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5964-天下第一的大才子,中国的爱因斯坦,晚年却扫了几十年厕所
古往今来,天才的涌现从不因时代的改变而停止,他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熠熠生辉,为祖国的实力发展贡献中坚力量。然而天才的人生际遇并非全然一帆顺遂,有的人在世时已然发迹,所作出的研究无不引起轰动与尊崇,譬如享誉世界的爱因斯坦,他所提出的相对论等一系列物理、科学方面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而有的人却始终壮志难酬,空有才华而难以为继,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束星北。这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在许多人听起来却是极为陌生的,纵观束星北的一生,起起落落极具传奇色彩,这个曾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天才科学家在物理方面所作出的非凡成就是毋庸置疑的,李政道的恩师、中国的爱因斯坦、中国近代理论物理的开拓者都是独属于他的标签,但是他却并没有得到独属于他的盛名,反而扫了十几年厕所,生活潦倒落魄。何以至此?
一、年少成名,为祖国转向多栖发展
如果按照张爱玲“成名要趁早”的理论,束星北的一生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19岁那年,大多数同龄人还彷徨于前路的选择与局势的莫测之时,束星北已经干脆利落地前往美国自费留学,探索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以20岁左右的年龄在美国几大知名学府间辗转学习,在25岁时就已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的硕士学位,完成了扎实而丰厚的学术知识基础累积。
虽然大学的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但是束星北并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在1928年结束课业后,他前往德国找到了爱因斯坦,凭借两篇相对论的论文使得爱因斯坦对他青眼有加,当即拍板纳入麾下,成为了爱因斯坦的研究助手。
束星北不止在自己的领域有着卓绝的天赋,而更能将这种才华辐射到多个领域。在抗战爆发时期,出于一片昭昭爱国之心,束星北转而投入了祖国的军事建设大业之中。在那时,无人机、发报机、雷达等都是国际上的新兴事物,尚处于动乱间的中国在人才与技术方面都极度匮乏,束星北的加入为科研大军注入了新鲜血液,并设计出了中国的第一台雷达,得到了“中国雷达之父”的美誉。
除此之外,束星北在人才的培育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战期间的浙江大学被称为“东方剑桥”,汇集了束星北、苏步青等顶尖学者,李政道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出自于彼时的浙大,群英群策之下,浙大的科研走向了国际前沿。
二、为友申辩,被罚扫厕所十几年
束星北对于科研的态度十分严谨,也正是由于这份严谨,他才能做到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是这样一份较真的态度放在为人处事、治学教研之上,就难免显得不通情理,惹人敌视。在浙大任教期间,束星北热衷于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但是他的到来对于主讲人却是一件令人心惊胆战的事,无论主讲人有多么雄厚的学科基础,在束星北犀利见血的连环发问之下都只能落得个难以招架的下场。
但这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个人,而只是针对于知识本身的合理质疑,这是一份学者的痴迷,更也是知识分子独有的不通人情的单纯,可束星北毫无顾忌的行径仍然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谅解,厌恶他、畏惧他的人比比皆是,这也为他后半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束星北的人生转折点在1950年来临,浙大在1950年兴起了一场思想改造运动,苏步青教授被诬陷贪污,眼见好友遭人暗算,束星北怒火勃发,一气之下对造谣者拳打脚踢,苏步青的冤屈得以被洗刷,束星北却因此而引火烧身,被迫离开讲台。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束星北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学术坚持,转向了气象学研究,短短一年内发表了十数篇论文,引发了巨大反响。然而命运仍然不愿轻恕他,在此之后,束星北先后被发配去修水库、扫厕所,开始干起了粗活,整段历程长达十数年之久。
三、历经苦难志不改,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就是在这样深切的绝望之下,束星北仍然兢兢业业,听闻自己曾经的同事加入了核弹项目的研究,他也迫切渴望着以自己的毕生所学投入核弹研究之中。
在这样的心态下,他开始认认真真研究如何扫厕所才能又快又好,甚至对于锅炉、鼓风机等设备也逐一修理,迫切希望自己能重为国家出力。即使长期未处于科研一线,他仍然保持着研究的习惯,妻女们曾在大雪隆冬直视看见束星北在厕所前扫雪的身影,他以扫帚为笔,在雪地里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运算与推演,时刻准备着以最好的状态回归科研团队。
可是束星北终究失望,直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束星北仍然只是一名扫厕所的人,举国上下为国家的强盛而欢欣雀跃,只有他在狂喜后陷入了歇斯底里般的哭吼,两弹元勋之一的程开甲深刻理解这样的悲痛:“束星北对原子弹的感伤是有根据的。在原子弹未在美国上马前,束星北已有察觉可以利用裂变的中子轰击。”
直至1972年李政道回国,在曾经的得意弟子的推荐之下,束星北才得到了重回讲台的机会,此时的他已步入风烛残年,身受肺气肿等多种慢性病的折磨。但束星北并不愿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拖着氧气袋和肾上腺素喷雾走上了讲台,争分夺秒地培训人才。他已不再是从前意气风发的束星北,却仍在尽己所能地将自己的才学传递给更多的人。
1983年10月30日,这位始终秉承“科学救国”理念的伟大科学家耗尽了所有的精力,溘然辞世,去世前,他仍挣扎着要为国家焕发最后一分光热,立下了要将遗体捐给青岛医学院的遗嘱。
遗憾的是,在半年之后,这桩遗嘱才被人们忆起,已经腐烂的尸体已然不适宜再作为医学研究的对象,只被两位昔日的学生埋在了学校操场的双杠之下。一生不得志的束星北在名利之上毫无所获,但以个人追求而言,他永不言弃的热血报国之心足以点燃每一个人,以崇高的气节成就国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