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主旋律:明君強臣,永不相負!
(注意視頻中添加的文字,分別是綜合前三部得出的結論,同時預言也有呂不韋和李斯這樣的片段。)
附視頻中的文字內容:
大秦帝國成功的秘訣:伯樂與賢才的相識相知
大秦帝國之所以備受大家的喜愛,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主線,即伯樂與賢才的相識相知。明君強臣,百年不遇。公如松柏,我如青山;粉身碎骨,永不相負。正是這一點,極大地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我們何嘗不曾希望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自己的伯樂,然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寒門如何出貴子?寒門怎麼就出不了貴子?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慾覓知音難上難!大秦帝國給了眾千里馬一盞明燈,他們呼喊伯樂的出現!
或窮困、或潦倒、或不得志,鬱鬱寡歡,總之知遇之路是非常艱難。而這正是吸引我們的地方,我們最終想看哪些狗眼看人低的人是被如何嘲諷的,時人不識凌雲木,待到凌木始道高!同時,明君則是完全沒有架子,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恭之敬之,這難道不是懷才不遇之人一生所渴望的嗎?
是故恥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曰:天下無馬!高手在民間,只是缺少伯樂而已。而伯樂,只有帝王胸襟才可能,所以說千里馬難有出頭之日!正是基於影視中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對比之下,吶喊!借『大秦帝國』熱而呼喊!
堂堂的一國之君,秦孝公舉國以衛鞅,秦惠文王以河西之地許張儀以卿位,秦昭襄王舉國兵權授予範睢,秦始皇破格重用呂不韋的客卿李斯,這一條求賢之路、知遇之恩深深地抓住了觀眾。同時也是原著孫皓暉通過歷史劇傳達出的人才觀!
潺潺溪水渴望奔向大海,莘莘學子祈求伯樂知遇,寒門子弟希望抓住這樣的機會改變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尚賢也是強者更強的秘訣。自古以來,心胸如大海一樣寬廣的人總會尋找同樣的天空棲息,求賢的經典事蹟也比比皆是。
例如,薑尚為了得到伯樂的知遇,不惜直鉤釣魚來明志;周公為了求賢,“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禮賢下士,接納人才,接連三次洗頭洗一半,不得不用手攥住頭髮迎客,接連三次吃飯停下來招攬賢才;秦孝公為了恢復穆公霸業,頒發五百年一卷雄文的求賢令;漢高祖、漢武帝為了治理好國家天下,發佈求賢令,招攬人才;劉備為了求得賢才,三顧茅廬孔明,未出隴中就已制度三分天下的宏圖遠略;曹操為了求賢,先後多次頒發詔令,唯才是用,彰顯出了一代梟雄的雄心壯志。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應是走向盛世的人才宣言。選官制度對整個社會機器起著決定性作用,已毋庸置疑,尚賢與任才如果自上而下的程度越高,說明選官制度越落後,如果自上而下的程度越低,說明選官制度越開明。或許對於今天的教育制度與選官制度來說,我們應該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