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有点闹
文/德鲁伊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爱比克泰德的话,近期有点火。这算唯物主义的唯心表达,还是相反?
这句话和魏晋范缜的花瓣飘呀飘差不多,不过人家范缜是被归为唯物主义的。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命运的起点,你实在是无法左右。按着中国的传统,上辈子积了德了,或是神仙干预了,做个鬼投胎也是能选个好的下辈子过,剩下的能投胎都是大幸运。
希腊人对喜剧情有独钟,据说还超喜欢悲剧,所以人生如戏的看法一点也不奇怪。但是爱氏没说,既然是戏剧,角色也分主配、群众、路人甲乙,拿到的剧本不咋地,人该如何。反正,太多的人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氛围组,分母型人生。这个感觉很对,恭喜你,你终于聪明了一回,其实你还真是。
感情有备胎,剧本不行,人总不能同一时刻出演不同角色,这同样是个可以划到哲学范畴的问题。归根结底,又成了选择问题。我喜欢“善良是一种选择”这句话,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里,善良是一种软弱和无力。其实,人生是否好好去演,也是一种选择。不过,你把个匪兵甲、乞丐乙,演得演技炸裂,也有可能没什么好果子吃,导演嫌你抢戏。
当然有可能,你苦练内功,钻研专业,一路走来,终于也有主角的机会。条件所限,戏路也可能被限制。或说反正大家都图省事,你想突破,人家不允许。与其说这个世界在看脸,不如说在归类。你什么时候被归类了,大半以后的日子都挺复制粘贴的。
“没有不好的角色,只有不好的演员。”“没有小角色,只有好演员。”这些话,除了励志,也略显忧伤。角色不是交响乐团的乐器,再怎么没存在感,在音乐里都挺重要的。角色不一样,还真的太多角色可有可无,和你演技好坏没什么大关系。
主角光环永远存在,这个世界的编剧,也乐于用熟不用生,所以生不逢时或是时运不济,每个人都或许有点。你命又不由你不知道,角色的剧本总是千篇一律,没什么惊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舞台上也差不多。
时代肯定是进步了,躺平本身就是一种罢演,丧和佛系就是应付这个人生。但不管怎么讲,这些个演员的基本素养还在,还是明确知道自己的角色该扮演什么。早不奢望将配角演成主角,或是改变剧本,你还能怎么样呢?
不过,问题来了,那个演戏的你和角色,谁才是你呢?这种问题直击心灵,毫无用处。角色演好了,有没有奖励另说,群演不是也有盒饭来着。但决定不那么认真演的你,又如何?
演出总是遗憾的艺术,人生也一样。我倒是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个游戏,游戏角色么,演得好些可能会继续存在,下辈子不用再被分配去演别的渣渣。演得不好,要么半中腰就over,要么就罚你再出演个可有可无的货。或是玩游戏的倔劲儿上来了,一遍遍的让你重复,算不算一种轮回。
人艺据说有个讲究叫“戏比天大”,其实也可以当做人生座右铭不是。如果是你注定要经历的脚本,演得惟妙惟肖一些,总省却很多的麻烦和重复场景的无聊。一遍过总能让你多歇息一下,真精益求精了,自己多发挥几个构思,多来几条,那也是你能力的体现。
既然是角色,你总还是能揣摩他的悲欢离合、一颦一笑、喜怒哀乐惧。这也是给自己的人生多点预备,留点余量,储备未来。学而时习之,据说“习”不是温习,是行动、是练习、是习惯。
演好现在的角色,尽可能的一遍过,省下的时间,当个编剧、当个导演、当个可以选择的角色,其实人生也还算有意思。
这个夏天的风我会记住,因为热得能让人烤熟;这个夏天也很闹,雨大风大,让我猝不及防,很是受伤。
左岸记:人生如戏是说我们无法预知自己未来会怎么样;我们喜欢看故事,是因为我们想知道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会有怎样的结局。命运是自己走出来的,无论无意或者有意的选择,而且人生只是单行道,过去了就过去了。未来好像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但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一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