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五)

东吴的陆逊在蜀军大兵压境时帮助孙权解决了大危机,而北方曹魏阵营的谋士郭嘉,也在十分关键时候,帮了曹操的大忙。

郭嘉原来是在袁绍军中出谋划策的,后来,他发现袁绍思虑过多但不得要领,好用谋略但不善于决断,就经荀彧的推荐,归依曹操阵营,曹操本来对颍川贤达就怀好感,他认定汝颍川一带多有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在他辅助曹操的军事生涯中,至少以他的聪明才智,帮了曹操三次的大忙。

第一次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79年),郭嘉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详细深入地分析比较了曹操和袁绍优缺点,使曹操坚定了与袁绍决战的信心,也大大鼓舞了曹军战胜袁军的生气。当时,袁绍势力很强大,袁氏“四世居三公之位”,“门生故吏遍天下”,是汉末的典型望族,袁绍占有冀、并、幽、青四州,兵精粮足。而曹操占领的大河以南的地区,地盘比较小,又几经战乱,残破不堪,粮草没有袁绍的多,兵力也没有袁绍的强。曹操离开袁绍后他的队伍不断壮大,袁绍和曹操的矛盾开始激化,双方心里都清楚,迟早必有一场生死较量。

郭嘉(剧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绍派人送书信曹操,与他断交,语气十分傲慢。曹操大怒,对郭嘉等人说:“如今我很想讨伐这不仁义的家伙,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该怎么办呢?”众谋士有主和的,有主战的,但多数人都认为袁绍比较强大,对曹军能否取胜信心不足。郭嘉则认为袁绍必败,曹操必胜,他对曹操说:“刘邦、项羽力量对比悬殊,这是主公所知道的。汉高祖即是以智取胜项羽,所以项羽虽然强大,最终被刘邦所擒。如今袁绍有十败,而主公有十胜,袁绍虽然强大,但实际上是难以有大作为的。袁绍讲究繁琐礼仪,主公自然超脱,此是道胜;袁绍采取的是叛逆举动,主公从事的是奉顺天子以统率天下,此是义胜;汉朝自桓、灵以来,朝政的过失就是在于宽而不严,袁绍以宽纵来补救宽容,所以无法统摄,主公以猛势纠正而使上下能熟知制度,此是治胜;袁绍外表宽容而内藏忌心,用人又疑人,所任用的均是亲戚子弟,主公外表简朴明易,而内心机敏圣明,用人不疑,唯才是举,不计亲疏,此是度胜;袁绍多谋虑少决断,错失时机,主公得略策即果断行动,随机应变,此是谋胜;袁绍高议揖让以收取名誉,士人中夸夸其谈的多来投归他,主公以诚挚之心待人,不喜欢虚华的外表,士人中忠正有远见、有真才实学的都愿意为您所用,此是德胜。袁绍见人饥寒,就体恤挂念,留意于表面,不知深究,思虑不周,主公对于目前小事,时常有所疏忽,而对于大事,则与四海连接,恩泽之所加,皆胜过所期望的,虽有所不见,但虑无不周,此是仁胜;袁绍的大臣们争权夺利,谗言互攻,惑乱不堪,主公治理臣下用的是仁道,用心细致,潜移默化,此是明胜;袁绍是非不分,主公是非分明,对对的尊之以礼,对错的绳之以法,此是文胜;袁绍喜欢虚张声势,不知兵法要略,主公能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是武胜。”(参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

这就是郭嘉著名的“十败十胜论”。之后,郭嘉又献计说:“袁绍刚刚从北面去攻击公孙瓒,主公可以利用他远征的机会,出兵东面攻取吕布。如果袁绍成为盗寇,而吕布成他的援助,这危害就很深。”荀彧也说:“如果不先攻取吕布,河北就不易攻伐了。”曹操说:“很好,我所担心的,就是怕袁绍侵扰关中,西边羌、胡作乱,南面又诱来蜀、汉,这样我就要独立以兖、豫的力量来抗击天下六分之五。接下去该怎么办呢?”荀彧认为,关中的将帅以韩遂、马腾最强,他们一见山东在争斗,必然拥众自保,如果抚之以恩德,遣使去连和,虽不能久安,但保证平定山东时不会有入侵的行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很有智谋,如能把西边的事务委托给他,就不用担忧了。曹操采纳其建议,上表封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稳定了韩遂、马腾,使后方安定。(《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于是,曹操领兵开始征讨吕布。

郭嘉(剧照)

郭嘉帮曹操的第二次大忙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郭嘉献奇计,使曹操战败吕布。曹操领兵征讨吕布,吕布战败,退守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操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攻击,还是不能攻克,曹军的将士都很疲惫了,曹操这时有点想罢兵撤回去,而郭嘉和荀攸极力劝阻曹操退兵,他们说:“吕布勇而无谋,如今三战皆败北,其锐气已尽衰了。三军以将为主,主将气衰则三军就没有奋战的勇气了。陈宫有计策,但已来不及使了,如今乘吕布锐气没有恢复,陈宫的计策还没有谋定,快速进攻,吕布就可以擒住了。”(参看《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接受了这建议,这时,郭嘉说:“我有一计,可以使下邳城立即攻破,胜过二十万雄师。”荀彧说:“莫非是决沂、泗之水呢?”郭嘉笑着说:“正是此意。”操非常高兴,立即令军士决开沂、泗两河之水,让河水往下冲。曹兵均驻扎在高地上,他们居高临下,注视着河水淹了下邳。这一计策很成功,下邳城破了,吕布被擒,命丧于白门楼,一员猛将,被郭嘉的一计击败了。曹操歼灭了劲敌吕布,为他专心的对抗袁绍集团,消除了一个比较大的威胁,为最后消灭各个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郭嘉与曹操(剧照)

郭嘉帮曹操的第三次大忙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于病危中留下遗计,帮曹操智定辽东。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建安七年(公元201年)五月,袁绍因军败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位,令袁绍的长子袁谭防守黎阳,曹军进攻黎阳时,袁尚亲率军救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曹军于黎阳城下大败袁军,袁尚、袁谭弃城逃向邺城,曹军占领黎阳。四月,曹操进军邺城,袁军乘曹军抢收小麦时回兵反击,曹军受挫,曹操正想组织力量反攻,郭嘉献策说:“袁绍溺爱这此两子,未能妥善安排继位事宜。有郭图、逢纪作为他们的谋臣,必然会互相争斗,互相离间。如果急攻,他们会互相帮持,如果暂缓进攻,他们将产生争斗之心。我们不如向南攻荆州,征伐刘表,以等待他们发生变乱;变乱产生后再攻击,可一举定全局”(参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采纳郭嘉的计策,撤军返回许昌。建安九年(公元203年),袁尚、袁谭果然发起内讧,袁谭被袁尚打败,派辛毗来向曹操乞求投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袁尚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邺城守军也随之瓦解。但在这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的袁尚,迫使袁尚投奔幽州的袁熙。袁谭收袁尚的残部,驻扎龙凑。曹操兴兵追击,最后大破袁军,杀了袁谭,占领了袁谭所属各郡县。这时,郭嘉建议“多多开辟青、冀、幽各州,用名士作为官署的属员,使人心归顺。”(参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所占领的地盘,可以说,冀州的平定,郭嘉贡献很大,郭嘉也因此被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攻取冀州,杀了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又经常侵扰曹操属地的边境。曹操为使北方安定,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决定远征乌桓。刘备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迎献帝,兴汉室。曹操对此甚为担心,诸将都说:“袁尚是败逃之虏,夷狄贪贪婪而无亲情,岂能被袁尚所利用呢!如今要远征去讨伐,刘备必然说服刘表来袭击许都,万一发生大的变化,就后悔莫及了。”郭嘉则力排众议,精辟地分析了远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郭嘉说:“主公虽威震天下,但对方以为距离很远,必然没有防备,因为没有防备,突然攻击,可就可以将其破灭。而且袁绍对原来民夷有恩,袁尚兄弟还活着。如今四州民众,只是因威严而来依附,恩德尚未布施,如果舍离而南征,袁尚可能会利用乌丸资源,招来其死主的臣下,胡人一但行动起来,民夷都会响应,使蹋顿首领产生野心,产生觊觎冀州的计策,恐怕青、冀地区,就非我们自己所拥有了。刘表只是凭空说说而已,他自知自己的才识是不足以驾驭刘备的,如果委之以重任则怕不能节制,委之以轻任则刘备不会为他所用,虽远征是不能不忧虑国事,但主公无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参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听了建议,放下心来,决定远征。大军行至易州时,郭嘉又建议说:“兵贵神速,如今千里去奇袭,辎重多了,就会失去有利时机,对方听到消息,必然会有所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上阵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操同意此计,轻骑突袭,乌丸被杀得措手不及,首领蹋顿被杀,乌丸被曹操平定。袁氏兄弟逃往辽东公孙康处。郭嘉此时已病倒在柳城,他让人送信给曹操说:“如今闻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明公您切不可以增加兵力。公孙康一直畏惧袁氏吞并,二袁逃往去投靠他,他必然怀疑。如若用兵去攻击,必然会并力来迎敌,急攻无法攻下;如若暂缓进攻,公孙康、袁氏必然自相攻伐,局势一定是这样的。”(参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结果正如郭嘉所料,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所杀,公孙康送二袁的人头,到曹操营寨来请降。征辽东的这一仗彻底地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平定了北方,为曹操的南征创造了稳定的大后方,显然,曹操与袁氏集团两代人的争战之所以最后能取得彻底的胜利,郭嘉的谋略和策划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难怪,当曹操回师到柳城时,郭嘉病亡,曹操大哭说:“奉孝的去世,是老天要丧我啊!”他对众官说:“诸位都年纪大了,都是孤的同辈,只有奉孝最为年少,我本想把后事托付给他的,没有想到他中年夭折,使我痛心不已,心肠崩裂。悲哀啊,奉孝!悲痛啊,奉孝!可惜啊,奉孝!”(参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如此坦露地表达哀痛之情,对于曹操这样冷静和明智的政治家来说,是极为少见的。后来,当赤壁大战惨败后,曹操想起了郭嘉,他深情的感慨说:“如若奉孝还在,绝不会使孤如此惨败的。”曹操自己就是出色的军事谋略家,但他对郭嘉的谋略十分赞赏,评价非常高,他在奏表上说:“军师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0)

相关推荐

  • 挟天子灭袁绍,没有他就没有曹操,晚年却和曹操闹掰,死得很突然

    文/商学野 在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自从黄巾之乱后,东汉政府基本失去了对国土的控制,天子政令不出宫墙.虽然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国分了天下,但其实在东汉末年,整个中国大大小小的诸侯有十几个,正如诸 ...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如果三十八岁的郭嘉没有英年早逝,纵然诸葛亮神机妙算.周公瑾智勇双全,也实难成就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 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郭嘉短短十 ...

  • “世之奇士”郭嘉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曹操.孙权.刘备最终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能够识人和用人.三者比较,曹魏方面人才最盛,真称得上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三国演义>第十回) ...

  • “奇才郭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豪强纷争.割据兖州的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意愿,广泛罗致了许多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在济济谋士中,郭嘉是位出类拔萃的"智囊"人物. 郭嘉 郭嘉字奉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这是"谋略家群像素描"的最后一篇,此篇所论述的专题很值得注意,曾国藩用谋异常厉害,能于极大险境中急流勇退,成功避险而又继续掌权,史上能做到的人很少,值得深思.] 明之后,清王朝最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前一篇,介绍了赵普出身于小吏而成宋开国皇帝的首席谋士的故事,而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首席谋士,则是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智者.这位大智者在民间被传得神乎其神,他叫刘基,字伯温,他在二十三岁中进士,可是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六)

    汉末三国的乱世,出了很多的英豪,而唐初在建立"贞观之治"的辉煌胜绩的过程中,也出了许多的英豪,李世民本人很有文韬武略,而他身边有不少文臣武将,都是很杰出的,在李世民的谋士中,房玄龄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四)

    在蜀国,诸葛亮.庞统辅助刘备复兴汉室,而在江东,鲁肃则辅助孙权维护东吴霸业,鲁肃是孙权的大谋士,他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卓识.鲁肃一直坚持为孙权谋划吴国的大计,深得孙权的器重.当时,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后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期,乱世出英雄,不仅出了很多的勇猛善战的虎将,如赵云.关羽.马超.姜维.夏侯惇.孙策.黄盖等,而且出了不少雄韬伟略的第一流谋士,如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鲁肃.陆逊.郭嘉等,均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二)

    秦国到秦二世主政时,已由一个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摇摇欲坠的没落王朝,刘邦和项羽成了反秦的两股最大的力量.项羽是骁勇善战的将军,但确实不善于听取谋略家建议的鲁莽统帅,他的众多谋士先后离他而去,连他的亚夫,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一)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征战很激烈,战争很频繁,军事政治力量的较量很严酷,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谋略理论成熟很早,从谋略文化的角度看,有很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五)--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莽荒时代,古人跻身于天地之间,弱小无助.艰难求生,对天地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发自内心,当力量无法战胜现实时,幻想便成为了有效的自我安抚手段,于是人们尝试用神话的方式对宇宙作出解释. 创世神话讲述宇宙起 ...

  •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唐诗五十五首,欢迎收藏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中国的四大美女究竟谁排第一,本来已有定论,不过那是古代的排法. 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