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挖河拉车的苦与乐
挖河拉车的苦与乐
石 鹏||江苏
一九七零年十月底,当时只有17岁的我,随着村里挖河的民工去了排淡河工地。当年的排淡河疏浚工程,是从现在的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向东,一直到入海口。全市的各个乡镇都分摊一段,任务是将原来的臭水沟挖深拓宽,让其发挥排洪功能。上千个民工靠独轮车完成了这项工程。工地上的苦与乐,成为我今生难以忘怀的记忆。四十七年过去了,当年那挖河的一幕幕,都犹如在昨天发生的一般。
现在已记不清是十月的哪一天的早上了,匆匆忙忙吃了早饭,我就随着村里的民工出发了。每个民工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有挖土的工具和简单的行李。当时,除了撘工棚用的草席棍棒和做饭用具什么的,是用手扶拖拉机运输外,民工都是推车步行去工地。从朐山村到中云的排淡河工地,有五十多里路程呢,我们从早上走到下午两点多钟才走到。
我年纪小,虽没推车子,也累的够呛!从小长到大,第一次出远门,走这么远的路。路上,累了渴了不算什么,早上在家喝的稀饭早没了,出门没多会就感觉肚子饿得咕咕叫,脚底还有些疼,走起来一瘸一拐,有些发飘。后来,几乎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了,精疲力尽!看着同行的大人们也都是疲惫不堪的样子,只能硬着头皮咬牙坚持下去,我不能装熊,因为这次来挖河工地,是我自己争取的。听家长说工地上每天能吃上馒头米饭。六七十年代的独轮车,大多是木轱辘,推起来既费力,还很有节奏的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挺烦人!
终于到了工地。做饭的人比我们先到工地,他们已经支起简易厨房,做好了饭。米饭,大白菜粉条。大家放下工具,就狼吞虎咽地吃起饭来。那情形有点像“扫荡”!当时,我见身边的灶台上有豆油,就偷偷倒了点在米饭里,豆油泡热饭,那香味顿时弥漫了整个工棚!做饭的老叔责怪道:“这小子怪会吃啊!”边说边收起了油壶。
冬季,昼短。饭后,大人们忙着搭建工棚。这工棚也就是民工的居室。我们在河边较高的地方挖一个大约能住十几个人一米深左右的长方形土坑,而后在坑四个角各用一根木棍支起两个三角形,上面两点用一根长木棍连接捆扎固定起来。工棚三面都用草繕起来,再在地上铺上厚厚的麦秸草,放上芦苇席子。这里就算是我们的营盘了。
那时,这简陋的工棚在我的心里,它也算是天堂了。劳动累的快走不动时,渴望着能进去躺一会。可劳动时从没有过机会能进去歇歇的。晚上,吃了饭,我累得连话都不想说,躺下就呼呼大睡了。有时一觉醒来,还听见大人们嘻嘻哈哈,开着玩笑。有些青壮年吃了晚饭,跑到附近的村子看露天电影很晚才回来,他们一边收拾睡觉,一边还讨论着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呢!那时的我,心里就是不明白:“这些大人们,怎么就不累呢?”
深秋初冬时节,早晚比较冷,可干活的人都是只穿薄薄的内衣。哪怕到了十二月份,结冰了也是如此。他们挥锹挖土,独轮车一次装十来锹土,他们把车袢子担在肩上,两头分别套在车把上,弓着腰,两腿吃力地一步一步向前登着。当时,我的任务是拉车头。就是在独轮车前面系上一根绳子,放到肩膀上拉车子。在那铺着木板窄窄的比较松软车道上,一步一步向前。爬坡上坎最不易!就是汗水迷糊了双眼,眼睛冒金星,还得向前迈步。因为在这小道上,后面还有别的车赶过来呢。再说,大人们一发现我没用力,就会大声呵斥:“绳子拉弯了,用力啊!”此时的我,只能硬着头皮,奋力向前。坡陡处,脚下土松软,一用力常常会跪到了地上。我一个人负责拉四个车头,就是把一辆车拉到岸上后,解下挂钩,立即跑回去拉第二辆车,周而复始。
工地上叫苦叫累是没人同情你的,只能硬撑着干下去。几天下来,我的右肩膀让绳子磨破了,钻心的疼,就换左肩拉。说句良心话,工地上累人,有时累得人想死。这里不仅累,每天干活挥汗如雨,还没法洗澡。多日里,也就是偶尔晚上用毛巾擦一擦身子。
一天夜里,我迷迷糊糊中听见有人唱戏的声音。爬起来仔细一听,是不远处邻村工棚里传来的。我好奇地披上衣服悄悄来到邻村工棚,掀开门帘,只见马灯下,老马叔摇头晃脑地拉着二胡,七八个将棉被围在身上的民工,跟着一起哼哼着,仔细一听,是跑了调的淮海戏!我心想:这群人啊!真是苦中作乐啊!
每天中午十点过后,肚子饿了。心里就盼着吃饭。抬头望见这田野上升起的一缕缕炊烟,心里盼着吃饭的欲望就更甚。每天我们出很大的力,好在伙食还跟得上,吃得不孬。主食都是米面,那懒笼卷子(馒头),比大人拳头还粗,也好长。我一次能吃好几个。至今,还觉得那是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馒头。每过几天我们还能吃次肉。真的比在家里吃得好多了。
一次,大人拿锹伐时,发现河底不断冒泡泡。有的人把冒泡泡的地方用泥巴圈起来,底大上小,封上口。再用小棍子戳个洞,在小洞口划着火柴,点燃冒出来的气体。那洞口竟然像煤油灯似的冒起火苗来!当时,看大人们这么做,我心里觉得好奇怪,并不知道这里冒起的泡泡是沼气呢!这,在我的心里是一件至今不忘的趣事。在辛苦乏味的劳动中为我们增添了乐趣。
一天下午收工后,见邻村工地上扯起了电影幕,经打听是刘顶大队部过来放电影慰问民工的。乐的我晚饭也没有吃好,就跑过去占位置。我们先来的就搬了石块坐在最前面的位置上。后来,附近村庄的老老少少也都赶过来,人挤人,看不见的就站到独轮车上,还有的爬到放映队的大拖拉机上。说是人山人海都不为过。记得那天放的是故事片《英雄儿女》。
两个多月后,工程结束,打道回府。在平坦的路上行走,身子不再负重,走起路,那两条腿啊,轻飘飘的。渴望早些到家的那颗心,似乎在伴着每个人轻快的双脚飞起来似的,大家相互打趣,嘻嘻哈哈,轻轻松松,几十里路不知不觉就到家了。
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工作还是退休,闲暇里,我都会常常走着或骑着自行车,去十里之外的老家摆弄菜园子。种瓜种豆,园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自得其乐,从不觉得累。也常有人问我:家里家外忙着,累不累啊?我告诉他们:“无论怎么累,都无法与挖河的累相比。”也许是那次累的经历,让我在骨子里确立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
这次挖河拉车,它是我历史记忆的宝库里珍藏的珠玑玛瑙一颗;它承载着我至今60多年平凡生活的美好印记;它见证着我成长过程中留下辛勤劳动的足迹,也透视出我割舍不断的劳动情结。
插图/网络
本平台第一本散文精品集,2018年8月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册定价人民币68元。联系人:琅琅,微信号LANG2672;电话18201110689
作者简介
石鹏(笔名),原名张厚富,江苏连云港市中学退休教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