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老店常青的秘诀

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对手,是战而胜之的前提条件;带着情绪,抑或戴着有色眼镜看对手,是夜郎自大的表现,不仅于事无补,其败北的命运亦将不可避免。                                                                     ——题记

纵观全球企业,拥有两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在中国有9家,美国14家,德国800余家。从历史原因来看,美国建国不足240年,长寿企业相对少一些,而欧洲在衣、食、住、行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拥有长寿企业,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生产高级奢侈品以及食品、机械等的长寿企业很多。

然而,全球长寿企业之乡不在美国,也不在欧洲,而在日本。日本的长寿企业是压倒性的,日本是“世界第一”企业长寿国名副其实。从现存企业数量来看,拥有两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日本有3000家,也就是说,全世界“200岁以上企业”中,四成都是日本企业。据日本调查公司帝国数据资料库发布的信息,全日本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数量高达22,219家,其中有39家更是拥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是日本大阪的建筑会社金刚组,创办于公元578年,至今已传至第40代,是现存于世上的最古老的家族企业。同样从宫殿等传统建筑起步、迄今已经发展为日本代表性建筑业企业的竹中工务店,也拥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当梅耶·罗斯柴尔德还在四处寻找自己的第一桶金,约瑟夫·摩根还只是咖啡馆小老板,伊雷内·杜邦还在为从商还是从政而烦恼时,一群人在总被地震和台风困扰的日本列岛上,已通过在深山老林中开采铜矿、在繁华都市中兑换钱币和在穷乡僻壤贩卖稻米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一代富可敌国的商界豪强。虽然只有历史学家才会记住这些开拓者拗口的名字,但三井、安田、野村、住友、岩崎这些姓氏,如今早已成为一个个商业帝国的代名词。

全球长寿企业扎堆日本,这是什么原因呢?地球人都在思索。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为何如此集中于日本?换句话说,日本百年老店常青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中国家族企业还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持久的生存能力。“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中国人在表达了对商人铜臭味的鄙视之后,忽略了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于是商人被等同于为富不仁的暴发户。作为学生的日本人却对其进行了重新解释,将中国知识分子的“修齐治平”统一在商业运作中,证明了道德、责任和财富也许并不是那么水火不容。时至今日,当中国的富二代以各种面貌出现在媒体的社会娱乐版时,日本的富N代们还在默默地创造他们的商业神话。

与创新叛逆、雷厉风行的美国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陷入了可怕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从崩溃和萧条中挣脱出来,日本派遣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去美国寻求解决之道。在认真考察了美国企业成功经验之后,几乎所有人一致认为,日本不能照搬美国的管理模式,必须寻找自己的路。历来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人,在苦苦寻觅中终于找到一种管理模式。

日本人新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和”字和三种“神器”。“和”指企业珍视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三种“神器”作为“和”的思想的具体化,是日本企业所普遍推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参与制”。终身雇用并不等同于“铁饭碗”,只是劳资双方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默契,一种双方终身承担的义务,作为雇主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解雇员工。

这种制度能够给员工以很强的安全感。大名鼎鼎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大萧条期间宁可减产一半,工人只做半天活,也不解雇一个员工,一时被传为佳话。而员工则会感恩戴德地将企业视为自己的家庭,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唯有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是尽人皆知的松下员工的信条。“年功序列制”,主要是按照雇员年龄、工龄、学历、经历等要素来确定工资标准,与终生雇佣制相关联。企业参与制,是指集体参与管理的制度。表现在:集体决策,会议决策不是以少数人说了算数,必须经多数人同意,甚至尽可能一致通过。

三种“神器”来源于日本神话。天皇的始祖天照大神,在天孙下凡人间行使其统治权之际,授予他一面镜子,一块儿玉,一柄宝剑,即三种“神器”。在日语语境中,“神器”不仅非常宝贵,而且具有非凡的效用。的确,三种“神器”的运用,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了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日本企业及其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上,面对新兴的东方武士,老牌的西方拳师屡战屡败。日本人找到了适合本国的管理模式,使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从废墟上奇迹般地复苏了。

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使得日本式经营管理为世人所瞩目,其中的“终身雇佣制”更是闻名遐迩,引起了西方世界乃至全球的震惊。西方管理学者实地调查了日本的公司和企业后,不得不承认,日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与他们实行了一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管理技能。善于标新立异的美国人,将日本的这种管理方式,起了一个响亮的、极具时代感的名词——“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这个名词,传遍了全世界。

“单子继承制”。作为一个企业,创始人筚路褴褛、披荆斩棘不会有太大区别,如何在传承中发展才是最大的挑战。如何回避后继者败家,也是让企业得以长寿的一种隐秘的诀窍。日本长寿企业多为家族企业,日本的这些家族企业大多实行“单子继承制”,即家族事业只会传给后代中的一位成员,其他成员则要被“扫地出门”。

幕府时代初期,日本家族还实行诸子均分制,但随着家产被后代越分越小,众多大型家族企业走向了消亡。意识到诸子分产的危害后,日本逐渐选择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即由一子(一般是长子)继承家业与家长权,同时也继承全部或大部分家产,避免了财产的分割。这么做的目的,既是为了防止内斗,也避免家族实力因分家而被削弱。

日本的家族企业自诞生以来,虽一直秉承“单子继承制”,但并不等同于中国宗法制度上的“嫡长子继承制”,它们经常会面临由创业者的不肖儿子来继承企业可能带来的危机。在历史的演变中,日本的长寿企业大部分都会在不肖儿子出现时废止“单子继承制”,然后寻找有才能的后继者,或在女婿或家族旁系中寻找能人接班,这已经成为日本企业一种自然的默契。

多数情况下,为了在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日本家族企业往往会通过招赘女婿、收养养子等做法,在不分割财产的“总有制”前提下,将没有血缘关系的才干之士立为一家之主。例如,家族企业的后代无能力接管企业,或者不愿意接管,那么,家长会在公司年轻人中物色一个能力最强的小伙子,先把一个女儿嫁给他,婚满一年后,再举行仪式把女婿正式收养为自己的儿子,让其改姓成为创始人的“养子”。

之后,就由这个“婿养子”成为家族的掌门人。日本国立银行创始人涩泽荣一甚至收养过仅比自己小两岁的“养子”。即使在赫赫有名的“平成景气”时期,将家业传给非亲生儿子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比例高达25%-34%。现在,松下电器、丰田汽车这样大公司掌门人也都是入赘女婿出身。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将公司交给婿养子松下正治(本姓平田),丰田汽车公司的第一任社长丰田利三郎(本姓儿玉),便是丰田家族第一代业主丰田左吉的婿养子。

这种特有的“单子继承制”或“养子继承制”,其实已经包含了择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家族企业的社会化,突破了狭隘的家族牢笼,加上30年代后职业经理开始普遍取代原来的“反偷(掌柜)制”,进一步为家族企业传承百年夯实了基础。  

专注精神。在百年企业已属稀有的今天,金刚组为何能屹立千年?金刚家族第40代堂主金刚正和曾说:“我们公司能生存这么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正如我常说的,坚持最最基本的业务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金刚正和认为,无论是经济繁荣还是衰退,专一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永远是生存之道。与此同时,积极对应市场变化,也是长寿企业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生产马车和马具品牌的企业只是执着于与马相关的业务,那么面对汽车的普及,任何经营者的存续都是困难的。

爱马仕始于1837年,是一家忠于传统手工艺,以制作马具起家。经过不断创新,现今拥有箱包、丝巾领带、男、女装等十六类产品系列以及新近开发的家具、室内装饰品及墙纸系列的国际化企业,全球共有25个分公司管理及分销来自四大范畴的产品:鞍具及皮革、香水、钟表及餐瓷。从1837年在巴黎开设首家马具店以来的170多年间,爱马仕一直以精美的手工和贵族式的设计风格站在时尚之巅。它奢侈、保守、尊贵,整个品牌由整体到细节,再到专卖店,都弥漫着浓郁的以马文化为中心的深厚底蕴。人们也许想不到,以生产丝巾和领带而著名的爱马仕竟然是以生产马鞍和马具起家。爱马仕从马具转向了箱包、装饰品等业务,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兴盛。如今要订制一个爱马仕的“凯利包”,需要等上几年时间,因为它的每一块皮革,都要经过多重繁复的步骤来处理。这种皮包均有制造匠师的标记,不论维修或保养,都由同一匠师负责,对客户的忠诚,如此严谨的制作,正是它矜贵的原因。

中庸之道。在日本企业家看来,要在一个行业中长期发展,稳居中游是最优策略。露头椽子先朽。个人是这样,企业亦如此。但是,稳居中游并不意味着放弃学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生存下去,必须善于学习、模仿与创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他人的长处对于一个长寿企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日本企业也学而有道。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日本企业家多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不愿意付出创新的高风险成本。但是,日本企业令人尊敬之处,在于实现了模仿时滞最小化。往往是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不久,日本企业就用巨资购买之,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日本企业很精明,紧盯最优,甘居老二。这亦可以看成中庸之道的变种。

忠诚度。日本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日本企业追求“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自己炒掉的老板和公司越多,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之大忌。

日本企业强调“仁爱”、“贵和”等原则,将修身(注重员工终身培训)、齐家(单子继承制与终身雇佣制)和治国(对社会负责)三者紧密串联起来,在内部保持了纵向的和谐和横向的弹性,形成了企业“慈”、员工“忠”的日本长寿企业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