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神奇脑回路:满清入关后说中国不再是华夏,日本才是中国

“国体”二字为汉语,《管子》说“四正五官,国之体也”,《谷梁传》说“大夫,国体也”。但西汉以后,“国体”意为“国家体统、典章”。日本在江户中期接受了“国体”概念,但日本人篡改本义,并结合日本情况,发展出特指日本乃万世一系的天皇国家这一概念。简单理解,日本的国体就是天皇和万世一系。至1890年,这一词语的意思被普及开来,成了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强力口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本万世一系思想的来历和普及。

日皇登基

一、中华秩序的自解体和藩国小中华意识

中华国际关系准则最重要的就是华夷体制,此体制追求的不是统治而是秩序,中国是国际秩序的仲裁者,在中国领导下,藩国地位平等,和平共处。这一制度的前提是“落差——稳定”。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上的礼乐领先藩国数倍,军事上藩国也望尘莫及,这使得藩国文武方面都比不过中国,中外之间有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实力差距,所以藩国只能安心臣服。就像班级里你考100分,同桌只能考35分,巨大的落差使得你们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一定能和睦相处。但是一旦同桌努努力也能考90多分,逼近你的水平,那你们之间的竞争关系立马就显现出来。同样,经过千年发展,诸藩国的文化、武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他们就不想再安心听中国的话了,所以实际到了明清开始,中国的华夷秩序已经出现了解体趋势。

华夏章服之美

其表现就是明清鼎革,少数民族入关,引发了东亚连锁波动。此事被日本称为“华夷变态”(下文详解);朝鲜自称“小中华”,明朝时去北京的朝贡使,到了清朝只称做“燕行使”,燕行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去燕山,二说是像燕子一样例行南飞的公事,但官面上再不提“朝贡”二字;越南则自称“小中国”。

即便在清朝,朝鲜也保持明制

二、华夷变态和万世一系

如上所述,在明清鼎革,华夷解体的情况下,海外藩国纷纷继承中华遗产,开始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华夷秩序。江户幕府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证明日本才是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江户幕府大肆宣传“华夷变态”。所谓华夷变态,就是华夷逆转。

1669年,江户幕府的儒官山鹿素行写成《中朝(指日本)事实》,此书第一次以儒学的视角解读日本神话,第一次在儒学著作中提出天皇万世一系,日本从未革命,这是中朝(指日本)优于外朝(指中国朝鲜)的最大特征。此书已经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苗头,在《神器》一章,他提出日本优于中国的另一特征是武力,“凡中国(指日本)之威武,外朝及诸夷竟不可企望之尤有由也”,认为大和男儿打仗牛,中国朝鲜都是废物。此书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将日本称“中国”,清朝是“外朝”。

日本武士

1672年,熊泽蕃山写出《集义和书》,该书承认三代时中国为“夏”,三代之时,九夷之中,日本最接近“夏”;三代以后中日平等。1644年,明清鼎革,“夏”朝(明朝)灭亡,华夷逆转,中华变夷,日本入夏。

这些书籍的出现,实际意味着日本国体意识系统的萌发,并在日本统治阶级内受到赞同。这种日本万世一系,优越于外国的思想,成了近代日本国体观念中一个重要概念。

三、水户学和国学

水户学,对近代日本国体关系的形成可谓最重要。水户学开始于德川光圀,他1657年开始派人修《大日本史》,内容上自神武下到南北统一,以大义名分和正统论为最大编书特征,实际上就是以历代天皇为主线,即便是幕府时代,也要写天皇的故事。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千年史实证明,日本才是国际中心,日本万世一系,从未革命。

1730年出生的非主流学者本居宣长,本身是儒学出身,但是幕府儒学被林家世袭垄断。林家对中华儒学奉若瑰宝,汤岛的孔子圣堂就是他们家极力推崇的。

日本儒学的高峰  汤岛圣堂

在幕府中混不下去的本居宣长,为了恶心林家,就走了非主流道路,开始攻击儒学。为了和儒学对抗,本居从垃圾堆里翻出了日本古学,对扯淡的《古事记》进行了详细注解,力图还原古意,剥离汉意。

1780年,本居写出了《葛花》,说什么“皇国自神代早定君臣之分,其贵者不在于德,专在于种(血缘),迄万万年末代,君臣之位不动俨然”。这种靠投胎决定优劣的制度,中国几千年前的三代就实行过,但本居居然认为这是最好的,是维持日本万世一系的根本。1786年他的《直毗灵》更是直言:“异国本无定主,所以(日本)优于国外。”古学后来就被称为“国学”。

当不了官就骂政府的本居宣长

三、国体意识的登场

以上铺垫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日本国体意识自江户幕府时期就已经潜藏在日本统治阶级内心,但杂乱无章,还没人直说日本是国体优越。到了幕末,日本国体意识终于成型了。

19世纪20年代,西方入侵东亚,日本也受到了侵扰,洋人船只频繁出没日本海域,骚扰了日本人正常生活。1825年2月,幕府发布了“外国船只驱逐令”,一旦发现洋人船只,无需请示直接开炮。同月,国学者会泽正志斋开始写书,3月写出了《新论》,一个月搞出来的书质量能有多高,但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国体问题。

攘夷战争

《新论·序》中说:“ (天皇乃)天日之嗣、终古不易,固大地之元首,万国之纲纪也。”书中还有《国体》一节,这是第一次提出国体问题,该节认为过去把中国当做华夏,实为“侮辱国体”。该书就是要骂醒愚民,警告愚民不要再听中国儒家“谬论”,否则就会“以夷(指中国)变夏(指日本)”。

在会泽的语境中,国体就是指万世一系、摒弃朱子学、以国学为根本,各方面优于外国的天皇的国家。会泽的这本书在幕末流传很广,它迎合了日本愚民天选之子的心理,将丧权辱国、有辱国体的德川将军当做替罪羊,把从未卖国、从不有辱国体的天皇又从历史垃圾堆中抬了回来,国体意识遂在武士阶层中全面普及。最终发生了倒幕战争,日本统治者借国体思想凝聚愚民人气,三拳两脚推翻了200年的幕府,实现了夺权。

德川幕府

明治维新后,国体作为新政府的一个重要内容被特别提了出来,1900年《的日本帝国宪法》公布,第一条就是“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万世一系的国体概念至此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日本皇室家徽 十六瓣八重表菊纹

文史君说

在万世一系的国体概念下,日本的一切制度都被认为是优于外国的,日本民族自然也是优于其他民族的,加上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伪科学宣传人种的优胜劣汰的蛊惑,日本此后确立了对外侵略合理的根本国策,开始蹂躏东亚,而日本兵粗野残暴的背后,其实就是这种万世一系思想在作祟。

参考文献

史少博:《日本近代用“儒学”嫁接“国体论”》,《哲学动态》2017年9期。

西山尚志:《浅述近代日本国体观念的形成》,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7年9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