张政所写的那样:“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此刻吟读这首诗,不禁使人拍手叫绝,赞叹不已! 
       吃过早饭,天空晴朗,云日艳丽。我游兴更浓,便提起摄影机,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漫游在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温泉古镇。我来到“八挂楼”下,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朱色阁楼,乃唐代武则天时所建,清代重修。楼下有一“圣泉”,也称“神泉”,砖石砌成,泉底水泡串串,不断地翻腾而上;极似一颗连一颗的珍珠。游客们常爱丢下一个个硬币看着它像蝴蝶一样翩跹翻舞,慢慢沉落。有人还把随身带的鸡蛋放在里边煮熟吃。该泉早、午、晚涨潮三次。据说在干旱年间,别处井枯河干,惟有这里的泉水一如既往地翻涌而出,眨着晶莹的涟漪,由龙口吐出,注入澡池,长流不竭。 
        武后池有座古香古色的大门楼,四面洁白无瑕的墙壁上题满了墨客骚人的即兴佳句,龙飞凤舞,引人人胜。大门口一对七尺多高的雄狮,雕刻精巧,栩栩如生。 
       离开武后池,我们来到了镇西北的高坡上。放眼四望,但见红楼绿树,相映成趣,街面宽阔,广植花草。阳光下,我才看清了温泉的真面目,她像刚刚睡醒了的少女,经过梳洗打扮后,面目焕然一新,明眸流动,楚楚动人。其时正是荷花盛开季节,荷塘里,荷叶出水,荷苞待放,正如刚出浴的美人,在微风吹拂下散发出迷人的馨香。蜂来蝶往,游人如痴如醉。“芙蓉如面柳如眉”,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描写杨贵妃人才出众的千古绝唱。其实,无论怎样漂亮的女子。也是不能和这温泉荷花相媲美的! 
        从古迄今,这里秀丽的景色加之奇妙的泉水,不知吸引了多少帝王后妃、墨客骚人!泉西北的崆峒山,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处;泉北的銮驾山,即为轩辕驾临之地。它的周围,还分布着汝州八景中的“妙水春耕”、“春日桃园”、“龙泉夜月”、“岘山叠翠”、“汝水横舟”等名胜。正在这里疗养的82岁的河南省社科院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岫峰称“这里的空气也是香甜的”。 
        昔日王候沐浴池,今朝人民浴温汤。历代君王后妃频繁到此只是为了享乐散心,并无一个认真开发建设温泉,让布衣百姓享用。所以直到解放,这里除有三个“破池”和一些传说之外,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在此兴建了省工人疗养院。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政府也先后在这里扩建和修起了市、镇、村级水疗院、所、站。现在的温泉镇,成了广大人民群众休憩疗养的地方,人民真正成了温泉的主人! 
       看啊!宾馆、商店、机关……崭新的建筑一幢连一幢,华丽宁静的田野里人欢马叫,农民们那一阵阵的笑声,和着那一曲曲清脆的歌声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喜马拉雅运动期间,造化之神在中原地区忙着造山,大约是工作比较繁忙注意力不太集中,一不留心在嵩山和伏牛山之间的一小片地方犯下了一个“错误”,让这里的地壳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它让地表水流入地下深处变成热水,又堵住这些热水的去路,迫使其冒出地面,成为翻涌不已、热气腾腾的温泉。经深循环加热和复杂的化学反应,平常的雨水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不平常的矿泉水。 
       水是地之脉。温泉的存在,让这片土地有了异样的风采,每当曙色初分,温泉上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因为地处宛洛古道,距离古都洛阳只有60公里,大汉和大唐之世,这里成为极富盛名的皇家温泉。对于身居洛阳的帝王来说,这个温泉就相当于骊山华清池,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这里宽衣解带,享用天赐的泉水,流下了诸如“流杯亭”之类的风雅逸事。 
        这里曾建起华美的宫殿。郦道元曾考察汝水,踏勘温泉,在《水经注》中写道:“泉上华宇连荫,茨甍交拒,方塘石沼,错落其间。”

                  汝州温泉天下优, 
                  地心人心贮暖流。 
                  泉水疗我半生疾,
                  春风减我世风愁。
        2001年,经汝州籍著名文艺理论家,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黎辛先生极力推介,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汝州温泉疗疾18天,这是他顽疾痊愈后写下的诗句。
         自古以来,地处宛洛古道上的汝州温泉“亲密接触”过很多的文人墨客,班固、张衡、李峤、殷仲容、欧阳修、范纯仁,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以及现代文学大家姚雪垠、苏金华、李準等等都曾来此沐浴赏景。 
       不少文人墨客在汝州温泉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但其中最动情的,无疑是两个曾在这里治疗的“病号”:初唐诗人宋之问和现代诗人贺敬之。温泉能治愈的,大多是很难受也很顽固的慢性病,病人长期饱受折磨,一旦痊愈,自然感激之情勃发,正如贺敬之所说,“泉水疗我半生疾”后,感觉“地心人心贮暖流”。 
     

         宋之问的诗以属对精密、音韵谐调著称,与沈佺期齐名,号“沈宋体”,为律诗走向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之问的时代,汝州温泉为名胜之区,帝、妃、名士多来此游玩和洗浴。他因病长时间在温泉休养,在此期间写了一首五言长诗《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杨七炯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排行第七,与宋之问相友善。笔者注),对汝州温泉附近的山水胜景极尽赞美之语:“称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赖有嵩丘山,高枕长在目。兹山柄灵异,朝夜翳云族。是日朦雨晴,返景入岩谷……” 
       与宋之问不同,贺敬之在诗序和长诗中追述了汝州温泉悠久而风雅的历史,并尽情表达了顽疾痊愈后的欢欣: 
                   听君言,握君手,与君心契放歌喉: 
                  生为万众生, 
                  人寿江山寿, 
                   应不负神泉滔滔万载流! 
                   病消再迎风雨骤, 
                   眼明更穿迷雾透。 
                   汝州临别作长歌, 
                   神泉神思向神州! 
       我这次在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采访时,客房出现了爆满现象。但院领导并没有满足现状,他告诉笔者:“我们正本着互惠互利的双赢原则,计划征地500亩,以我院日产1400吨矿泉水、一流的队伍及设施、品牌效应和无形资产,再加上周边有可利用土地上千亩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吸引外资,精心打造汉唐皇家温泉文化品牌,把汉唐皇家温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以此来推动汝州、平顶山、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有决心把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打造成集治疗、康复、度假、旅游、疗养、保健、休闲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综合性疗养基地!”

       我深信,汝州汉唐皇家温泉的开发利用肯定会有无量的前程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古色古香的办公大楼,巍峨挺立,气势壮观。精明能干的董事长李廷怀笑容可掬地接待了我们。步入展厅,犹如进了一座珠光四溢的水晶宫,那巧夺天工,玲珑剔透的汝瓷精品,质地细腻,玛瑙为釉,典雅高贵。观其釉色,浑厚古朴,光泽柔和,明亮透体,富有水色;拂其釉面,光滑圆润,宝光内柔,如锦似缎,如珠似玉,细观之,釉面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迎光可以看到其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故有“青如天,美如玉,蝉翼开片,釉满足”的典型特色,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望着那线条流畅的淑女瓶,使人仿佛看到了体态丰美、飘然下凡的九天仙女;望着那九龙跷首的香熏炉,使人仿佛到了香烟飘渺的月宫仙界:那吹鼓弹唱的月宫嫦娥,那晨间带露的荷花、牡丹、那袒胸露肚、笑眼眯起的弥勒佛,犄角相搏的斗牛,引颈长嘶的骏马,孔雀开屏烟缸、锦鸡山羊酒壶,还有胆式瓶、天球瓶、八卦鼎、荷叶瓶、柳叶瓶、三羊尊、凤耳尊、五龙尊、观音瓶、活环瓶、玉净瓶、寿星、三星葫芦瓶、细颈瓶、文具、盘、碗、炉……俱都神态逼真,栩栩如生。那些海水游鱼纹,真似大海咆哮,滚滚波涛,群鱼欢跳;也有的似静水投石,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碧波涟漪,中心为一花朵,还真有一番“落花流水”的诗情画意呢!正像已故著名作家李準生前所题写的那样:  “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称:  “汝瓷虽然是用泥土烧制,但有象牙、乳玉之美。”

         据李廷怀董事长介绍:汝窑为我国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首,因处汝州而得名,曾于北宋,即公元1086年至1106年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历史文献宋叶真《坦斋笔衡》曾有“汝窑为魁”的记载。近代《中国陶瓷史》也有“宋代诸窑以汝为首”的高度评价。 
       由于历史原因一代名窑曾窑空烟冷,停火失烧。1983年3月,国际著名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当年听了李廷怀先生讲述的汝瓷文化和本人生平三段故事后,神情激动,挥笔题写道: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13天后,大师辞世,使这一题词成为千古绝笔。 
        汝州籍著名书画家鲁慕迅参观了廷怀汝瓷公司后,也欣然命笔题写道:  “中华汝瓷,国宝乡魂。” 

       汝官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它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换,神秘莫测。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拂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松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星辰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官瓷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支钉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张公巷北宋官窑瓷器有淡青色冰裂片米粒白,全部支烧,胎质细腻,釉面变化多端的典型特色。历代帝王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世代相传不作冥器陪葬。 

       在廷怀汝瓷公司的制作间,汝瓷大师李廷怀向我们表演了雕刻贴花绝技:一团泥巴顷刻间便在他的拇指上化作了飞禽、走兽、山水、花鸟。他贴老虎,似乎可以摸到肉中的骨骼。他贴凤凰,拇指一揿一捺,清晰的指纹便成了纤细柔软的羽毛;他贴龙,小竹片一点,俩眼珠就神活了起来,令人拍案叫绝。他刀法娴熟,精于构思,用灵巧的艺术家的双手,一一再现大自然的风韵:婀娜多姿的缠枝牡丹,秀丽潇洒的兰草,晨间带露的芙蓉,云中出没的鱼龙。那线条,柔的似风摆柳腰,水起波纹;刚的胜过铁划银勾,断崖裂岸,在壶体上翻出层出不穷的新意。你看,那晶莹的汗珠就像浓稠的水彩,那一件件汝瓷模具,就像是一块块画布,汗珠从艺术家的脸上淌下,在“画面”上浸润、缓缓地散开,凝结成悠悠的碧水,翠绿的荷叶和娇娜的牡丹,李廷怀总经理的形态也化在了花朵中,他美丽的灵魂也在花朵中溶化。啊!他正用感情的丝和彩色的线,描绘着祖国的春天、生活的甜蜜,绘着胸中绚丽的奇葩!

        艺术家的李廷怀也以艺术家的眼光,文物高仿,稀世珍宝,廷怀汝瓷,享誉全球。丹心映玉壶,青瓷碧云间。在故乡曾到处流传着“家有万贯,不如有汝瓷一件”的传说。不少小伙子谈恋爱,看的是对方人品好不好,手艺高不高;有些姑娘倾真心,不是看人家家私有多少,而看他出手强不强,作品巧不巧。一件精致的汝瓷,有时会成为牵联美满姻缘的月老。当地不少女儿出嫁,嫁妆就是汝瓷;有的青年男女也互赠李廷怀制作的精美汝瓷作为双方定情的礼品,也有是亲手做的一件汝瓷作品,这样的佳话,你在瓷都可以听到不少。
        告别故乡汝州的时候,正是街灯闪烁的傍晚。汝州街头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街灯,真像美人头的金钗银钿,玉翠珍珠。故乡的月亮也笑着走来了,这天晚上的月儿格外明,格外亮。银轮般的明月,洒着明晃晃的清辉,习习的春风,送来阵阵醉人的芳香;草丛中的蟋蟀、金钟儿、纺织娘……奏着动听的乐曲。那蓝蓝的天空,像一潭清澈的春水;那闪烁的星斗,像浸在水中的宝石,晶莹透亮。那月儿像一个落落大方、举止洒脱的美妙少女,谁不为之动情!

       只见两列高架路灯瞬间齐放光明,流光溢彩、焕然一新的广成东路景观大道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人们仿佛又回到了节日的都市,那灯光像河流,慢悠悠地流向远方——流向夜的怀抱,宛如一把珍珠撒在空中,金灿灿,亮晶晶,明晃晃,美丽极了!忽一处弧光闪闪,另一处烈焰腾腾。红似火,绿凝碧,白如雪,黄似金。那是一股股珍珠的喷泉?是一阵阵琥珀的急雨?还是一颗颗水晶的流星?天上没有一朵浮云,碧澄澄的天衣上,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一颗、一颗,一闪,一烁,汇成了星的礼花,光的海洋。

       那地下灯火和天上群星交相辉映,车在路上行,人在灯火中。天上的月映着地上的影,地下的影溢着空中的灯,月与影,影与灯,五光十色,熠熠生辉,使人悠悠然,如痴如醉,分不清哪是月?哪是星?哪是灯?哪是影?仿佛步入月宫仙界一般。

       月是故乡明啊!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