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光:妊娠出血、潜栓RSA及抗凝治疗监测

2020年10月11-14日,若光医学研究中心,长沙若光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了线上会议:妇产科出凝血专题学术会议及专项技能培训班。
大会主席王若光教授主讲:妊娠出血、潜栓RSA及抗凝治疗监测。课件内容如下,可以扫码观看讲课实录,内容深入详实,结合阅读此课件,便于加深理解。
目前有关妊娠期出凝血,潜血栓以及抗凝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许多医生对凝血机制不了解,看不懂凝血机制相关检查的结果所提示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盲目过度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现象十分普遍,浪费药物,也增加了许多无谓妊娠早,中,晚期的药物不当使用相关性出血。甚至有些病例,由于不当的联用药物抗凝,导致出血而妊娠失败的病例屡见不鲜。
(2)有关凝血机制的基础及其病理生理相关知识学习,对于了解出凝血及潜血栓状态的判断十分重要,只有清晰认知出凝血机制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把握抗凝指征,才能不出现过度诊断,过度抗凝的情况。
(3)在正常妊娠的生理状态下,正常会随着孕周进展,出现生理性高凝。妊娠后由于HCG及雌孕激素等分泌释放大量增加,以及妊娠相关生理状态的维持和进展,孕妇会出现生理性高凝状态,并不需要大范围过度使用抗凝药物。所有抗凝药物的使用,必须有明确指征,并不建议盲目无指征抗凝,而指征的把握需要规范和严谨,需要客观和多指标联合,同时要求医生对出凝血相关机制十分了解。
需要医生了解出血-凝血-炎症-免疫的关联性,不能孤立看待凝血问题。出血时机体为了止血,会出现凝血指标的“凝血”状态,是否需要使用抗凝,需要全病程多指标的专业判断。出血状态下的抗凝尤其需要严谨和专业判断。
(4)临床结缔组织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抗磷脂综合征,也并不是一定都需要抗凝,或多药联用抗凝,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指标情况决策抗凝。
(5)抗凝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是否多药联用,或抗血小板,抗凝血因子,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纤维蛋白原通路纤溶与凝血的动态平衡等,均需要专业、细节判断。决不是大量病人,大范围使用抗凝药物。
(6)抗磷脂综合征,特别是非典型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过度扩大,用药杂乱,甚至药理相互矛盾,大量免疫药物,多种抗凝药物联用,对药物抗凝的通路,靶点,药理效应时间等不了解,盲目跟风,过于强调风湿免疫,不恰当用药,导致许多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误诊为非典型抗磷脂综合征,盲目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或泼尼松,甲泼尼龙或美卓乐),甚至在孕前或围孕期开始大路化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低分子肝素,导致围孕期内膜出血而降低妊娠成功率。对药理和毒理学知识的严重不足,以及对糖尿病及过度不当抗凝的后果了解不足,不符合医生严谨细节原则,浮躁而难以持久。
(7)特别是凝血机制指标中,以讹传讹采用单一指标D二聚体升高判断高凝存着而决策使用低分子肝素,十分无知,单一指标D二聚体升高并不能做为抗凝使用的决策指标,需要多方指,多方法判断明确后,才能决策抗凝或抗血小板等途径,达到凝血平衡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