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175期:对无纸化的思考
昨天晚上,看到电视上在报道互联网对报刊亭的冲击,曾经门庭若市、炙手可热的报刊亭突然间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今天一上班就清理了半个小时报刊杂志。清理完毕,坐在那里呆想: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无纸化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已经喊了十几年,但是我们的用纸量还是非常巨大。每天我都在电梯里看到那些担任内勤的女孩子们抱着一大叠报纸杂志去办公室。每天我都会收到从天南海北寄来的各类杂志,其中多数是各地分公司自己的业务刊物。每天我还能收到几十份各类文件,尽管我们已经有电子公文处理的OA系统。只要出差一个星期,办公室就会堆满报纸杂志和文件,一处理就至少要半小时。其实,这些东西我基本不看。公文可以在OA系统看,新闻早就在手机上看过了。静下心来想想,这些延续了几十年的习惯也该下决心改改了!
既然要进入无纸化时代,我们就必须动真格,下力气。我们单位的电子公文OA系统说起来也有十几年了,但至今依然无法正常运行,依旧走纸质公文通道。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系统不完善,不方便,有bug;二是领导们不会电脑,不习惯。前者不是问题,任何软件都有个完善过程,不使用就发现不了问题,也无法完善。只有不断使用和改进,软件才能真正好用起来。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软件。后者更是借口,这个年代,不会电脑的还好意思开口?很多事情只有强制推行才会逐渐习惯。我不知道我们的决策者什么时候才能下决心推行无纸化办公?看着打印机、复印机吞噬着一大包一大包雪白的打印纸,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
这个茶几上满满当当都是那些业务杂志和论文集
再说说报纸杂志。作为曾经的新闻从业者,我对报纸杂志有着很深的感情。我办公室的报纸都是整整齐齐上架的,缺了一张我都会跟传达室大叔起急:“这是我的吃饭家伙!”但是,从去年开始,我渐渐地不再看那些报纸杂志了,甚至电脑上的新闻都不再去看了,因为这些新闻我都在手机上看过了。我体会到,如今已经真正进入了移动阅读时代,纸质读物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今年元旦,我曾经非常喜欢的《今日早报》停刊了。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省级报业集团,浙江日报社也不得不对自己旗下的纸媒开刀,使我感受到纸质读物迫在眉睫的刺骨寒意。从2015年初开始,媒体都在搞融合、转型,但是成功者不多,更多的媒体在彷徨、观望。前不久开会遇到一位党报的部主任,聊起他们报纸的手机客户端。他感叹,把党报的一套原封不动搬到客户端是行不通的,新媒体的规律与传统媒体不一样,仅有表面的转型是不够的。年终岁尾,不少报纸还是老方一帖在狠抓发行。殊不知这真叫“在一棵树上吊死”了!再不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媒体就将自寻死路。
还有一个中国特色,不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喜欢自己办一份杂志甚至报纸,宣传自己的工作,探讨自己的业务。这在过去无可非议。但在互联网日益发展、传播平台日益多样的今天,这种内部杂志、报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曾经办过这样的杂志,知道一份印数很少的杂志成本其实不低,而寄出去的效果实际是很差的。我可以断定,像我这样连信封都懒得拆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与其说花人力物力办一份没人看的杂志,还不如认认真真办一个微信公号或者新闻客户端。这样的宣传效果比杂志、报纸要好许多许多。这已经为很多事例所证明。世界已经走进了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得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了。
不过,我今晚说的这些,也许一点儿用没有。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彻底淘汰纸质读物、文件,实现无纸化,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