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海渔村(老人与海)

村前的海湾,泊着十数条渔船。它们是渔民从事捕捞生产、运输的工具,也承载着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渔船已不再以前的木帆船,而是同等型号、一样大小的铁壳船。渔船静悄悄地泊在水中,等到休渔结束的那一天,它们将驶出港湾,冲向大海,汇成由千万条渔船组成的钢铁洪流。
海湾西侧,是大悲山,西连群峰,东望大海,以佛教观音文化中的大慈大悲而得名。

大悲山成为佛教胜地已有1000多年之久。后晋天福八年(943年),有僧人在山上建资福院,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改为灵音寺,是舟山四大佛教名刹和三大观音道场之一。
海湾东侧,一溜向南延伸的房屋,上有平台,下有长廊,一看就觉得是集体经济时代的产物。

房屋北端,也有一口淡水井,此井距海滩也就50米左右。

长廊里,驻有渔家乐公司,可在这里乘船到海上体验、观光。

几位老年妇女在将渔网挷扎在粗绳上。

长廊的南端是渔码头,渔船用的铁锚还是蛮大的。

码头近处泊着几条渔船,能够清楚地看到蓝底白字的船名。奇怪的是,在顺序号前有的是“浙嵊渔”,有的是“浙嵊渔休”,莫非加个“休”字才要休渔?
一位渔民从渔船上返回,蹲在一块不大的泡沫板上,手持双头浆,一下一下地熟练地划水,神态悠然。
早上7点多钟,村口的海塘已经聚集了不少老渔民。

他们一边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游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瞧这位仁兄,昨晚莫非没有睡好?

暖暖的海风,吹着叠起的皱纹;清晨的波涛,一波一波前来问候。

年纪更大的老人,坐在家门口的椅子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老一代的渔民,他们一辈子都在经历这海上的风风雨雨,一定有那珍贵的记忆嵌在海风里。然而,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是波澜不惊。不管他们是否曾经有着对海的期待、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大海的宽阔和深䆳,大海的力量和激情,桓古不变,让每一个需要休整的心得到想要的慰藉。
(2021年6月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