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为了自己原生家庭赔尽自己的一生?
上次亲戚庙会后,孔先生问我,“那个不能喝酒却偏爱喝酒的是你家哪个亲戚?不能喝还要跟我拼酒?然后好多人都说别理他”
我说:“他就是那样的人,一辈子好吃懒惰,家里俩个儿子,全靠媳妇一个人挣钱养着,这一辈子也没干什么活,家徒四壁,依然觉得自己很光荣。最长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有我的懒惰怎么能显示出媳妇的勤劳呢?”
貌似很像《平凡世界》里的王满银,可是他还不如人家王满银,人家王满银最起码媳妇是自己找的,自己挣得够自己花的,还能说个俏皮话哄媳妇开心。最后还幡然醒悟,回归了家庭。
可是这个亲戚,媳妇是妹妹赔送了一辈子幸福换亲得来的,自己不挣钱吧,家里有点好吃的先自己偷吃了,然后再在家里搜点钱出去消费喝点酒。有事就当缩头乌龟。也是苦了我这个嫂子,这么多年不离不弃。
我想,不离不弃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换亲,为了双方的原生家庭,为了对方的原生家庭可以续存香火而彼此委屈求全断送自己幸福的傻女人。
我这个亲戚的妹妹嫁给了他嫂子的哥哥,因为本来就相不中,但是经不住父母的劝导或者苦口婆心,于是嫁过去了,其实对方只是长的难看一点,但是能吃苦肯干活,但是由于这个亲戚的妹妹从一开始就相不中这嫂子哥哥的面貌,所以日子也是在争吵不断相互折磨中渡过了自己的大半生。到现在五十多岁才恍然醒悟,为什么自己当初不逃离,又或者选择了服从就应该一心把日子过好,而不是彼此消耗殆尽的折磨了大半生,日子不但没红火反而还落下了一身的病。导致现在自己的丈夫还得照顾自己也不能出去打工。儿子二十多岁了家里还是一穷二白。家和才能万事兴。可是他们这多半辈子也没有家和,怎么看对方都是不顺眼和挑刺。最后还得靠着对方伺候自己过完余生。
再回头说我这个亲戚,长的是不难看,但是就是好吃懒惰。都说是亲戚的父母给惯的,小时候啥也不舍得吃就给这个儿子,啥活也不让干等等。到亲戚母亲临近去世的时候,还在担心这个快六十岁的儿子有没有吃的。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还想拿着自己压箱底的退休金给孙子们说个媳妇。
可是我这个亲戚却从来没有这般忧虑 因为在他的脑子里就是,人生下来就是享乐的,自己把自己过好就行了,儿子能不能娶上媳妇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为什么要替他们操那份心?媳妇跟着我是愿意跟着我吃苦受罪,我又没逼着她非得跟我生活在一块?老爹不舒服自己可以去看医生,我又不是抓药看病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在他的认知里觉得只要自己有吃有喝就行,至于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所以,他这一辈子也算是幸福的。有那么多人为他负重前行,而他这一辈子都很逍遥惬意!虽然家徒四壁,却过的怡然自得。是可笑还是可悲呢?
再回头说说我这亲戚的媳妇,我这嫂子虽然有点坡脚,但是为人善良而且肯吃苦。她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这一生会怎么渡过?所以在生下俩个儿子后,就开始想尽办法挣钱,孝顺公婆,管理好自己的俩个儿子,把这个老公就当成一个不存在的人,所以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和亲戚的帮扶,培养出俩个大学生,而且在婆婆去世之前一直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的伺候着,比亲闺女伺候的还要周到。所有人都觉得能有这么好的媳妇是这亲戚家烧了高香。
其实这亲戚的媳妇又何尝不是无奈,有多少个日夜以泪洗面?只是她更加明白,觉得自己就该这么渡过一生,所以选择了忍受,这样自己的哥哥就有老婆孩子,哥哥有家,父母就会安心,为了他们,也为了儿子,,为了别人所说的,“靠不住男人,就以后靠自己儿子,慢慢把儿子熬大了就好了”的想法在一个人苦苦奋斗。
所以当很多人都觉得这么不靠谱的父亲能培养出俩个大学生的时候都感觉不屑,也觉得不可能。其实不是这爹有本事,而是这个母亲的隐忍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动力。也是这个家庭条件和环境让孩子们本能的选择了逃避和奋发图强,只有上学才能摆脱这样家庭的枷锁,远离这个自己不喜欢的家庭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反而学习很好,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却学习一般般。
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很孝顺母亲,但是终其一生都很难跟自己的父亲和解,因为他不称职。而这种心理也有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因为他们很难跟自己过去的生活和解,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亲。所以,除非他们母亲打电话,亲戚家的这俩个孩子很少回家。
回头想想,这换亲的俩个家庭其实过的都不怎么样,一贫如洗,七零八碎,可是归根在哪里?在于上一辈人的自以为是的想法,自以为是亲上加亲,却没考虑到孩子们喜不喜欢,当孩子们提出质疑的时候,不是选择遵从孩子而是劝解孩子继续忍受,于是,为了所谓的孝顺以及自己没有足够反抗意识,造成了今天的悲剧,凄惨的渡过自己的一生也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但是正是这不可磨灭的童年让他们的孩子选择了自强不息和逃避原声家庭的枷锁。
所以谁之幸?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