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坊村拾镜
全坊村位于金溪县合市镇。它伫立在田野深处,因不在县道附近,显得比较孤立,这也许使它更加安静,完整。这个村落远远看去,不见一幢新建的房屋。
全坊村的规模不大,但也不小,它非常紧凑而完整,尤其它正面的组合,封闭连续,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规模不大,保留完整,景观多元而典型。
总村门前一口水塘,环塘呈弧状。那两座牌坊的位置,正好在这个弧状界面的正中,环塘建筑在阳光下泛着金石一般的质感,倒影水中,俨然是古画里才有的场景,仿佛是古画掉在这里生成的一个不太真实的存在,或者说是穿越回来的村子。
村落布局十分合理。据说环村原建有3米高的围墙,设南门(总门)、东门、西门、北门四门,村内所有建筑均座北朝南,集中表现了我国南方传统村落规划选址、防火防盗及“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唯物史观。
村落有着典型的平原岗地聚落的格局与形态。它保留了村门和一部分村墙,村落界面很完整很经典, 轮廓平直,墙体封闭,保持了与金溪民居类似的方正形象。
有趣的是,门坊东侧那节孝牌坊,形制、色彩,材质均有差异,但又十分协调,极大丰富了村落外立面,也使全坊村的外部风貌在金溪古村落群中脱颖而出。
村门牌坊显然曾被村民维修过,虽然这个牌坊不够高大上,没有琉璃瓦,但是尊重了历史原貌。
村门牌坊前,一位90岁的老媪行走自如,竟然还能坐在塘边石阶上自己洗脚。
全坊人遵循“孝为百行之先”的处世原则,千年以来,“孝友传家”代代相传,已内化为该村的文化精髓。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全坊人重儒不轻商,重男不轻女。古代这个村子就有书院五所,男女儿童都能接受教育,鲜有孩子因无钱而辍学。
全坊村的格局非常紧凑,高高的山墙,夹着多条幽深的街巷聚焦在村口的池塘,呈辐射状排列,如果从空中看去就像一把折扇。
石房基、石水沟、石板道、石门框,石头的世界,见证了建筑的考究。
据多年前统计,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建筑77幢,清一色青砖灰瓦山字墙。另有古祠堂3座、门楼5座、庙宇2座、书院3处、节孝牌坊1座、古桥1座、古井2口。这些公益性建筑高大轩昂,质朴结实,风格殊异,古意盎然。而如今很多古建筑仅存大门门墙了。
走进无人居住的屋内,装饰朴实素雅,古色古香。而遍地的青苔,随意丢弃的农具,却给人无尽的沧桑感。
村东头的祠堂铁将军把门。有资料显示,全坊古村建村于北宋,是一个风格古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全村虽只有百余户人家,但历史上名人大儒层出不穷。据该村民国戊子年(1948年)修的《全氏宗谱》载,该村清朝年间共有15人登仕,其中知府2人;有7人著书立说,其中女诗人1人。他们当中,为官者清正廉洁,政绩斐然,赢得百姓称赞,影响深远;为将者颇有战功;为文者声名远扬。
村落的东界面,看上去也比较封闭,但又不缺乏失层次感。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断了古村行摄,村庄的西部很多古建筑还没来得及看呢。今日到此,算是“拾镜”。下次再来,一定好好看看,好好拍拍。
(2018年9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