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如何理解“万全性”原则?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说,军事谋略运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孙子讲“人死不可以复生,亡国不可以复存”,所以从战略上讲,这个原则是制定军事战略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没有把握就开战,就会招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而从作战层面讲,虽然作战必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冒险性,始终做到万全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必须尽量遵循这一用兵原则。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经典性论述。《孙子兵法·火攻篇》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形篇》强调:“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晋书·王羲之传》也强调:“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
从这些论述我们不难理解“万全性原则”是兵家军事谋略运用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只有确保万全,才能做到战之能胜,不战能够保全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军事上讲的胜利,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观念,一般而言,战争目标当然是求胜。但是不能胜利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失败,也是一种胜利。所以“万全性原则”,就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进而争取胜利的军事谋略运用原则。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记载了“弦高智退秦军”的故事。郑国有一个名叫弦高的牛贩子,一天,他赶着几百头牛到周地去卖,路上碰到了一个刚从秦国回来的朋友骞他,朋友告诉弦高一个惊人的消息:“秦国派了三位将领带领秦军偷袭郑国,不久就到。”弦高大吃一惊,心生一计,决定要帮助郑国退敌。他连续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他派随从星夜赶路去郑国报信,好让郑国国君做好迎战的准备。
2.他挑选了12头肥牛,外加4张皮革,作为犒劳秦军的礼物,乘着牛车一路向秦军迎去。遇到秦军后他谎称是郑国的使臣,要见秦军主帅。见到秦军主帅孟明视后,弦高说:“郑国国君听说将军要到郑国去,特意派他先来犒劳将军。”秦军主帅知道偷袭郑国的事情已经让郑国知道了,就故意说秦军不是要去郑国,而是要去滑国。
3.弦高对秦军主帅说:“郑国国君知道郑国夹在大国之间,唯恐一旦放松警戒得罪了秦国,因而派兵日夜戒备,不敢安睡。”言下之意就是告诉秦军主帅郑国时刻做好了开始战斗的准备。
我们仔细想一想,弦高的这三项措施,是不是一个连环计呢?如果只派人去郑国报信,即使郑国仓促做好战争准备,也未必能够打赢秦军,即使打赢了,也会遭受重大损失;如果只是自己找个借口去犒劳秦军,也未必能够阻挡秦军攻打郑国;三是如果不故意透露郑国戒备森严,随时准备打仗的决心,也不一定能够阻止秦军继续进军攻打郑国。如果万一阻止不了秦军攻打郑国,好在自己已经派人报信,可以让郑国有所准备。所以他的这三项措施是一个连环计,能够确保吓退秦军或者让郑军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迎战秦军从而打胜。弦高谋略的运用,符合了“万全性”的谋略运用原则。尤其是这三项措施的效果是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谋略运用效果。后来秦军顺便消灭了滑国后,就班师回国了,没有去攻打郑国。
毛泽东运筹军事谋略时强调“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实际上也是强调军事谋略运筹与运用一定要遵循“万全性”原则。
我们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筹划谋略,一定要全面,一定要互为前提和保证,确保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谋略运筹不全面,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会招致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