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共享经济来了 被断后路的你要不要换个姿势再跑?
本文的前半部分看着像软文,看着看着味道就变了
昨天,有一张照片出现在几个微信群里,是有人偶然在杭州拍到的:
已经被共享单车轰炸到神经敏感的业内人士们开始纷纷猜测,难道共享又添奇葩新物种?
作为一直关注共享单车领域的懂懂,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把照片放大,再放大,看到了这个标识:Uma,云马。
懂懂认识,这是杭州云造科技公司,之前因为关注短途交通工具、电助力自行车等话题,采访过这家企业。
于是懂懂马上联系了云造科技创始人、CEO邱懿武,邱懿武告诉懂懂,这是他们新业务:共享电动滑板车,初期投放在杭州北部软件园区内做尝试。
共享单车火了,并且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于是来了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自行车。但是前不久,因为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自行车涉及牌照和车速等问题,被部分地方政府叫停。汽车、电动自行车共享遇阻的当下,云造科技为什么又要搞出一个共享电动滑板车呢?这东西能上路吗?能有前景吗?摩拜和ofo已经都这么大的市场规模了,短途共享领域还能容得下新玩家吗?懂懂将一连串的不解抛给了邱懿武。
邱懿武在浙江大学上学期间,就对短途交通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导师一起做电动平衡车的设计。毕业后创业,从电动平衡车开始切入短途交通工具领域,那是2012年。
其实在2012年做短途交通工具的时候,他就认为共享是个趋势:出行本身也是一种物流,它带动物和人的流动,这必然是下一阶段互联网的趋势,是物联网的一种模式。
但是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共享出行这件事做起来难度非常大。其实别说是在2012年,就是在2016年爆发的摩拜和ofo也遇到了国民素质、政策等问题,当然还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于是他决定先从产品入手,做一个爆款出来。一旦产品的用户量够了,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共享的阶段。
云造科技试图打造的爆款是电助力自行车。什么是电助力自行车懂懂就不再多说,不懂的读者自行补脑吧。配合电助力自行车的产品销售,云造科技推出了一个APP,用户通过这个APP可以知道自己的骑行轨迹,记录并统计运动数据。同时,这个APP里还可以查到你周围有多少Uma车主。如果你点这辆车,就可以跟车主沟通、交流,约着一起骑行。或者,如果你没有车,可以跟车主借车,在车主不用的空闲时间段借来骑行。从几年前设计的这款APP,就可以窥探到邱懿武很早就有做社交和共享的规划。
“如果我们的爆款策略成功,一个城市有一定的普及量,然后就可以玩共享这件事了。”按照邱懿武的原计划,是先做产品,等产品的普及率高了,比如一个城市有10万辆,自然而然就可以走向共享的阶段。所以,他做的车不是普通的自行车,而是有GPS定位的电助力自行车,一切数据都是跑在后台,由此可以衍生出更多可以想像的商业模式。
邱懿武在跟懂懂聊天中,反复说过,共享由谁买单的问题。滴滴的共享模式,买单的并不是滴滴,而是由车主买单。你买了车,可以到滴滴的这个平台上运营,你的收入会提高很多。而滴滴并不会为买车而承担巨额投入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摩拜和ofo的模式则是自己买单,投资非常大,这也让邱懿武感到风险会比较大。
先卖产品,再做共享,这个思路与滴滴有些类似。滴滴就是汇聚有车的人在这个平台上,然后把车空闲的资源共享出来。据邱懿武估算,如果一个爆款在一个城市能销售10万台,共享就会变得非常轻松。
这是他在2013年、2014年坚信可以成功的一条路,先做产品,后做共享。即使是2015年ofo出现在校园里,他也没觉得共享单车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有朋友在这个过程也问过邱懿武,要不要做共享单车。他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战略路线。
本来平静的市场在2016年年中发生了突变。那个时候,摩拜把小橙车大量投放在北京市区,随后ofo小黄车走出校园。小橙和小黄一夜之间铺满城市的街头巷尾,用户需求瞬间被引爆。
此时,邱懿武预想的战略节奏被打乱,先做产品再做共享,市场已经等不及了。他当时想自己公司的产品优势,避开共享自行车,直接切入共享电动自行车领域。但当他尝试谈新的融资的时候,当时因为摩拜和ofo起的速度太快,整个投资圈都在为此沸腾,并且当时的投资圈里普遍认为:格局已定!
也有朋友劝邱懿武与摩拜或ofo一方合作,换一种形式进入到短途共享交通领域,而不是独立参战。
“我觉得共享这件事情的发展速度,风险很大。如果作为一个供应商的角色去与摩拜或ofo合作,就是被卷入这股大潮当中的。有可能我会非常好,获得大量的订单。但也有可能,他们的泡沫破了,供应链上会死很多企业。”邱懿武认为,合作是将自己的命运捆绑在摩拜或ofo的身上了。
其实,此时的云造科技处境很是尴尬:共享单车的发展太快,独立品牌的单车、电动车的销售遭到重大冲击。如果继续自己做产品、卖产品,进展一定很慢,销量有限;如果做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自行车,资本圈已经将目光锁定在摩拜和ofo两家的身上,似乎没有多少耐心再培养出一个新生力量来;如果跟摩拜和ofo合作,就是成为他们生态上的一环,将命运托付于他人,自己不再是游戏的主宰者。
面对这样尴尬的不是云造科技一家。短途交通是很多创业者看好的方向,这几年小牛电动车、小米9号平衡车、张向东创立的700Bike等一批创业公司崛起。我们后来看到700Bike选择跟ofo合作,成为ofo的供应商。小米生态链上的一家做电助力自行车的骑记公司,自己做起了小白共享单车。
在摩拜和ofo的赛跑中,产能似乎成为关键。近日,不断有媒体报出他们的订单数,预计今年将会有3000万辆单车陆续投入市场。在这里懂懂要插一句话:目前很多老的自行车厂收到大量的自行车订单,开始招工、上生产线、大量预订原材料,这其实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谁知道你的生产线投资建完之后,你的订单还能保持吗?
话题回到云造科技。形势比人强,所以去年下半年,邱懿武开始重新思考:大家都在拼产能,但产能不是关键。谁为产品买单才是关键。共享这件事,或许可以用一种新的模式去做。
在过去做电动单车这几年,总是有旅游景区或是做校园租赁的单位找到邱懿武,想在园区内解决短途交通问题。这对邱懿武是一个启发:与园区合作可以解决谁买单的问题。这相当于是一个2B的市场。与园区的合作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园区买单,云造科技就是供应商。第二云造技科自己买单,通过在园区运营分成回收成本并赢利。
“这有点像名创优品,分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邱懿武认为自己当初做爆款再做共享的思路需要做出调整,2B的模式可以撬动民间资本,而不用完全自己买单去做,形成利益共同体。
想通了这条,云造科技为2B市场设计了这款电动滑板车。据邱懿武透露,这款车的造价不低,与摩拜单车差不多。安装有GPS定位,通过APP扫码电子开关。第一批100辆投放在云造科技公司所在杭州软件园,目前只是测试阶段,有点内测的意味,看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再对产品升级迭代。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共享已经成为这几年互联网的最大热点。对于云造科技来讲,原本的战略节奏被打乱,必须要换个姿势冲到共享大潮里去。虽然资本圈认为共享单车格局已定,但是差异化的共享模式,还是会有资本追逐。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最近看到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摩托,一个接一个的“创新”让消费者有些应接不暇,让管理者也很是头疼。
做电动滑板车,做封闭区间,做2B的市场,这是云造科技确定的差异化之路。因为在封闭区间里运营,与旅游景点或是园区的管理方合作,从目前看这是一条行得通的路。未来到底会运营得如何,懂懂也会持续关注。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终于搞明白网传的这张照片到底是个什么新物种。不过懂懂在文章的结尾还想多说几句。
云造科技并不是个例。我们看到共享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传统的行业,似乎整个社会都在被重构。有的企业受到冲击,有的企业天降海量订单,有喜有忧。
前两天有一个段子非常有趣:修车老师傅说,自己在路边修车修了几十年,没想到现在好几个企业抢着要他入职,高薪聘他为修理师,为共享单车企业修车。
修车师傅和云造科技这样产品型公司一样,都要面对共享对社会的重构,对未来做出新的选择。换个姿势去适应这个大潮总比逆流而上成功的机率要高很多,不是吗?
懂懂笔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