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母语的声音

中国自古读书皆吟诵。白话教育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都是吟诵着来读书的,吟诵是古代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小学课本使用白话文,白话文应如何读,当时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后来,模仿欧洲诵读方式的“朗诵”逐渐兴起,直至完全取代吟诵读书法。白话文用朗诵是对的,但是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古诗文的诵读中并不适用。

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中国式读书法,贯通着中国文化传承体系。

吟诵常见方法: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腔音唱法、入短韵长、虚短重长、平低仄高。

吟诵对孩子来说究竟影响怎样呢?

江油市的陈超杰老先生跟随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王传闻先生习得吟诵之法,回家后教与四岁孙子,如今已有三年。七岁的小朋友已能背万言,入学即受到老师赞扬。

附陈超杰老先生之文:

为学之要,在广识,明辨,慎思,更在笃行。

未历之事,不可妄论。

如吟诵之于蒙学,余之孙儿在学堂三年,即四至七岁间,每日吟唱嬉戏,竟能背诵吟唱古诗词文赋逾万言。

昨日上小学,老师即知他们腹有诗书,大加赞赏。

此乃熏习之功也,若论识字能力,因其每日所见皆为竖排繁体字,故其识字能力,早已远超一年级规定之量,若论能量诵读对其人性人格之影响,恐诸君所难以料及也。

再者,音乐之习养,功在生命之质量,吟诵之声,或江南采莲,或敕勒问天,或鹿鸣雅韵,或周郎爱莲,或短促决绝,或缠绵温软,其文词华采,已播种心田,其人间情愫,可分毫无染?

至于扬其童声,壮其文胆,宣其正气,开其睿智,自不必言,利其言辞,舒其情志,吟诵之功,善莫大焉!于成人言,吟诵乃文人生活之常态,不足为奇,而于童幼,吟诵则与歌童谣,斗鸡走竹马无异,何害之有?何乐不为?

吟诵之历史与现状,勿须争论,而半文盲之小青年能唱倒字曲上千首,世人皆知,吟诵之于经典之功过是非,勿须再言也!

王传闻先生欣闻此事,用吟诵法学习能背善言都是平常事耳!先生曾言:

吟诵之美,说小,如斗鸡走馬,乐学养志;

说大,吟风颂雅,继绝传薪。

在我的生命里,吟诵就是一个美轮美奂的至高无上的奇特状态。

赏乾坤妙曲,读天地奇文,吞河山清气,含日月精灵。

吟诵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王传闻简介】:

王传闻,号长庚,男,四川绵阳人。中华吟诵学会理事,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华调吟诵传承人华锋先生弟子,唐调吟诵传承人魏嘉瓒先生弟子,山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学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中华吟诵推广中心学术总顾问,中国科技城讲坛国学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州吟诵”代表性传承人,绵阳市图书馆国学讲师,绵阳人民广播电台国学主讲,致力于吟诵读书法的推广传播授课。

发布内容由绵阳吟诵团(梅雅茹)审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