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七部之英帕尔战役(九)
“第一次钦迪特远征”取得的战果远非辉煌,印度史料评价其“战略价值几乎为零”,廓尔喀史书明显赞成这一观点,“从来没有付出那么多而得到这么少的情况”。大部分西方将领对游击战不太热衷,认为那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小打小闹,难登大雅之堂。斯利姆的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作为一次军事行动,这次袭击是一次代价高昂的失败。它所造成的伤亡和资源消耗没有带来显而易见的回报。日本人被破坏的交通线在数日内得到修复,对敌人造成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日军的部署和计划没有产生直接影响。”
但比起英军第一次若开战役中的惨败,“钦迪特第一次远征”已属难能可贵,毕竟大部分人还是活着回来了。4月3日,韦维尔给埃尔文发出了一封标有“高度机密”的电报:“一旦温盖特能从缅甸活着回来,必须对外封锁消息,温盖特本人不能停留直飞德里。”抵达德里的温盖特心中一直忐忑不安,部队减员近三分之一且主要装备完全丧失,他认为自己将被送上军事法庭。此时他绝想不到自己竟因此成为国民英雄,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显赫人物。英国人为保全颜面可谓煞费苦心。5月21日在德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难得穿上干净服装的温盖特高调亮相。
“这次敌后远征是按计划进行的吗?”记者发问。
“在战争当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能够完全按计划进行!”温盖特适时引用了德国战略家克劳塞维茨的名言,“一场战役应精心策划,但战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化,你所能做的就是在制定计划时准备好各种应变措施。”
在此之前,温盖特曾强烈批评伦敦总是习惯于将明显的失败说成是光荣的胜利,比如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但当宣传机构粉饰他个人的失败时,他却能够坦然接受。在记者招待会的末尾,温盖特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对本次作战的战果非常满意,远征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完胜!”承受了巨大压力的韦维尔和埃尔文对温盖特的话毫无保留,照单全收。
事实上本次行动的结果仅导致曼德勒至密支那的铁路在四周内无法正常运行,日军被迫启用了一条经八莫的备用线路,破坏的线路在几天内被重新修复,行动对第一次若开战役的牵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局外人的意见暂且抛开不提,第五支队支队长弗格森少校的话也许更具实际意义,“我们到底完成了什么丰功伟绩?没多少事情有实际意义。我们刚刚回师不久,这次行动在公众形象中就被扭曲了。我们炸毁了一些铁路,但不用多久就能修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用的情报,我们让日军在一些小规模行动中手忙脚乱,没准也干扰了他们进行一些大规模的行动。我们打死了几百名日军,但那个国家有8000万人。我们还证明了纯粹依靠空投维持一支作战部队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可能弗格森最后那句话才是本次远征的最大收获,它的另一大间接成果后文详叙。
丘吉尔敏锐地觉察到温盖特身上蕴藏的巨大宣传价值,特别是在第一次若开战役遭遇惨败的敏感时刻。有关温盖特和“钦迪特”的相关报道让丘吉尔欣喜若狂,他在7月24日亲自给韦维尔发出了一份电报:“毫无疑问,在印度前线,我们自己的军事行动形成了低效和倦怠的特征。温盖特和他部队的成就在那里脱颖而出,无疑是鹤立鸡群。在这场战争中,资历问题肯定不能阻碍真正有个性的人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取得长足发展。”
《每日邮报》将温盖特誉为缅甸的克莱夫——当年为英国独占印度奠定局面的“国民英雄”,著名专栏作家阿拉里克·雅各布在《每日快报》上发表的文章对温盖特赞誉有加。丘吉尔对“钦迪特”的胆略十分赞赏,把温盖特称作“一个赋有天才和胆识的人”。温盖特立即被召回伦敦,和丘吉尔一起讨论未来的战斗及任命他为一个缅甸军司令官的可能性。丘吉尔无疑是想让美国人瞧瞧英国人的勇敢精神,但他的提议遭到了高级将领的一致反对。总参谋长布鲁克认为尽管报界大吹大擂,温盖特所为实际上是“损失巨大收益甚少”。毫无疑问,两次行动失败导致英国人更加坚决地反对在缅甸展开任何军事行动。
就在第一次若开战役期间,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美英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代号“象征”的首脑会议,中国人并未在受邀之列。从本次会议开始,盟军反攻缅甸问题都会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英国人不愿在缅甸打仗、尤其不愿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打仗,这一点在会议上第一次凸显出来。丘吉尔对修建中印公路一直不太感冒,认为那样一项巨大的工程到建成时可能已经用不上了。况且即使公路能够建成,通过它提供的物资也不会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多大帮助。
金在会议上提出把兵员、飞机和舰只在太平洋战场的投入比例由15%提高到30%,并在太平洋和缅甸同时发起攻势。马歇尔进而指出,英国必须在缅甸采取强有力的军事行动以帮助中国,逐步在年内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安纳吉姆”战役。尽管此时英军在第一次若开战役中尚未呈现败相,但英国人依然不愿过早将注意力转向远东。布鲁克指出如果将兵力和物资分散到像缅甸那样的鬼地方去,“盟军就不可能获得最后胜利”,远东问题只能等打败希特勒以后再说。在英国人眼中,能否打通向中国运输物资的通道无关紧要,只要能守住印度就一切OK了。
马歇尔坚持通过实施两栖作战夺取仰光,重新打通进入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此举不但可以推动中国对日本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且能够在中国建立空军基地轰炸日本的工业设施和海上交通线,迫使他们在中国和太平洋上采取守势,使盟军可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金指出如果不打缅甸战役,蒋介石就可能退出战争,日军就可以腾出手来将全部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这对盟军极其不利。针对英国人提出实施“安纳吉姆”行动缺乏登陆艇的说法,金上将当场给予回绝,表示如果英军愿意发起行动,登陆艇要多少给多少。马歇尔要求英国人确定一个缅甸作战的具体时间,布鲁克支支吾吾不愿答复。
在马歇尔“美国有必要遗憾地放弃对欧洲承担义务”的威胁下,英国人最终勉强同意扩大在缅甸的军事行动。会议最终关于缅甸的决议只是不疼不痒的一句话,“英国同意接受为1943年11月15日进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行动制订计划,最终决策不能晚于7月15日作出”。
会议结束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派出代表前往重庆,将会议情况向中国人进行通报,并寻求蒋介石对反攻缅甸的支持。美国代表是陆军副参谋长阿诺德中将——他将在回国后的次月晋升上将——后勤部队司令官布里恩·萨默维尔中将,英国人则派出了驻华盛顿特别代表迪尔元帅。阿诺德一行在途径印度时与韦维尔进行了沟通,初步确定战役发起时间为1943年11月到次年5月。盟军地面部队以夺取曼德勒为目标,海军力争封锁孟加拉湾,切断日军增援缅甸的海上通道。
钦迪特队员
温盖特
密林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