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修仙问答

原文地址:修仙问答作者: 隐芝太乙玄门
关于:本人研习之术、修道与修仙、仙家现存妙典等诸多提问之简略回复
 
答:修道和修仙实际有一些分别。但几乎没有人去认识或体会这种细微分别。貌似葛洪是首先注意到有这种区别的人,但所言较浅,且一般研究者也忽略难察。陈撄宁也似乎有所注意,但所说也无关痛痒,与葛洪并无太大区别。
道家或修道的人,对《道德经》非常尊崇。以致道教成立后,因为此经而诞生了一个道派——楼观派,就是因老子《道德经》而成立的道教派别;
但是,仙家也有一部经书可以和《道德经》比肩,可以说是仙家的圣经。这就是《黄庭经》,因为对这部经的推崇,道教成立后,也诞生了一个道派——著名的茅山派,又叫上清派。茅山派的上清经,均是由《黄庭经》而衍生出的道经系列,也称《大洞真经》。
茅山派在古时候的影响有多大呢?它素来享有“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之美誉,并被标举为道教的代表!
而《黄庭经》无论是对仙家还是道教徒都地位尊崇,被道教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茅山派因尊崇《黄庭经》,该派开创人物甚至认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这种说法,相当于整整高出天师道一个异世界的级别,当然属于宗教感情。若撇开宗教感情不论,落到实处,无非是要说明黄庭经包含仙家至妙奥旨,能达到真正的惊人炼养效果而已。
此外,《黄庭经》并非现代各位道教学者所言,为茅山派祖师所写,其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茅山派的开山祖师。
自道教成立以来,对黄庭经的尊崇达到了神话的地步,民间有一首道谚说:日诵黄庭三五遍,不得道来也成真。
西游记这部小说,虽然崇佛抑道,也不忘了恭维一下黄庭经。孙猴子听到一个凡夫唱山歌,歌词中带着“黄庭”二字,立即下跪,口称神仙。樵夫问何故如此?孙猴子回答:你歌词中有黄庭二字。黄庭乃道德真言。你自然是神仙了。
吕洞宾曾反复尊崇黄庭经:
1、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2、着意黄庭岁久,留心金碧年深。 为忧白发鬓相侵,仙诀朝朝讨论(看来研习黄庭经下了很大的功夫)
3、无心独坐转黄庭,不逐时流入利名。救老只存真一气,修生常迁百神灵。
4、一日清闲一日仙,何须世故太悬悬。黄庭熟读勤参悟,白昼飞腾上九天
5、参透黄庭无点奇,此心默默有谁知?天根月窟无人问,满地春光月影迟。
( 需要说明的是,吕岩的诗作,假作太多,人为篡改也很多,一般的人很难辨别真假。以上引用,有些若严格考证,或诗词被后人拿来一两句,在加上自己的东西,拼凑而成,所以只引用与黄庭相关之部分。)
 
但这部经异常深奥难懂,且流传的版本也多有错误,对于一般人乃至道教大师而言,都是一部天书。许多道教祖师或大师都曾注解过黄庭经;比如全真七子曾有人注解黄庭经,但未见长生效果;道教西派祖师李涵虚也注解过,也未见其有长生效果;陈撄宁也注解过黄庭经。
 
黄庭经乃长生妙典,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吕岩说:“参透黄庭无点奇,此心默默有谁知?”,故仙学中真识黄庭者,不做注解,以免大道旁落!逆骨重生!但只要精诚专一,或深或浅,均会有所收获,能达到一定的炼养效果。即使懂得其中数言,只要真清静,依经而习,也会有所收获。
 
所以历来习黄庭者,均采用“诵读”的修习方法,企图靠这种方式成仙。道教为此编造了许多诵读黄庭经而成仙的神话。
 
这部经在教外也获得许多儒家大学士的推崇和欢迎。
书圣王右军书《黄庭经》换鹅事,传为千古美谈。诗仙李太白书右军诗一篇云:“扫素写经妙入神,送贺宾客越归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朝欧阳修曾考据此经,“《黄庭经》,乃普魏间养生之书也。”又说:今处处异本,莫可考证。余家有《黄庭》石本,乃永和十三年晋人书。其文颇简,以较今世所传者,颇为有理。故为删正诸家之异,以石本为定。
 
苏东坡喜书《黄庭内景》,全册有书《黄庭经·赞》云:“余既书《黄庭内景》,以赠葆光道师,而龙岩居士复为作经。相其前,而画余二人像其后,笔势美妙,叹未曾有。遂为希世之珍。”故复赞之曰:“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天仙。髯其两乡相后前,丱妙侠持清且研。十有二神服锐坚,巍巍堂堂入中矢。问我何修果此缘,是心朝空夕了然。恐非真人世真传,殿以二士苍鹄骞。南随道师历山渊,山人迎笑喜我还,问谁遣化考龙眠。”
 
陆游,尝得《黄庭》两卷真本,时佩诵之。其书怀绝句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凭君为买金鸦嘴,归去秋山制茯苓。”又道室杂兴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东风。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红。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道室即事云:“一簪残雪寄林亭,手把黄庭两卷经。琴调养心安淡泊,炉香挽梦上青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